小学教师考编——辨析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973481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考编——辨析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教师考编——辨析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教师考编——辨析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教师考编——辨析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教师考编——辨析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考编——辨析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考编——辨析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分题库精编上-辨析题第一局部 教育学D1章 教育与教育学1.在教育的根本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媒介。(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开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2.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日条建议和教育论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开展的人。(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

2、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开展的人。而教育论是斯宾塞的教育著作。3.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决定谁有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有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等问题。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4.教育学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汇编。(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揭示教育规律,具有客观性;教育方针政策是一定的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而制定的,具有主观性。

3、当然,二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规律;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5.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总和。(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开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终身性是其最大特点,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6.纵观我国

4、学校教育的历史,官学的出现早于私学。一般认为,孔子是中国私学的开创者。(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我国在西周时已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而私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故官学的出现早于私学。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广收学生,是私学的开创者。7.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原始性质,它的特点是与社会生产状况相适应的。古代社会生产力有巨大的进步,尽管教育为统治阶级把持,但也有了巨大进步。例如: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趋于分

5、化和知识化;到了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较之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类型上逐渐增多,在容上也日益丰富。8.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在19世纪达到高潮。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柏拉图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这种观点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9.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阶级性。(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教育的民族性是指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展的,无论是在思想

6、上还是在制度上,无论是在容上还是在方法手段上,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特别是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题干的表述,正是教育民族性的表现。D2章 教育的根本规律1.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教育具有生产性,承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也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设,能够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0 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倡导该理论的学者尤其重视教育投资的作用,认为教育

7、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种投资活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2.关键期是一个相对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如此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1)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所谓关键期,就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开展时期。研究认为,关键期既包括有机体需要刺激的时期,也包括有机体对某种刺激最敏感的时期。因此,关键期也叫敏感期、最优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进展训练可以获得最优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水远无法补偿。3.环境对个体开展的作用总是积极

8、的。(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环境对个体开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一般来说,良好的社会生活条件,可以加速年青一代身心开展的进程;相反,不良的社会生活条件,如此可能阻碍年青一代身心开展的进程。4.“盂母择邻的行为和如今家长择校的行为目的一致。(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孟母择邻是为了选择较好的居住环境,表现的是环境因素对个体开展的影响;而如今的家长择校是为了选择教学质量好的学校,注重的是学校教育因素对个体开展的影响。5.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开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开展。(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开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

9、术和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开展产生反作用。D3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如果不考虑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就会导致实际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开展水平,这说明人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依据。(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教育目的确实立受到受教育者身心开展规律这一客观依据的影响。这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目标)不可无视的重要依据,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就会导致实际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身心开展水平或特点,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2.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因此,五育应有轻重和主次之分。(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 五育在全面开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

10、美、劳诸方面的开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社会本位论无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开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从理论上讲,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具有同等的合理性与同等的局限性。教育目的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权衡与选择,要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与侧重的。社会需要与个人开展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必须表现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单纯从社会出发或单纯从个人出发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都是不正确的。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上。

11、(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开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开展需要与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教育目的作为培养人的总体要求,总是在地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对象开展的素质,反映一定社会开展的需要。所以说,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上。5.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是让学生什么都学,而且什么都应学好。(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题干的描述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开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开展奠定根底,同时又要开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

12、质教育对学生的要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根底;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6.当代教育的开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扩展,入学机会的不断增加,大众的教育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被人们广泛接纳,并影响着制度化教育体系的变革与开展。在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D4章 教师与学生1.教师个体专业化

13、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书的过程。(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教师个体的专业开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拟成熟的开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开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2.“尊师爱生,先有尊师后有爱生。(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心的尊敬和信赖,而这种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爱生是尊师的重要前提,尊师是爱生的必然结果。3.教师必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忠

14、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它关系到国家的振兴、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每一个投身于这个事业的人,都应感到光荣和骄傲,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底,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因此,教师必须忠于人民的教有事业。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表现了教师团结协作的精神。(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意思是:教师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在于教诲学生追求真理,学生最根本

15、的学习目标在于学会做人。这句话蕴含了“教书育人的道理,与教师团结协作的精神没有关系。5.“为人师表说明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态度。(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如果说“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强调的是“会不会“能不能的话“专业态度强调的如此是“愿不愿。专业态度要比一般心理学意义上喜欢、向往的态度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境界,这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根底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为人师表是一种专业态度的表现。D5章 课程1.“三维课程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制的。(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2.但凡课堂上发生的预设外的情况,教师都应该将其开发成课程资源。这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如此包括:1共享性原如此;经济性原如此;实效性原如此;因地制宜原如此。其中,经济性原如此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