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林斌生老师的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40982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林斌生老师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评林斌生老师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评林斌生老师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林斌生老师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林斌生老师的烙饼问题一课 这次很高兴在四(8)班教室聆听了林斌生老师的“烙饼问题”一课,令我受益匪浅,“烙饼问题”是人教版第七册数学广角的第一个例题,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一些优化的数学思想。 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含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日常生活中烙饼的简单示例,让学生尝试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林老师把这节枯燥、乏味的烙饼问题一课,讲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我认为有一下几个亮点: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这节课林老师以

2、“合理安排时间”为线索展开教学,抓住学生好奇的天性,巧妙的设计了“珍惜时间”的谜语揭开话题,引入新课。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又能很快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问有针对性 林老师通过出示了一幅烙饼图,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数学信息,问学生怎么烙,怎样烙花的时间最少,烙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突破教学难点,渗透优化思想 课一开始,林老师很好利用了烙一张饼和两张饼的方法,并提问学生:烙一张饼和烙两张饼的时间为什么会一样?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在烙饼的过程中,一只锅同时烙两只饼省时的概念。接着重点和学生探讨烙三张饼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学生同桌讨论,汇报,演示,进而学

3、生展开讨论,形成烙饼的方案,展示学生的方案,比较两种方案的不同点,从而达到方案的最优化。第一个层次:在探索3张饼的烙法时,从直观操作入手,让学生用学具代替饼动手摆一摆,再想办法把烙饼的过程记录下来,初步尝试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并借助符号图形启发思考。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中,引导学生清晰地表述思维过程,主动地横向比较,直观感受3张饼的最省时烙法省时的原因所在,体会符号表达的优势。第二个层次:在探索4张10张饼的烙法时,学生已经积累了3张饼的活动经验和表象,教学时从学生的思维个性出发,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本上画一画,在交流与碰撞中,形象的图、表以及不断抽象与简约的符号与数,为学生的数学表达和规律的发现提供了极大的依托和支撑,思维进一步清晰、准确和完整并走向归纳与概括,烙饼问题的模型基本建立。两个层次烙饼问题的探索与体验,将原生态的直观操作与数学的符号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地组织信息,准确而清晰地表述烙饼的思路,在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中,不断地观察、比较与反思,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挖掘本质、发现规律,不断地走向深入。 张如有 2013-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