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401033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沉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沉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沉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沉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沉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缄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信任大家的视野肯定开拓了不少,须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究竟应当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缄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缄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1缄默的大多数是收录王小波杂文最全的一本。我个人比较喜爱他的杂文,作为一个自由人文主义者,王小波终其一生思索并欢乐着,王小波说: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缄默的大多数。大体意思是说:自从我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缄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起先说话,以前说过

2、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起先。 “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验了严酷的时期,后来才发觉,这是中国人的通病。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国外住了许多年,几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她把保持缄默看做怯懦,但这是不对的。缄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价值观很简洁:开口是银,缄默是金。一种文化之内,往往有一种沟通信息的独特方式,甚至是特有的语言,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文化可以传播等等。” 王小波的杂文别具特色

3、,自成一体。幽默的笔调,使得文章妙趣横生,捧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思索。品读时,你能体会到阅读的快感和思维的乐趣。如椰子树与同等、卡拉OK与驴鸣镇、驴和人的新寓言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都是异样幽默犀利的好文章。椰子树与同等;卡拉OK与驴鸣镇,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被他拉到一起,说出了特殊的味道,有点化腐朽为奇妙的效果。如在驴和人的新寓言一文中,他从驴的角度去谈父子与路人的行为,说他要替受罪的驴说话,当翻译义不容辞。文中驴被老子和儿子四脚抬起的时候叫喊,“我得罪谁了,你们这么捏咕我!”得出了这篇新寓言的寓意是:“闭上你的臭嘴,让别人走路”,与原来寓言的寓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大相径庭,

4、但同样意味深长。而且,在论述的过程中,幽默诙谐之处信手拈来。很多口语的运用,让文章更为生动,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大大加强了文章的穿透力和劝服力。 王小波说,选择缄默的人应当是有什么隐衷或者干脆是因为对语言产生了厌恶感。我并非如此,只是觉得在被这个社会同化着。年小时口没遮拦别人还可以不予计较,因为把你看做孩子。等有一天真正走进了社会,这种特权就自动被剥夺了。说话不当心?很好,请自己担当祸从口出的后果。于是我们最终变得缄默,同时年少时的锋芒毕露、棱棱角角也就被渐渐磨圆了。当然缄默只属于成年人,小孩子们是不屑于此的,他们总是天真可爱的,有话要说时,完全是“打破砂锅问究竟”的精神,心中想说的话,不一次说尽

5、是绝不会罢休的。我真是艳羡孩子们的执着,也希望自己能够再回到童年时代,不是为了躲避现实,只是因为我对那时的真实有着一种特别的怀念,那时的我是不缄默的。 我很喜爱王小波,调侃、睿智,在玩笑中说着才智和讽刺,这是一种潇洒和无奈。缄默的大多数很不错,王小波是比较深切体会什么是自由的并且努力过着一种内心自由的生活,可以说他很有视察力也很诙谐。缄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2 好句: 、我成了缄默的大多数的一员。我年轻时所见的人,只驾驭了一些粗浅(且不说是荒谬)的原则,就以为无所不知,对世界妄加推断,结果整个世界都深受其害。2、假如一个社会的宗旨就是反对好玩,那它比寒冰地狱又有不如。在这个领域里发争论的人总是在说

6、:这个不宜提倡,那个不宜提倡。仿佛人活着就是为了提倡。要真是这样,就不如不活。罗素先生说,参差多态乃是华蜜的本源弟兄姐妹们,让我们睁开眼睛往四周看看,所谓的参差多态,它在那里呢。(小波没有看到现时价值的多元化与所谓的参差多态,这是一种缺憾。只是不知,身处其中,小波能否还会希求这种华蜜的本源?) 3、好在人不光在书本上学习,还会在缄默中学习。这是我人性尚存的主因。 4、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渐渐的黑下去,心里孤独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胆怯这样生活下去,苍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时间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5、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华蜜的本源。(罗素) 、在一切价值推断

7、之中,最坏的一种是:想得太多、太深邃、超过了某些人的理解程度是一种罪恶。我们在体验思想的欢乐时,并没有损害到任何人;不幸的是,总有人觉得自己受了损害。诚然,这种欢乐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的,但我们不该对此负责任。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取消这种欢乐,除非把卑鄙的嫉妒计算在内这世界上有人喜爱丰富,有人喜爱单纯;我未见过喜爱丰富的人妒恨、损害喜爱单纯的人,我见到的情形总是相反。假如我对科学和艺术稍有所知的话,它们是源于思想乐趣的滔滔江河,虽然惠及一切人安这江河决不是如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为他们而流,正如以思想为乐趣的人不是为他们而生一样。 7、对于一位学问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

8、要。人当然有不思索、把自己变得愚笨的自由;对于这一点,我是一点看法都没有的。问题在于思索和把自己变聪慧的自由究竟该不该有。 8、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圣经创世纪 9、真理直率无比,坚硬无比,但凡有一点柔顺,也算不了真理。 1、在文学艺术及其他人文的领域之内,国人的确是在运用一种双重标准,那就是对外国人的作品,用艺术或科学的标准来审评;而对中国人的作品,则用道德的标准来审评。这种想法的背后,是把外国人当成另外一个物种,这样对他们的成就就能客观的评价;对本国人则当做同种,只有主观的评价,因此我们的文化事业最主要的内容不是它的成就,而是它的界限;此种界限为大家所认同,谁干越界就要被群起而攻之。

9、 11、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行货感,这是一种很凄惨的感觉。在我所处的这个东方社会里,没有什么能冲淡我的这种感觉这种感觉中最凄惨的,并不是自己被降价处理,而是成为这一货物这一不幸的事实。最能说明你是一件行货的事情就是:人家拿你干了什么或对你有任何一种评价,都无须向你说明或征得你的同意。 12、从孔孟到如今,中国的哲学家从来不挑担、不推车。所以他们的才智从不考虑降低肉体的苦痛,特地营造站着不说话不腰疼的理论。 13、弗洛伊德对受虐狂有如下的说明: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变更的苦痛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苦痛,把它视为一种欢乐,以便使自己好过一些。对这个道理稍加推广,就会想到:人是一种会自己骗自己的动物。我们

10、吃了许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验是崇高的。这种想法可以使她自己好过一些,所以它有些好作用。很不幸的是它还有些坏作用:有些人就据此认为,人必需吃一些无益的苦、虚掷一些年华,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崇高。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缄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 承诺了数周之后最终起先动笔了,感到很欣慰,哈哈。这本书是我时隔12年后其次次看,很感慨,得出个结论,书的确是要这样看的。众所周知王小波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自认为是小说家,这是他在写作末年起先写的全部杂文总编,编者是他的妻子李银河,并不是根据时间依次,而是从内容上的连贯性动身而组织的,客观背景大致如此。 至今我仍旧认为,大多数

11、小说作家并不会写许多杂文其实是一种羞涩自卑心理,相比较而言,我倒认为王小波在这方面的确是有斗士的精神。我们都知道杂文的精髓在于批判,而“胆子”好像是很关键的一环。本书的开篇缄默的大多数,给我们讲解并描述了他的动机,但看起来更像一杯壮胆的烈酒。他说自己因为“幼年的经验、家教和天性谨慎,是我变得缄默的起因”,这在我看来是一个对我们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隐喻。我同意这一点。人口数量和弱化隐私的文化传统让中国人在对外表达上有极为独特的风格,这也被许多人拿来当做东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分。所以我们的“阳”的一面的确与西方“阳”的一面特别的不像,“阴”的一面却显得极为浩大,作者就把自己作为“大多数”中的一分子,而且

12、是当中奋不顾身的英勇者,甚至是起义者,用这文字作为武器,挺枪刺向“阳”的一派。 其实,我用“斗士”为题,并不是站在赞美的立场。任何时代任何一场斗争中的斗士,其实本身是不是在真理的一方,都很值得商榷,只不过他们自己特别坚信而已。这种坚信、善意、责任以及志气,便是一个完整的斗士了,至于“对”或“不对”,并不相干。而真正“客观”一些来看,偏见的成分是有的,而且是肯定有的。 一、大体上,本书从国学的探讨起先,涉及了东西方思想及比较、科学观、性、艺术、新事物、电影、风俗等等,内容许多很广,其中最大篇幅的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批判,而且这种批判相当彻底,可以说是完全不接受。有关这个问题,我是持完全反对

13、看法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否能找到他这种观念的缘由。他说:“我对国学的看法是:这种东西实在厉害。最可怕之处就在那个”国“字。”学问分子的不幸“为什么在中国,一说到文化,人们就往伦理道德方面去理解。我认为这是种历史的误会”我看文化热“从孔孟以降,讲的全是行货言论,尤其是和独立宣言比照着读,更是这样。”“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王小波推崇的则是以罗素、萧伯纳、尤瑟纳尔等等人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科学至上、真理至上的客观哲学。对中国哲学体系则归纳为臆断的(没做对过什么习题,没编对过什么程序,只是突然间想通了一个大道理,觉得自己都对,凡不同意自己的都是禽兽之类皇帝做习题、机械的(我们知道,儒士的基

14、本功是要背书,把圣人说过的每一句话都牢牢记住此种怪诞的情形提示了儒学的精神:让儒士成为圣人的精神复制品。文化之争、浅薄的(详细在我看国学,稍后详论)。最集中的体现在我看国学和才智与国学这两篇。而且可以推断,他因为发表这些言论受到了许多攻击,并且他本人认为自己并不是所攻击的”民族虚无主义者“,反而认为攻击他的人有”狭隘民族主义“倾向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扬、优越感种种,且接受传统文化的人群有心理问题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人性的逆转、弗洛伊德和”受虐狂“。事实上,当年我高一时第一次看这本书,对于全书的每一个字都感觉像是自己说出来的,从而生发出对王小波的无比认同感。今日可以猜到,因为我当年正

15、处于叛逆期而已。直到这十多年来,我本人接触了许多古籍,而且我自己认为我接触的过程是特别健康的我先从三国演义看起,然后又去看三国志,然后再向前看前三史和春秋时的文章,顺带看些世说新语等。这跟王小波的过程截然相反,在我看国学中他提到,因为老师说他“国学底子不行”,于是发奋将四书五经孔孟杨朱看了一遍,而且是越看越烦“虽然没有很钻进去”,我更信任是“翻”了一遍,至于详细的历史上的记载,从他引述中从未出现并不“广为人知”的事迹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反而了解极少。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他的青少年成长经验,在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他是在“”以及“”前的不断运动背景下度过的,我们可以信任,这对于一个思维坚毅的人是一个极大

16、的否定理由,所以我们看到他用来证明自己的各种结论的例子最多的便是那段时期发生的人和事。另外一个缘由便是他在这段时间里由于自然的排斥民族文化转而接触了大量的西方读物,于是我们看到他对于西方的价值观是无条件的接受与褒奖,并举了相当多的例子:罗素等人不用说了,在他心中是无与伦比的伟人,就连科学人士也不例外”我承认自己很佩服法拉第牛顿、莱布尼兹,特殊是爱因斯坦,你都不能不佩服,因为人家想出的东西完全在你的实力之外。“而对于传统文化或者说国学,他的说法是:“这些人(上述西方人)有一种惊世骇俗的思索实力,为孔孟所无。”“按现代的标准,孔孟所言的仁义啦,中庸啦,虽然是些好话,但好像都用不着特别的思维实力就能想出来”“假如说,这就是中华文化遗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