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柱施工首件工程评价及总结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22088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墩柱施工首件工程评价及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墩柱施工首件工程评价及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墩柱施工首件工程评价及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墩柱施工首件工程评价及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墩柱施工首件工程评价及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墩柱施工首件工程评价及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墩柱施工首件工程评价及总结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墩柱施工首件工程评价及总结报告 大桥墩柱施工首件工程评价及总结报告 目 录一、施工说明1二、施工人员情况1三、施工机械设备2四、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2(一) 施工准备2(二) 施工过程21、测量放样22、钢筋制作33、脚手架搭设34、模板安装35、混凝土的质量控制46、混凝土浇筑47、拆模、养生5五、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5六、自评意见6七、结束语6一、施工说明我标段首件墩柱选定*大桥左幅1-1#墩柱,桩中心里程桩号为YK30+108,直径1.5m,墩柱高10.042m,墩顶设计高程299.68m,墩底设计高程289.638m,设计C30混凝土用量17.746m。我标段经过细致的施工准备,严

2、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墩柱施工方案进行了首件墩柱的施工,具体如下:2016年1月19日:对已浇筑完毕的1#左幅系梁墩柱位置进行凿毛处理。2016年1月24日:测量放样,放出墩柱中心位置并用红油漆标记;2016年1月23日:对墩柱模板进行安装定位;2016年1月25日:浇筑墩身砼。墩身砼设计坍落度为7cm9cm,实测坍落度为8cm;砼从导管式串筒自由倾落,砼的自由倾落高度保持在2m内距离,分层振捣高度不超过0.3m,灌注连续进行,最后浇筑完成混凝土面比设计高出2cm。经过现场监理的监督,在我项目部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2014年7月19日7:20-10:05分完成了首件墩柱的施工工作。在施工过程

3、中,技术人员全过程现场值班,做好了相关记录,作为总结报告的编制依据。在经过整理分析后,可作为以后墩柱施工的参考依据,基本达到进行首件墩柱施工的重要意义。二、施工人员情况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试验负责人:测量负责人:现场技术员:劳动力7人三、施工机械设备A3标段项目部首件墩柱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表机械名称规格型号额定功率.容量等单位数量进场日期发电机250GF250KW台12015-11电焊机BX-500台42015-11钢筋弯曲机台12015-11钢筋切断机台12015-11砼捣固机套12015-11吊车16t辆12015-11砼运输机8m3辆42015-11四

4、、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一) 施工准备1、施工前对场地进行清理,并用全站仪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2、砼配合比试配己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证、批准;3、砂、石料、水泥、钢筋等原材料经试验室检验合格;4、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5、为工程施工所配置的机械设备、检测仪器均己进场,并运行良好。(二) 施工过程1、测量放样 在系梁顶墩位处凿毛后,按照设计图纸,用全站仪准确放出左幅1-1墩位中心,用红油漆做好标记并钉上钢钉。2、钢筋制作钢筋加工制作按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在钢筋加工场统一加工制作,然后用平板车运至现场进行安装;1)接头质量控制:该墩的主筋为25,采用机械接头连接,其主筋两头已对准,中间无

5、空隙,没有丝口外露,同一截面主筋接头不超过50%且错开35倍钢筋直径。 2)顺直度控制:钢筋骨架在钢筋加工场制作好后用平板车运至施工现场,使用汽车吊吊装,用线锤对中方法定位,确保为骨架的顺直。 3)钢筋笼保护层控制:钢筋骨架制作完成后,在骨架的每2m布置一组保护层垫块,每组4个均匀设于墩身四周,垫块采用强度为M40的圆饼式滚轮砂浆垫块,用来保证筋笼的保护层及中心位置。3、脚手架搭设脚手架用钢管搭设,步距120cm,纵横间距90cm90cm。钢管脚手架基础进行平整夯实处理,设纵横相连扫地杆。脚手架外侧设置剪刀撑,其杆件与地面成45-60,自下而上、左右连续设置,与其他杆件的交叉点互相连接。脚手架

6、搭设严格按有关规定及标准执行,确保脚手架刚度及稳定性,并设置安全网。为便于施工人员上下操作方便,搭设之字型斜道。斜道附着外脚手架设置,宽度不小于1m,坡度采用1:3;拐弯处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小于斜道宽度;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为1.2m,挡脚板高度200mm,并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4、模板安装墩柱模板采用两半圆形钢模。模板及其相应配件材料均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砼浇筑过程中不漏浆、不变形,拆模时不致损坏砼,并保证所浇筑的墩柱具有符合规定的尺寸和外形。模板安装前,检验模板的几何尺寸,并对模板进行试拼处理,保证模板接缝处平整、整体平顺;模板采用螺栓连接,同时在模板

7、接缝处安装止浆条,保证不漏浆。另外,将对内壁进行清理,保证内壁无污物和外来物,再涂抹脱模剂。模板分节架设,节节对中,科学地支撑。模板搭设完毕后,进行测量复测、拉线复核,垂球对中、垂直度检查。为确保模板的整体稳定性,从模板的四角拉上缆风绳。为了防止模板与基础的接触面漏浆,模板架设后,在接触面用水泥砂浆预先处理。5、混凝土的质量控制1)、配合比的选定:C30砼配合比的选定由项目部与驻地办试验监理工程师共同完成,经过严格的材料筛选及现场试验,最终选定适合我标段C30砼的配合比。2)、计量控制:对拌和砼的计量控制,采用全电脑自动计量控制,对施工配料可以进行准确控制,在进行砼的配料之前,已请计量单位对拌

8、和站的计量进行了标定,达到了准确计量的要求。3)、砼的坍落度:墩柱砼设计坍落度79,现场实际浇注砼的坍落度为8。4)、砼的和易性:对砼的和易性控制,由我部的试验部门及驻地试验监理工程师现场控制,采用控制砼的拌和时间及参入适量外加剂的方法,使砼具有较好的和易性。6、混凝土浇筑1)砼在搅拌站集中拌制,用砼运输车运送至施工现场,卸到储料斗,通过吊车吊起经串筒滑落入模,振捣方法为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人工插捣。2)砼已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坍落度。砼浇筑方式为水平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300mm,每层砼在前一层砼初凝前浇筑和振捣,以防损害先浇的砼,同时避免两层砼表面间脱开,形成明显接缝。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大于

9、20cm,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10cm。浇筑时先沿钢筋笼周围仔细振捣,直至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止,使砂浆紧靠模板以使表面光滑,无水囊、砂眼或蜂窝。砼分层浇筑时,其相邻层浇筑的间歇时间,在环境温度大于30时,不超过1小时;在环境温度小于30时,不超过1.5小时。3)砼由受过训练、有经验、能胜任的人员操作振捣器。砼受振要求均匀,防止漏振或过振,避免产生空隙、分离、蜂窝等。振捣中振捣器与模板间保持510cm的距离,并避免与钢筋接触。4)墩身的标高定位墩身标高定位,采用检定过的钢尺,先用悬挂钢尺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再以控制网为基准用三角高程间接法,对墩身标高进行复核,经过用

10、极坐标定位法、铅垂线控制法,悬挂钢尺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间接法分别对墩身进行平面和标高定位,其精度均可满足墩身施工对测量控制的技术要求。7、拆模、养生在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进行拆除模板。模板拆除从高到低、后支先拆,拆下后及时清理模板。在浇筑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生,养生时保证随时都有水分。当拆模后,墩顶设置养护桶使得砼表面长时间内保持潮湿。为防止砼的水分损失,采用薄膜养生。五、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1、拆除模板后,混凝土表面有少许麻面现象,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在砼浇筑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2)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拆模时发

11、生粘模;3)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砼浇筑时模板缝处砂浆流走;4)砼振捣不够,砼中空气未排除干净。解决方案: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1)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浆等杂物;2)砼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3)加强对混凝土的振捣,严防漏捣,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2、拆除模板后,砼表面颜色少许不均匀原因分析: 1)由于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所用隔离剂污染混凝土形成色差不一致; 2)由于模板打磨不彻底,不干净,模板生锈形成颜色不均匀; 3)混凝土搅拌时间短造成混凝土材料尤其是胶凝材料分布不均匀。4)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或过振导致胶凝材料尤其是矿物掺和料分布不均匀,水化后矿物质在混凝土表面沉淀不均

12、造成视觉上的差异。解决方案:模板必须打磨干净,脱模剂应涂刷均匀,不得使用影响混凝土外观颜色的脱模剂。混凝土拌合及运输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操作,严禁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否则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振捣过程中不能出现漏振、过振、欠振现象。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尤其是粉煤灰等原材料的品质,不得使用含碳量不满足要求的粉煤灰。分层浇注混凝土时应合理控制梁体混凝土坍落度优化施工工艺,降低混凝土层与层之间的浇注间隔,尽可能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加强振捣,尤其是加强层与层交接处的振捣。3、拆模后,砼表面有少许砂纹。原因分析:1)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存在泌水现象,在浇筑过程中水份上浮带走水泥浆,在混凝土结构上部

13、形成砂纹;2)模板密封不严密,水泥浆从模板缝隙流失,在缝隙周围混凝土表面形成砂纹;3)振捣时过振,加之混凝土保水性相对较差,水泥浆上浮,造成混凝土表面形成砂纹。解决方案:混凝土的保水性差是造成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首先要从控制混凝土拌和质量入手,首先加强对原材料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拌和物性能不满足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加强对模板拼装质量的控制,模板应拼装严密,不得跑浆、漏浆。振捣过程中应避免过振。施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加以改正、解决,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充分提高施工队伍的协作能力,加强现场管理人员信息掌控能力,为下次施工提供更好的方案。六、自评意见首件墩柱总体上质量、外观处于受控状态,主要质量检测指标能够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其施工工艺能够运用于后期全标段的墩柱施工。七、结束语通过本次墩柱首件工程,我部充分认识到首件的必要性,并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可行性参数。我标段所确定的墩柱施工工艺满足墩柱施工的要求,可以用于后期全标段的墩柱施工。通过首件施工,使全体墩柱施工队伍加深了对墩柱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了其质量意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后续施工中我们将发扬首件工程中的优点,杜绝在首件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发生,并本着“精细高效,唯实唯美”的企业理念,优质、安全的完成我标段所有的墩柱施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