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古代名人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05180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莆田古代名人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莆田古代名人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莆田古代名人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莆田古代名人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莆田古代名人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莆田古代名人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莆田古代名人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莆田古代名人录 家贫子读书,地瘦栽松柏一、文献名邦的奇迹莆田(兴化)为“文献名邦”,绍兴八年、1 13 8年,黄公度中状元、林邓中探花、陈俊卿 中榜眼、龚茂良中传胪、前四甲都为莆田人,故有魁亚同榜”(莆田人黄公度、陈俊卿同时 中状元和榜眼), “析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黄公度、陈俊卿)古今往来、绝无仅有!还出 现“一家九刺史”(唐代林披的后裔,有九个官至刺史)、 “一门五学士(唐黄璞进士,其四子 也都同列馆职)、 ”一科两状元“(1076 年文武状元分别为莆田人徐铎和仙游人薛奕所得)、 和“龙虎榜头孙嗣祖”(指宋徐铎与其祖唐徐寅均为状元)、凤凰池上北联兄”之类美谈。另外 “六桂翁”:指的是

2、北宋初莆田人翁乾度的六个儿子分别双双蟾宫折桂的佳话。(按:莆田翁 姓,自唐至宋,原居莆田北高竹啸(今竹庄),后迁莆属的蒜岭漆林乡。其族内仕履略。更 奇的是:北宋建隆元年(960)录取的莆田进士仅二人,这二人恰好是翁处厚和翁处易。开 宝六年(973)录取的莆田进士只二人,这二人恰好是翁处朴、翁处廉。雍熙二年(985)录 取的莆田进士只二人,这二人又恰是翁处恭、翁处休。同胞兄弟六人,三榜双折桂,成为科 甲佳话。正由于莆田有如此壮观的科举成就,加上学术昌明,著作如林,所以早在宋朝,莆 田就以“文献名邦”(宋度宋赞语)、 “闽越之地,邹鲁之邦”(宋真字皇帝敕字)、 “兴化多进 士”(宋王安石赞语)、

3、“莆田人物之盛”(宋朱熹赞语)、 “比屋业儒,号衣冠盛处”(宋游酢 赞语)、 “家习诗书,多出魁人韵士,为中州冠”(宋张友赞语), “莆田,文物之邦”(宋黄公 度赞语)、 “莆邦文学号邹鲁”(宋黄灏赞语)等美誉著称于世了。重教兴学不仅是莆仙文化 名垂天下的根源所在,而且是莆田“文献名邦”最具特色的传家宝。有了这个传家宝,莆田的 “文献名邦”,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二、进士人数情况 莆田(兴化)历代共有2308名进士(另一说约2400名),其中宋代 1666人(含特奏名进 士),明代兴化 533名(以县而论全国第一,兴化(闽)533,宁波 509,泉州452,余姚376,福州 391,苏州

4、386,南昌326,绍兴325,杭州321,吉安304,松江273,广州243,安福232,常州229,徽州 226,无锡212,丰城211,抚州211,昆山199,秦和186,常熟186,嘉兴182,台州174,湖州172),清 代只有 50 多名。三、文武状元情况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到清末科举的废止(1905 年),兴化共出了二十三位状元。加上具 争议的五代状元徐寅(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元)。福 建莆田历代文状元为十一人、武状元为十二人:五代(大梁)徐寅 梁开平元年(公元907 年)北宋 徐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年)南宋 黄公度 宋高宗绍兴八年(11

5、38 年) 南宋 郑侨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 年) 南宋 吴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 年) 南宋 陈文龙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 年) 元朝 林济孙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 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 年) 明朝 林环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 年) 明朝 柯潜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 年) 蔡必胜 南宋乾道二年(1166 年)丙戌科武举第一名 薛 奕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武举第一名 陈从龙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 武举第一名叶岂页 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试第一名林定元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举第一名廖 标 明世宗嘉靖 4 年 公元 1

6、525 年陈安定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武举第一名吴泰来 清世宗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武举第一名林 洪 清高宗乾隆 18 年 公元(1753 )年武举第一名黄振邦 清高宗乾隆 59 年 公元(1794)年武举第一名康荔芳 清仁宗嘉庆 21 年 公元(1816)年武举第一名周玉辉 清德宗光绪 15年公元 1889年武举第一名四、宰相情况莆阳历史上出过14 位宰相,兹将诏命出任宰执及追赠官位者,列名于后: 翁承赞,字文尧,莆田县北高人,乾宁三年(896)进士,后梁贞明二年(915)授闽国 (今属福建省)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辅佐闽王王审知,时年 56 岁。陈洪进,字济川、致先,仙游县枫亭

7、人,军旅出身,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七月,于 平海军节度使兼泉(州)漳(州)观察使任上,献所掌泉、漳两郡及所辖十四县,纳入宋朝 版图。宋太宗赐诏嘉纳,以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时年63 岁。陈靖,字道卿,莆田县荔城人,由德化县(今属福建泉州)尉官至谏议大夫,天圣四年 (1026)卒,熙宁元年(1086)宋神宗诏赠尚书左仆射。蔡京,字元长,仙游县枫亭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崇宁元年(1102)五月,宋徽 宗诏以翰林学士丞旨蔡京为尚书左丞。七月,诏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时年 55 岁。明 年正月为尚书左仆射,继加太尉(最高军事长官),进太师。后屡罢屡起,自号“公相”

8、,通 治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居相位达九年之久。蔡卞(王安石女婿),字元度,仙游县枫亭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绍圣二年(1095) 十月,宋哲宗诏为尚书右丞,时年 46 岁。四年,为尚书左丞。叶顒,字子昂,仙游县大济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乾道元年(1165),宋孝宗诏 除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时年 65 岁。明年,进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 继诏宰相兼国用使,参政同知国用事。陈俊卿,字应求,莆田县城南阔口人。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乾道三年(1167)十 二月,宋孝宗诏拜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时年 54 岁。明年十月,授尚书左仆射,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龚茂良

9、,字实之,莆田县荔城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淳熙元年(1174)十一月, 宋孝宗诏茂良以礼部侍郎升参知政事,时年53 岁。继以首参行相事。五年,受诬卒于贬所。郑侨,字惠叔,兴化县(今属仙游)象溪人。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庆元二年(1196), 宋宁宗诏为参知政事,明年,进知枢密院事。黄镛,字器立,莆田县涵江黄巷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德佑元年(1275)十二月, 宋恭帝诏以吴镛兼权参知政事,明年二月升右丞相,参知政事、平章军国兼知枢密院事,景 炎元年(1276),宋端宗再授右丞相,与陈文龙共主国事,未赴任。陈文龙,字君贲,莆田县城南阔口人,咸淳四年(1268)进士。德佑元年(

10、1275)冬, 宋恭帝诏为参知政事,时年 43 岁。明年五月,宋端宗于福州称制,复以文龙参知政事,坚 持抗元斗争,后被俘尽节。周如盘,字圣倍,莆田县黄石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天启六年(1625)明熹 宗诏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继入阁为首辅,阅三月即罢归。黄鸣俊,字启甸,莆田县荔城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历明神宗、熹宗、思宗 三朝,官至右佥都副御史浙江巡抚。隆武元年(1645)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制,起用鸣俊为 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年 55 岁。 朱继祚,字立望,莆田县黄石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唐王,隆武元年(1645)诏 为东阁大学士,桂王永历元年(164

11、7),诏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上列十四名莆藉能臣,均以宰相的相关正式名号位居揆席。其所处王朝政治社会背景虽 大相径庭,居官风绩及其结局亦不尽相同,然均有朝廷诏命的正式宰相官名,则是不争的史 实,亦是判定其宰相身份的基本依据。五、祖籍福建莆田的部分外地状元(11 人)潮州籍状元林大钦、吴川状元林召棠。以及莆田黄岸派文武状元九人:1、黄仁颖字福佑号潘湖翁 福建晋江潘湖人唐天成丁亥科状元莆阳东里黄滔庶孙欧阳 氏出,莆阳黄仁愿之弟(系福建黄姓第一状元)2、黄仁泽福州候官人黄璞五子唐乾宁乙卯科武状元官节度巡官(系中华黄姓第一武状 元)3、黄定福建永福龙屿人福建莆田唐大司徒黄碣嗣孙宋乾道壬辰科状元官广东

12、提举4、黄由福建长洲人福建莆田黄岸十八世孙宋淳熙辛丑科状元官刑部尚书5、黄朴福建闽侯人唐大司徒黄碣嗣孙宋绍定乙丑科状元官广东提举6、黄观安徽池州贵池清江金墩人。祖籍福建莆田清江境(今黄石清前清后金墩黄远公 曾孙黄璋孙黄古子)贡元会元洪武二十四年状元“三元及第”,礼部侍郎。7、黄钺字长白又字赓材号钟山 南京下关金墩人明万历辛丑科武状元官南京兵部尚书8、黄士俊广东顺德人福建莆田黄岸裔孙万历丁未科武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9、黄仁勇广东人(17621817)清代武状元。字智斋。海阳(今潮州市潮安县)古巷孚 中乡人。福建莆田唐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世孙。嘉庆元年(1796),嘉庆皇帝丙辰恩科 武状元

13、。六、林道楠的故事林道楠(1555-1607),字廷任,原籍仙游县香山里板溪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 年)进士, 知进贤县。时遇荒年,林道楠开仓赈济饥民,并乘小船,遍历穷乡,按人口发赈粮,夜则宿 船上,不入民舍。先后多次上奏,请求借耕牛、谷种给农民。主持修筑官圩,提供灌溉之便。 任上亲自参加丈量田亩,按实确定赋税,对有权势的豪绅,也绝不徇情。后被召任御史,历按应天、陕西、广西等地,不受私人嘱托,不徇私办事。按察陕西时, 见供自己饮食的器皿都是银制,向随从查问原因。随从回答,这是陕西惯例,且为防止鸩毒。 林道楠不以为然,命人撤去银制器皿,说:“吾以恩信待人,何防之有!”一郡守乃某侍郎亲 信,有

14、贪污行为,亦予弹劾,直至将其罢免。林道楠在御史台18 年,“劾太监张鲸,救御史 曹学程,论尚书石星,主封事、著丰采”,升为太仆少卿。死时,家中十分贫困,两儿子徒 步奔走四方谋生。林道楠清廉高洁的品格,深受民众敬重。相传,他幼年丧父,与母妹相依为命。当年的板溪地瘠民穷,生活艰难。其母为了儿子 的前途,便到九鲤湖的仙公洞去祈梦。仙公托梦:板溪不可久居,可用砻糠投放木兰溪,看 它流到哪里,就迁居到那里。母子商议后,就把砻糠投放木兰溪,并沿途跟踪。砻糠顺水流 到清浦鳌头境时就停滞不前了。于是,他们母子三人就迁居于此了。自此,林道楠十载寒窗,刻苦攻读。初授进贤知县,不久召为御史,历按应天、陕西、 广西等

15、地,册封琉球王,居台十八年,后官刑部侍郎,迁太仆少卿。他在朝为官 24 载,爱 国爱民,除暴安良,为官清廉,深得民众的爱戴。是时,朝中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国力衰竭,属国高丽日趋强大,经常寻事挑衅。一次, 高丽王具函强邀明帝到高丽都赴会,否则就要干戈相见。明帝与文武百官不知所措,明知去 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正当君臣们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林道楠挺身而出,要求代帝出使,但 要求以代理三日皇帝为前提。文武百官瞠目结舌。明帝也迫于无奈,只好迁就答应。林道楠 在代理三日皇帝中,杀了许多奸臣,为国为民安社稷。之后,他交还帝权,出使高丽。高丽 王偕同文武百官出城迎接。高丽王有意在城门口摆着两桶水。林道楠毫不犹豫

16、,一脚踢倒了 一桶。高丽王谓曰:“您为何如此?”林道楠理直气壮地说:“国有一统,而无二统( 桶 与 统 为方言谐音),你这样摆设,无非是不服管辖,须知我大明帝国,人多地广,兵强马壮,经 济实力雄厚,谁敢冒犯,定是自取灭亡!”高丽王哑然无声。在迎接林道楠的盛大国宴上, 第一道菜是用白布蒙住的鲜血淋淋的一个人头,林道楠当机立断,揭开白布,不慌不忙地右 手举起筷子,夹出眼珠往嘴里送,左手顺势用手帕把嘴一抹,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嘴里的眼 珠裹在手帕里。高丽王见此情景,心里暗暗佩服。高丽王又用对子为难林道楠。上联曰:“黄 河跃浪三三曲。”林道楠不加思索,便对出下联:“鸭绿流沙六六湾。”高丽王赏识了林道楠 的智慧和果断、胆略和才华,再也不为难林道楠,不为难明王朝,答应和解条件,并继续岁 岁来朝,年年进贡。林道楠不辱使命,班师回朝。明帝和文武百官出城迎接,都赞扬林道楠爱国忠君的大无 田半主汕 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