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其字用法.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041476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其字用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虚词其字用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虚词其字用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虚词其字用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虚词其字用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其字用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其字用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虚词 “其”的用法说到文言虚词,大家自然会联想到两句打油诗:“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用妥好秀才。”可见,文言虚词在古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先请大家看一个小故事:明末高官洪承畴,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曾写了一副自撰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并将这副楹联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投降了清朝,完全丧失了节操。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于是这副对联的意思完全变了。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个改就变成了无情嘲讽,辛

2、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知道,在由“实词”和“虚词”组成的古汉语语言中,文言虚词与文言实词比较,数量虽然不多,但使用频率较高;实词的意义比较明确具体,在表意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虚词”呢,似乎“虚”得很,仿佛不那么重要,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不然。多数虚词确实在语意上比较“虚”(往往无实在意义),但“虚词”并不“虚”,它在语法上、语气上,甚至在语意上都有极强的功能,它的重要作用是协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具有“实词”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时别具一番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虚词”常常在语言表达中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综观近几

3、年的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体现出如下特点:其一,所选的例句全选自中学课本中;其二,考查角度上,一般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要求考生能理解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其三,题型设计上一般是四个选项,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高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乎、矣、也、哉、所”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于、以、而、然、其”应重点掌握。分析文言虚词,往往从语意和语法功能两个方面理解把握,佛山近几年的命题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实行命制的。文言虚词多数是由实词演变而来的。与实词相比,文言虚词的数量不多,但却很难把握。学生在学习文言虚词中常犯

4、这五种毛病:死记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孤立地理解虚词;只从结构形式取义;不顾文言句式特点而硬性翻译;以今律古;望文生义。如何让学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提升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水平,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此,作者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大量例句,找出常见的虚词的主要用法,通过总结规律,把零散的知识加以归纳、综合,编成口诀让学生识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其”为例作具体解释。“其”在文言虚词中既有实词的语意含义,又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不像多数文言虚词,意义比较虚泛,往往只有语法功能。实际上,“其”字在现代汉语中也用得比较普遍,如:各得其所、自圆其说、两全其美、乐在

5、其中、其乐融融。从整个短语的意思,能够推断出,短语中的“其”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再如: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在这些句子中,“其”字又是“他(她、它);他(她、它)们”的意思。而在“其间、其中、查无其事、不厌其烦”等短语中,“其”则相当于“那、那个、那样”的意思。从语法上讲,“其”的词性包括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在具体的词性中“其”的意义和用法是不同的,在众多词性中“其”做代词和副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区分的方法主要是看它在具体上下文当中是否有所指代,以及它与哪类词语结合。下面对“其”的用法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其”字在文言文中的主要用法是作代词,具体意

6、思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作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这是“其”在古汉语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这样的例子在初中教材所选的古文中比比皆是。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智子疑邻)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狼)其夫呓语。(其:她的。)(口技)亦不详其姓字。(其:他的。)(桃花源记)皆刑其长吏。(其:他们的。)(陈涉世家)策之不以其道。(其:它的。)(马说)颓然乎其间者。(其:他们的。)(醉翁亭记)其妻献疑曰。(其:他的。)(愚公移山)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是用作第

7、三人称代词,表示主格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亲旧知其如此。(其:他。)(五柳先生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他。)(桃花源记)安求其能千里也。(其:它,指千里马。)(马说)醉能同其乐。(其:他们。)(醉翁亭记)三是作指示代词,可译为“其中的”“这”“那”“这些”“那些”。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其:其中的。)(狼)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其:其中的。)(口技)其船背稍夷。(其:这。)(核舟记)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其:这。)(五柳先生传)其岸势犬牙差互。(其:那个。)(小石潭记)其西南诸峰。(其:那些。)(醉翁亭记)货恶其弃于地也。(其:那

8、种。)(大道之行也)下视其辙。(其:那些。)(曹刿论战)四是特殊情况,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的)”、“自己(的)。”并自为其名。(其:自己的。)(伤仲永)舍其文轩。(其:自己的。)(公输)蹲其身,使与台齐。(其:我的,代作者自己。)(童趣)故人不独亲其亲。(其:自己的。)(大道之行也)“其”字在古汉语中用得比较多的另一种用法是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以加强语气(反问、祈使、揣测)。但表示的语气因各种不同的语境而不同,所以,翻译的时候往往有多种译法,一般可译为“可”“一定”“恐怕”“或许”“大概”“可能”,等等。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9、其: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把怎么样。)(愚公移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唐雎不辱使命)其真无马邪?(其: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马说)其真不知马也。(其: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大概”“原来是”。)(马说)除此之外,“其”还有另外两种词性:作连词和助词。(因初中课本并未涉及到,在此不作详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离骚)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其:如果,表假设。)(送东阳马生序)文言虚词“其”的用法同其他虚词的用法一样,是有规律

10、可循的,只要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不断地进行总结归纳就会有收获。下面是笔者编写的“其”字口诀,目的是帮助学生记忆:“其”字单作三人称,单数复数须认清;“其”作代词要当心,译时常用“的”字跟;“其”作定语小主语,活用为“我”表自称;指代“这”“那”和“其中”,要在句中把位定;“其”作副词列句首,多种语气须辨明;或表假设和选择,译作连词表呼应。下面再谈一谈虚词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要强化语法学习,分清词性功能。旧版本的教材比较重视语法教学,新课标以来,教材明显淡化了语法知识的教学,这对学生学习古汉语是不利的。所以,教师需要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古汉语的一些语法知识。比如虚词的分类,介、副、连、代、助

11、、语气等等。这些词都有自己固定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了解词性,对推知其用法、理解文句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不少学生对虚词语法知识知之甚少。因此,老师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词性语法知识的讲解。在经常接触的文言虚词中,最容易混淆的是副词、介词和连词这三类。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直接修饰动词或谓语,或强调程度,或说明时限,或限制范围,或表达语气,等等。介词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因此介词一般都要带宾语(有时可省去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成分。连词的语法功能就在于把词、短语、分句,乃至上下文,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关系,或并列、或承接、或递进、或修饰、或转折、或假

12、设、或条件、或因果,必须理清前后关系,才能确知某一连词的作用。简单地说,副词一般修饰谓语动词,介词一般接有名词(短语),连词一般连接语法功能对等的两部分。副词、介词、连词有其固定的语法搭配,这也是判断其词性的主要标志。一定要教会学生抓标志,辨词性,这样才能明用法。所以从语法角度去分析,对于讲清文言虚词的词性及词义是很重要的。二是强化分类记忆,突破重点虚词。要对重点掌握的18个虚词进行细致的归类复习。归类的目的在于化繁为简,以“类”为突破口,逐个突破障碍。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复习时思路清晰,训练集中,提高迅速。比如,在这18个虚词中,我们可以首先分离出重要的兼类词,如:而、以、其、之、为、于等;在解

13、决完这些兼类词词后再把剩下的分为副词类、介词类、连词类等(当然并不是绝对准确)。以词性为类来学习虚词,能够加深学生对其语法功能的掌握。三是教给学生根据语境,辨析、推断文言虚词词义的方法,如通过语法分析,推断词语意义(醉翁亭记里“朝而往,暮而归”与“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中的几个“而”,前两个“而”很明显连接的前后两个词的词性不同,所以不能看成是表承接或转折关系的连词,而只能看作是表修饰的,而后一个“而”不用从语法上分析,单从前后句的意义上来分析,就知道表示转折的意思);通过比较了解词语意义(马说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个“其”字,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判定,一个表示反问语气,一个表示推断语气,所以很容易找出它们相对应的意思:难道、其实是);联系成语的使用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比如“其貌不扬”“其实不然”“其乐无穷”“夸夸其谈”“大行其道”等。古今汉语一脉相承,成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一些词的特殊用法早已在现代汉语中消失,但却保留在成语中。所以,成语学习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虚词不可忽视,只有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理解其意义,才能选择恰当的词或短语把文言虚词的语法意义准确地表达出来,才能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言虚词发挥其独有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