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576474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城镇化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型城镇化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型城镇化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型城镇化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型城镇化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城镇化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镇化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论文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论文 学号: 0902114058 新型城镇化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学院名称: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物理学 年级班别: 2009级1 班 姓 名: 张卫芳 2013年4月2 新型城镇化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摘 要建设新型城镇,是工业化强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应有之义。在新时期新阶段,绍兴县主动顺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经济发达、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建设目标,并启动了首批五个镇的新型城镇建设试点。这是立足县情实际,应对竞争挑战,事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因此

2、,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制约因素及思路对策,对于从理论上廓清新型城镇建设中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而提供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型城镇在国家的城镇体系和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发展新型城镇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良性发展。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适应了城镇化政策趋势,面临着较好的机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不少挑战。今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趋势会趋于谨慎。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中小学;调整;趋势目 录摘 要I1 新型城镇化11.1 新型城镇化建设11.2 新型城镇化模式21.3 新型城镇化发展22 新型城镇化与中小学教育42.1 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影响52

3、.2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冲突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影响62.3 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规划对基础教育的影响72.4 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对基础教育发展的统筹考虑8参考文献81 新型城镇化1.1 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十八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并进行了重点部署。这向国内外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撬动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支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把“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件最

4、深刻的事情。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球1/5人口的生活品质,是中国执政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用改革创新的思路,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然而,新型城镇化并非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就蓝图,我们无法回避的是,过去数十年间中国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出现的诸多问题:城市急速扩张、农民被迫上楼、城乡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中国未来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李克强主政河南工作时提出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到目前全国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成为国内外

5、关注的热点。李克强总理指出,“城镇化是拉动内需的最大动力”,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他曾多次说过,对城镇化的思考,源于河南。纵览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是52%,处在城市化的中期,全国的城市化率由前20年的不足20%,到20年后达到70%,“这40年,如果用足球的专业术语来说,我们可以把过去的20年作为上半场,今后的20年就是下半场,我们现在正好处在上下半场的中间。”胡葆森先生在接受凤凰网河南专访时,这样表述: 胡葆森先生说,从1998年到2004年,李克强总理在河南工作7个年头,他经常深入基层,体察民情。2000年,李克强省长对河南下一步的发展提出建设“中原城市群”的构想,

6、即以郑州为中心,大概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以150公里的半径画一个圈。这也是中原崛起的第一步,先搞城市群,为中原崛起奠定坚实基础。之后,经过两任书记两任省长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中原经济区这个概念。设想,如果没有当时他提出的“中原城市群”的构想,就很难有今天的中原经济区的实施。2001年,克强总理又提出开发建设郑东新区,以提高郑州在河南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影响力和全国知名度。没有当时他大手笔的画的郑东新区,就没有今天的郑州新区,也就没有今天的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没有当时的中原城市群,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原经济区。”对于城镇化,胡葆森先生有他独到的见解:“虽然城镇化和城市化一字之差,但是

7、工作的着力点还是不同。我认为中国的城镇化是一个波浪式推进的过程,先是在特大城市,之后特大城市加大城市,第三步是特大城市加大城市再加中等城市,第四步就是最终到城镇,是一个不断蔓延的过程,也是一个城镇化的成果自上而下的过程,是土地、劳动力等不断像城镇集中的过程,城市工业化产能改过不断向农村释放的过程。就河南而言,还需要15乃至20年的时间,所以必须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不可能一蹴而就。”1.2 新型城镇化模式 这些年来在全国先后出现过各种新型城镇化的改革尝试,例如天津模式、成都模式、广东模式等。成都模式:以大城市带大郊区发展模式。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模式。其主要做法是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

8、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以发展较好的区域作为起步点,确立优势产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天津模式:以宅基地换房集中居住的模式。天津的小城镇发展主要又分为四种子类型:整体推进型、都市扩散型、开发拓展型和“三集中”型。其主要做法为乡镇政府主导的“以宅基地换房”,先解决搬迁农民的安置问题,然后通过土地集约增值的收益发展地区产业,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将农民的集中居住与城镇化、产业化有机结合。广东模式: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模式。广东模式又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是珠三角模式,即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集中的中心镇为发展依托;二是山区模式,即围绕着县城,发展专业镇。珠三

9、角模式的主要做法是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进而实现城市周边地区的快速崛起。 1.3 新型城镇化发展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已成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种客观的必然选择。作为工业化起步较早、又率先步入市场化轨道的绍兴县来说,随着工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大量集聚以及城镇居民富裕程度的提高,原有的城镇基础设施及其服务功能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通过新一轮城镇建设新型城镇化,来促进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更快地实现城乡统筹,更好地化解民生领域的问题。最近,绍兴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经济发达、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的

10、新型城镇建设的目标要求。这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作为发达地区的绍兴县,主动顺应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建设趋势,从县域实际出发而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在新时期新阶段建设新型城镇,这既是个操作层面的问题,也是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廓清,进而更有效地指导和推进新型城镇建设的问题。 一、 新型城镇建设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发达地区出现的新一轮城镇化的客观趋势,是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这需要我们从历史与现实、内部与外部的结合上去探求建设新型城镇的动因。1. 对城镇化的理性反思。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旧式城镇化而言的。旧式的城镇化在其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由于指导思想上的不切实际,规划设计上的单一粗放,从而带来实际运作

11、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城镇建设相对滞后。其次是城乡发展不够协调。过去的城镇化所走的是农村支援城市的道路,政府将财政收入主要投到城市建设中去,对农村投入较少,这样做导致了城乡发展的不协调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延缓了县域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也制约了城乡统筹的稳步推进。再次是行政区划设置不尽合理。由工业化发展而推动的城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增强发展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然而,在计划体制基础上形成的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区划关系并没有随着市场体制的演进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这既加大了行政管理成本,也使区划经济效应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2. 工业化的强势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着内

12、在的必然联系,一方面,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只有通过工业的不断集聚,从而带来人口的集聚,使城镇的兴起和建设成为必要。同时,城镇化又是工业化的支撑,城镇化的发展又会对工业化的进程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交通、通讯、人居及商贸等环境。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必然会对服务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推进城镇化来发展教育、科研、金融、休闲等产业,从而增强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关联度。绍兴县工业化的发展业已呈现出下列发展态势:一是产业特色比较明显。纺织印染作为我们的主业,不仅在量上,而且在产品的档次上不断提升,建设国

13、际纺织中心,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二是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县、镇两级开发区按各自的定位,形成了梯度推进的新格局。三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无论从周边及沿海发达地区来看,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四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与工业化进入中后期相适应的一些重化工业开始在县域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总之,县域工业化的发展,再次把城镇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当前,绍兴县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第三产业明显滞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县城柯桥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而且,县域范围内的镇(街),尤其是一些经济强镇,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其工业化的水平之间更不相称。因此,以工业化的强势推进

14、为基础,必然要求以新型城镇建设带动商贸三产的发展与其相适应,从而在协调发展中加快县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 竞争中的外部压力。当前的区域竞争确实已经转到综合实力的较量上。这里的综合实力不仅仅是一般理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表现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上。因为在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下要推进率先发展,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任何单向度的孤立发展都可能会付出较大的代价。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能否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互联动,已经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绍兴县与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的县相比,在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推进上仍存在着这样一些差距:首先是发展理念上的差距。过去,我

15、们在强调工业化的同时,确实比较忽视城镇化建设,这既与历史形成的有县无城的状况有关,又与近年来把城镇建设的重点放在县城柯桥区的因素有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城区周边集镇的发展,影响了县域城镇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当前,沿海发达地区涌现出了一批新型城镇建设比较成功的典型,在那里“镇镇象城市,村村是社区”的景象,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其次是发展内涵上的偏移。从城镇化发展的水平来看,把商贸三产的发展,看作新型城镇建设的重要内涵,这是城镇化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过去,我们在对城镇化的认识上,比较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忽视城镇功能的开发,一定程度上造成有“城”无“市”的局面。再次是建设规划上的欠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及严肃性是城镇化成功的有力杠杆,是城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