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构建数字校园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3686663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构建数字校园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深度构建数字校园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深度构建数字校园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深度构建数字校园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度构建数字校园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构建数字校园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度构建数字校园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甘肃省临泽县蓼泉中学 刘自新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校园的深入发展应用,校园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传播网络文化观念和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是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本文将我校如何深度构建数字校园,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作一赘述。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随着信息技术在校园的深入发展应用,校园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计算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环境,它将引起传统学校和传统教育体系的根本改造”。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

2、传播网络文化观念和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是中学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几年来,我们学校在全面打造整个校园文化中对网络文化作了积极有效的实践。在对现代教育技术下的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了研究,并不断开创了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不断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努力使校园网络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一、学校网络基础的建设我校充分认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的重要性,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和多媒体教学,努力形成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现已配有电子阅览室1个,综合多媒体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3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服务器工作组(包括WWW服务

3、、FTP服务、E-mail服务各一台)、每个办公室一台计算机以及常用教学软件多种。我校校园网络系统日趋完善,拥有百兆主干、百兆到客户端的网络布局,拥有计算机100多台,目前基本可分为校园网络管理中心、总控中心、校园FTP传输服务、课件制作中心、办公室子网、电子阅览室子网、计算机教室子网、多媒体教室子网。学校配备了大鹏电子教室教学软件、校园闭路电视系统、Serv-U FTP服务器端软件等教育教学管理软件。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是构建数字校园的先决条件,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的认识是高屋建瓴的。二、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源泉,是校园网络文化形成的主力军,教师能否掌

4、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此,我们对教师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引导他们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内在需要。几年来,我们教师在应用领域作了有益的尝试,重点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研究。有计划地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通过鼓励教研组公开课的观摩以及教师外出学习体会的交流等途径,同时积极实施校本培训计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成立CAI开发小组,共同研究,相互探讨。1. 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的培训,对教师进行网络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一些基本软件的应用、Internet网和局域网的应用。在进行网络教学环境中,培

5、养教师能够掌握各种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基本使用方法,鼓励教师尽量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运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CAI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作用。2. 在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理论的培训同时,并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展示评比、课件制作展示评比活动。在CAI开发小组的带领下,在校内评比基础上,并组织参加县市级评比,均取得了好成绩。在评比过程中,注重课件制作软件使用方法的交流以及在实施教学的综合效应。教师们的主动应用、研究、开发CAI和评价,从整体上带动了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3. 进行网页的制作培训。使用从Frontpage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网页制作培训,教师由开始的望而生

6、畏到可以制作简洁、实用的网页课件,这不仅丰富了我校网络平台资源,同时也体现了全校师生参与网络建设的热情,为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4、促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工作及发展的内在需求,学校强调信息技术和网络应体现服务教学的理念。目前,学校的各项信息发布、档案管理、学籍管理、文本的传输都已经用电子网络形式进行,形成了高效、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三、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校园网络文化的建构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支持,而学生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主体,同时开放式校园网络文化又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因此,学生的素养培育成为校园网络文化构建的最终目标。由于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衷是停留

7、在表面层次的,因此,我们从多角度进行学生信息素养培育。1. 推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计算机网络和学科整合。在大量学科中使用计算机网络媒体实施教学,或者开放计算机房,对其它课程进行内容适当调整,在机房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供学生进行菜单式的选择学习,能使学生朦胧的想象变成鲜明逼真的多媒体界面,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在现代教育环境中计算机的魅力,为学生获取充盈的知识提供了新途径,使学生能够在网络这一先进媒体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2. 培养一批学生网络管理员,给予适当的管理权限,让其搜集有用的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发布在学校网络中,对网络论坛中的信息进行管理。这种开放式的实际应用,不仅培养主人翁精神

8、,还锻炼了一批优秀的计算机“网络高手”,同时也带动其他一些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中形成网络文化气氛,让学生感受到网络是先进的,并且谁都可以学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3. 通过参加、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计算机作品比赛(计算机基本操作、计算机绘画作品、电子小报作品、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及成果展示,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氛围,同时培养拔尖人才。每学期,都要举行全校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大赛,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4. 深入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讨。探索务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在网络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使用。培养学生对基本信息获取、处理、

9、发布能力,以此来提高信息素养。5. 发挥电子阅读的育人功能。学校开设了“绿色网吧”,让学生从广袤的信息海洋中搜索自己所需的资源,迅速的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合理的将资源新组合并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环境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局限课本内容,而是更大限度地拓宽了视野,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自主学习的平台。在操作上注重优化管理,在正确引导、技术指导、规范上网、素养培育等方面做了极为细致的工作,“绿色网吧”的开设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注入了一股活水。四、网络环境资源的优化网络不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

10、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构建网络文化的内容与实质。在这个意义上,网上资源的建设是构建网络文化的基础。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宽广、开放的信息环境,学校把教师们自行设计或者其他一些优秀的教案、教学课件在校园网上共享,并提供高质量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使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进行高效率地学习。建立多功能演播厅,满足开设公开课及教师研讨活动和举行师生讲座的需要。利用强大的软件提供的各种工具,学生能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通过网络文化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力量,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效地激发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诚然,优越的网络环境资源切实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网络完全开

11、放的定性,诱发了学生容易受不良信息的侵蚀。因此,我们积极倡导绿色网络行动,为了拒绝接触不良网络信息,除了开展晓之以理的教育活动外,学校使用网络爸爸网络监测软件,有效控制学生网络行为。为满足教学需求日益增长的现状,我们不断充实素材库、教案库、课件积件库,构建丰富的网络资源,进一步规范教学资料管理。这些资源将供全体教师点击下载,结合本学科教育相关的创作平台和利用素材库优秀的教育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校园FTP的充分使用,为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提供相当大的便利,与以往相比,一份材料的上交,从时效上是相当滞后的,校园FTP的使用,教师们的工作氛围变得有序有效,也体验到网络带来的优势,较好的实现了办公现代化的

12、需求。网络文化所提供的空前优越的文化环境,也是别的文化环境无法比拟的。校园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和校园电视系统在学校教学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每天三次准时播放的校园音乐为学校营造了一个欢快和谐的听觉空间;每天下午晚饭后,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播出多个频道的节目,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感受。我们在学校网站中开辟网络特色版块,为学生提供更加切合实际和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构成了学校崭新的校园生活形态。在网络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认为,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这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最终将成为学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创造能力的新环境,成为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发展的途径,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崭新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