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3685665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例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例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例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例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例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例研究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例研究报告-化学复习课: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 初步的教学设计1、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中间力量薄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建构整体知识网络的能力欠缺,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 对复习内容的分析结合教材和考试说明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确定了此主题复习内容和相关的习题。3、 教学流程:了解学习目标互查基础知识点知识梳理课堂检测 链接中考反思回顾4、 教学程序解析考点细目及考试要求:学生集体阅读考点细目及考试要求,时限1分钟,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复习相关基础知识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课前投入的小卷(互相提问、互相补充、

2、互相纠错)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时限6分钟,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把握本节课所要复习的各个知识点。知识梳理:以5道典型综合题引发知识点内在的联系,逐步构建知识网络。对于这一环节,学生的活动方式:先独立完成习题,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解决,完成习题后,由学生出示答案,有不同见解的,以互相纠错、互相讲解的方式进行整体性解决,教师对学生弄不清楚的有疑问的问题进行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师对于知识的重点和易错点强调到位,时限22分钟。课堂检测 链接中考 :结合去年各省市的中考习题,确定本内容习题的出题方式,精选去年本主题的中考习题4道,让学生把握本主题内容的考查方式,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

3、时限12分钟,学生的活动方式:先独立,后合作。反思回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谈本节课的收获,限时 4分钟。二、 杨玲玲老师的指导1、 宏观说思路:一轮和二轮可以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一轮基础,二轮在进行能力提升时还需基础,可到那时基础还得要重来一遍(我的理解:一轮:小立课题;精做文章:一个复习主题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夯实基础+针对性训练,第二课时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中考链接。二轮:题组复习法)2、 微观说细节:把友情提示的内容放在课前投入里,既然课前投入是夯实基础,就要复习全面,不能放到后面进行“大海捞针”似的去提炼知识点。对于课前投入这一环节挖掘的要深、要宽、要透,不要为了速度而忽视质量,

4、这里甚至可以拿出20分钟的时间进行处理进行完课前投入后,就可以梳理知识网络图对于针对性训练和课堂检测、中考链接这两个环节的习题可以针对学生的复习的情况,对题目进行删选,课堂上尽量解决最有价值的问题三、 初步授课后的体验在这里,重点谈一下来自老师们的建议:郭老师(鼓励):课实在,小组合作也实在,容量大,简单有效,可以坚持。建议:1. 课前投入:课上看,你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干什么必须有反馈。(例如:你们小组活动中对哪些共性问题有疑惑?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正好要复习这一问题,及时做好笔录)2. 看起来老师的语言很严谨,但有些要求不太明确(例如:先、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自主站起来汇报)3. 教师出示

5、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填,教师只给出大标题和必要的标题,学生逐步逐块完成)常校长:1、 知识框架耗时太长2、 变化和性质的关系用时太长3、 重点难点问题带的慢点,也可以板书一些典型事例4、 框架中,变化与性质的关系,处理不得当(建议:以例子的形式来处理,将该知识一带而过。赵老师: 1、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提快教学速率 2、通过激励评价或其它的形式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杨老师:1、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变化和性质有什么关系,反过来思考呢?)2、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例如:学生选D,教师可以说:哎呀,我选的是A,我的错了吗?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强调某些问题)3.创设高质量的

6、问题,引发学生合作的欲望杨玲玲:1.课前投入环节,要求不太明确(明确步骤,明确时间,明确要求。建议:前两分钟对答案,后三分钟记忆) 2.有些环节的活动时间有些短 3、知识网络知识应该由教师提出问题由小组内讨论完成。常校长:1.教师表述给学生的任务不太明确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问题应强调一下3.构建知识网络太全太完善了,细节知识应该从习题中补充完善。4、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关系问题可以举例说明一下。郭老师:1、教师整理知识框架过程太细2.规范学生的答题要求本人:1、给足学生反思、质疑、整理的时间和空间。 2、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高质量的问题 3、注意把握课堂上量与质的关系问题 4、学习流程要符合

7、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合作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合作的时空间多维度,让合作的方式梯度化。四、 最终形成的暂时性的复习课模式根据张素兰老师的指导和老师们的建议以及自己对学生、复习内容的感知,形成了以下复习课模式:(主要从教学程序说一说)-“八步复习法”1、 直接揭示复习的内容,齐读本内容的考点细目和考试要求。读完后反思回顾1分钟。(大约需要2分钟)2、 处理课前投入的小卷。处理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先拿出3分钟的时间对小卷的答案进行订正交流(有问题可举手示意)然后利用5分钟的时间,结合考点细目和考试要求,互查重点的知识点。(大约需要8分钟)3、 整理知识框架。处理方式:结合教师给出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

8、提炼整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互相谈一谈,一段时间后,找同学把知识框架补充完整。(大约需要3分钟)4、 教师的检查、点拨、强化。处理方式:教师问题引领,学生互相补充、互相纠错、互相讲解。大约需要8分钟。(就拿本节课来说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物理的变化和化学变化分别举例 举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涉及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四种基本反映类型分别举例(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探究一种物质是不是催化剂需要考虑几个方面? 下列化学方程式对吗?为什么?)5、 学生再次反思、回顾和整理。处理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知识框架和教师检查、点拨、强化环节,互相说一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新的问题,集体性解决。(大约需要3分

9、钟)6、 针对性训练。处理方式: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习题进行删选。学生的活动方式;先独立完成习题,然后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解决,完成习题后,由学生出示答案,有不同见解的,以互相就错、互相讲解的反思进行整体性解决,教师对学生有疑问的的问题进行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师对于知识的重点和易错点进行强调。(大约需要8分钟)7、 课堂检测 中考链接。处理方式:与第6个环节针对性训练的处理方式一样。(大约需要10分钟)8、 反思回顾。处理方式:以小组的形式互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验。可以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整体性解决。(大约需要3分钟)五、 今后努力方向1、 关注面要广,才能使效果掷地有声。来自于课后张校长的一句话:“如果在课堂上让组员适时适当的回答一些问题,就更能掌握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去安排下一段的学习活动”。2、 制定简单有效的小组激励评价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