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2206277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 由“不”、“未”、“毋”、“莫” 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2.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2、。例如:岳阳楼记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3.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二、宾语后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 (史记项羽本记 )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 “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

3、,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 ;第二、是代词作宾语。如: “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 .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方位词、 时间词作宾语时, 有时也前置; 例如:“业

4、文南向坐。 ”(史记 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三、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四、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 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另外, 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

5、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五、判断句用“者 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 ”(方柯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不能说是设法生财)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 ”(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 ”(电脑是高科技用具)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 是 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

6、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 .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 有时 “者” 和“也” 不一定同时出现, 一般省略 者 ,只用 “也”表判断。如: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 ,表示

7、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 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

8、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六、被动句所谓被动, 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 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 ( 白白地被欺骗)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 (被人控制)“不能容于远近。 ”(不能被邻里所容)文言文中, 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 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

9、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 )这里“惑” 、“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 .于 .。”的形式表被动。如: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用“见”、“于”,“见 .于 .。”表被动。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 ”(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

10、“冀君实或见怒也。 ”(答司马谏议书 )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 “见谅” 等那为此种用法。 用“为”,“为 .所 .。”表被动。如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七、疑问句常见的疑问词有“何” 、“安”、“乌”、“为”、“哉”、“奚”、“乎”、“耶”等例句“又安干毒耶” (又怎么干去怨恨呢)“尔亦知射乎

11、” (你也懂射箭吗)“为何人哉” (是什么人)“夫子奚不时来观乎” (您为什么不时常来参观呢)“然则何时而乐耶” (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欢乐呢)八、固定句式不亦 乎相当于“不是 吗”何 为相当于“为什么要 呢”见 于相当于被动句以 为 相当于“把 (当作) ”如 何相当于“对 该怎么办”唯 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与其 宁 相当于“与其 宁可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

12、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 .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 .的时候)、为 .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 、如 .休(把 .怎么样)、得无.耶(大概 .吧、恐怕 .吧)等。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 、何 .之(怎么.这样啊)等。第四种: 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恐怕、 只怕)、不亦 .乎(不是.吗)、得无 .乎(难道 .吗)、孰与、孰若(跟.相 .)何 .为(为什么.呢九、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宾语的省略例如:民说之,使(之)王天下 4.介词的省略例如:方柯玩游戏(于)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