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药物名词解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8672821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药物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海洋药物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海洋药物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海洋药物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海洋药物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药物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药物名词解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ung, W. K., & Kim, S. K. (2009).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nticoagulant oligopeptide from blue mussel, Mytilus edulis. Food Chemistry, 117, 687 692.华农大:海洋生物制药复习资料海洋生物制药复习题型资料一、名词解释:1. 海洋生物制药:系指应用海洋药源生物具有明确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按制药工程进行系 统研究,研制成为海洋药物的制药工程。是药物学的分支学科,它标志着医药学与海洋学交 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2.海洋生物新药的中试

2、生产:即中间放大试验,就是依据实验室研究的制备方法,采用尽可 能与常规生产近似的设备和工艺路线进行的小批量生产实验。它是新产品研究过程中评价实 验室处方与制备方法是否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重要环节。3.药物动力学:也称药代动力学或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量变过程的规律,采 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消除的量变特征,特别是研究药 物在体内房室中的量变规律。5.药物动力学模型:为了描述一个复杂的体内过程,需要对药物的体内动态变化进行模拟假 设,赋予一定模型,并以数学形式来表示,以简单的数学方程式反映出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即用数学模型来拟合药物的吸分布和消除过程。主要有房

3、室模型、生理模型。7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是规范药品非临床研究中实验设计、操作、记录、 报告、监督等一系列行为和实验室条件的管理规定,是国际上通行的对药品(人用、动物用)、 工业化学品、杀虫剂、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进行安全性评价的法规。二、选择/填空:1. 研发海洋生物新药的思路与途径:从海洋生物中筛选天然活性物质,研究活性物质的构 效关系,结构改造(分子修饰或人工半合成),转基因生产。2.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蛋白质、多肽类、氨基酸及海洋生物酶,多糖类;生物碱(河豚毒 素等);不饱和脂肪酸类;不饱和烃。3. 海洋生物有效化学成分:多糖类、聚醚类、大环内酯、萜类、生物碱、环肽、苷

4、类、甾 醇、不饱和脂肪酸。4.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领域:海洋药用活性物质、海洋毒素、信息素与防御剂、功能 性材料。5. 海洋微生物的特异性:耐盐性、耐压性、寄生性。6. 药物化学成分按组成元素、骨架母核可划分为:生物碱、貳(dai)、蔥醌、甾、萜等; 按结构母核与生物活性、物理性状等混合划分为:黄酮类、强心甙、皂甙、生物碱等。7. 药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可分为:溶剂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分离纯化方法分为:溶剂法、 离子交换树脂法、沉淀法、结晶法、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萃取、超滤法、透析法、分馏法 升华法等方法。8. 溶剂按极性分:非极性溶剂、中等极性溶剂、极性溶剂。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石油醚 四氯

5、化碳 苯 二氯甲烷 氯仿 乙醚 醋酸乙酯 正丁醇 丙酮 甲醇(乙醇) 水。9.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鉴定波谱法: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旋光光 谱法、圆二色谱法、 X 射线单晶衍射法。10. 生物技术对海洋生物制药研究的意义:促进海洋生物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促进海洋 药用资源的研究发展、促进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11. 海洋新药临床前评价的主要内容:海洋新药临床前主要药学研究;海洋生物新药临床前 药理研究;海洋生物新药临床前作用机理研究;海洋生物新药临床前的毒理评价;海洋生物 新药的药代动力学评价。12. 海洋生物新药药理学的评价要求:检出迅速反应的活性与延迟产生的活性;实验

6、设计与 数据收集的标准化;具足够的实验重复性;能提示潜在的毒性;方法科学操作精确。13. 药理学实验室的GLP的目的:对从事研究的规划设计、执行实施、管理监督,和记录 报告的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工作方法和有关条件提出的规范。14. 药剂学的研究热点:以药物传输系统为基础的新型口服缓释及控释系统设计、靶向给药 系统的靶点寻找和定位、无损伤性的其他给药系统的设计及方法学研究已成为目前药剂学研 究的热点。15. 原料药化学结构确证常用的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 质谱、比旋光度、热重等。16. 新药的蛋白质、多肽、氨基酸鉴别方法:加热或盐酸实验、缩二脲实验、茚三酮实验、 氨基酸

7、薄层色谱检出反应。17. 新药的皂苷鉴别方法:泡沬实验、溶血实验、乙酐浓硫酸实验、区别甾体皂苷手三萜皂 苷。18. 海洋生物新药制剂类型的选择依据:临床需要及用药对象应考虑不同剂型可能适用于 不同的临床病症需要,以及用药对象的顺应性和生理情况等;药物性质及处方剂量中药物 有效成分复杂,各成分溶解性、稳定性,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各不相同, 应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剂型;在选择剂型时需要充分考虑药物安全性。19. 海洋生物新药选择剂型的考虑因素: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能调节药物作用 速率;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某些剂型具有靶向作用;剂型可直接 影响药物的药效,有些

8、剂型特别是固体剂型,其药物的性质和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效产生影 响。20. 中试研究主要任务:完善制备工艺:评价最终将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设备配套。核算成本。制备样品:修订完善的质量标准、用于稳定性实验、用于药效 学实验及毒理实验、申报时送审的样品、用于临床研究。29. 海洋生物新药申报的定向可选择:海洋生物中药、海洋生物化学药、海洋生物技术新药、 海洋生物保健食品及生物技术材料。30. 海洋生物新药药理评价内容:对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 血液和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影响内分泌功能、化学治疗,以及影响子宫药物、 抗衰老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评价,并进行

9、药物临床前毒理学实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32临床安全性实验的结果应当达到的要求:确定新药的强弱,找出毒性反应及剂量,为 临床安全检测、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及预防和解救措施提供依据。确定新药安全剂量的范 围,阐明在多大剂量范围有效且不产生毒副作用。寻找毒副作用的靶器官,明确损伤的性 质、程度和可逆性。三、简答题:1. 开发海洋微生物资源的意义: 海洋中的微生物种类可能约为陆生微生物的20倍以上。其中的土著海洋微生物与外来微 生物的比例同样不清楚。海洋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新药发现提供了多样的物种基础,它的开 发将使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 新抗生素由于结构与作用机制可能有别于陆生来源的抗生素,将极大地

10、克服目前的抗药 性,同时为新药的合成提供新的“母核”; 微生物易于培养、发酵,可无限再生而无需过度开采野生资源,经济和社会价值较大。2. 海洋生物制药中微生物的研究有几方面: 海洋微生物产抗生素:从海绵中分离出溴代吡咯化合物、海洋真菌枝顶抱霉可产生头抱霉 素 C 。 海洋微生物产抗病毒、抗肿瘤化合物:海星所含的皂角苷,是含硫酸基和糖的甾酮,有细胞毒性、溶血性和抗病毒等药物活性。从软珊瑚分离的二萜具有抗癌活性。 海洋微生物产抗心血管疾病化合物:二十五烯酸。 来自海洋微生物的生物毒素:从河豚分离出的河豚毒素,是该生物的防御信息素。常用 其研究神经系统的兴奋现象,并用它作为癌症后期缓解疼痛的药物。从

11、沙蚕分离出的沙蚕毒 素,含氮和硫,对鱼有毒,具有杀虫性能。 海洋微生物产酶。3. 简述药物剂型的发展史: 第一代: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汤、酒、炙、条、膏、丹、丸、散等。 第二代:片剂、注射剂、胶囊剂与气雾剂。 第三代:缓释、控释剂型。 第四代:靶向式、脉冲式、自调式给药系统。4. 原料药化学结构鉴定的主要任务和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任务:是确认所制备原料药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是保证药学其他方面研究、药理毒理 和临床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的决定因素。研究的基本内容:对结构确证方案的确定、样品的要求、药物的名称、结构式、理化常数、 结构确证经常使用的方法或手段及其目的和意义、不同结构类型药物的不同要求、综

12、合解析 等方面进行说明,对本指导原则涉及的专有名词进行解释。5. 原料药化学结构确证的一般过程: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制备符合结构确证研究要求的样品,进行相关的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证测试品的结构。主要包括化合物的名称,样品的制备,理 化常数的研究,样品的测试及综合解析。6. 简述新药的化学鉴别法: 呈色反应:茚三酮呈色反应、羟肟酸铁反应、三氯化铁呈色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氧化 还原呈色反应等; 沉淀反应:与硫氰化铬铵的沉淀反应、与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其他沉淀反应; 气体生成反应:产生氨气、硫化氢、碘蒸气等; 荧光反应:药物与溴、硫酸、间苯二酚等反应后在

13、可见光下可发射荧光; 测定生成物的熔点。7. 产品的稳定性实验:对药物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稳定,稳定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药物若分解变质, 不仅可以使药效降低,有些药物甚至产生副作用。药物稳定性一般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三个方面。化学稳定性是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降解反应,作药物含量、色泽产生变化。物理稳定性主要指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生物学稳定性指药物由于受微生物的污染,而使产品变质、腐败。8. 稳定性实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照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产品的生产、包 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实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包括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长

14、期实验。9.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弄清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的特征,发现药物在体内的转动规律,弄清药物疗 效和毒性与药物浓度的关系、药物在体内积蓄部位和积蓄程度,为临床安全用药和合理用药 提供依据和参考。意义:通过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弄清新药的吸收规律,肯定通过制剂手段达 到提高生物利用度或特定吸收速率的目的,是否达药物控释,并可应用这些研究结果来指导 新制剂的设计或改造。通过某一结构化合物的代谢研究,发现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结构与代谢消除速率的关系,既 可指导药物结构的改造,也可能为新的先导化合物的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10. 临床前药物动力学评价:研究目的。在新药

15、研究的I期和II期临床实验中,要求对新药进行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为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依据,特别是通过血液浓度与疗效和毒性关系的观察更具有指导作用。I期临床实验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一般在健康人中进行一次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II期临床实验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一般在患者中进行,可分为不同的剂量,一次和多次实验。11. GCP的主要内容:对新药临床实验的审批及实验前的要求。保护受试者权益的相关规定,例如规定临床实验方案必须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事前 与受试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对研究者资格要求与职责规定。对临床实验场所,实验的服务条件的要求。对申办公者及监督员的职责规定。对药物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规定。对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案的要求。对实验质量及安全性监控的要求。对实验质量及安全性监控有要求。对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及总结报告的标准化要求。12. 临床前药物动力学评价研究报告的要点: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受试者选择条件和数目以及基本的临床检测结果;生物样品统计方法;测定方法认证结果;实验的基本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总结和结论。四、论述题:1. 长期毒性实验:反复多次给药的毒性实验的总称。给药期限从数天至终生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