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两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813608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两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两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两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9.古诗两首【学习目标】、认识“促、忆、异”等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4.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建构“解诗题,知诗人;释字词,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大阅读,多延伸”的古诗教学模式。【课前准备】、课文插图。、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教学引导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吟诵描写秋天的古诗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2、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积累热身吟诵小擂台男同学读上句,女同学读下句。利用校本教材日积月累中描写秋天的古诗做课前热身,体现“一体两翼”理念。1.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2. 请大家再来读一读题目,题目是什么意思? 点拨:书写,指名说题意。 所见所看到的。.看图说话:(出示课文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一、解诗题,知诗人自由口答,谈谈自己的理解。质疑问

3、难看图思考说话边看边想象教给方法,自学自悟。 教师的点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 给学生想象的空间1.读古诗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互查。 巩固词语认读情况: 萧萧 梧叶 促织 篱落“促、插”,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2.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学生按要求学习。 我能自主学习,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我能结合插图,再读一读注释,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一句古诗。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对每一句诗的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3.全班交流: 你读懂了哪一句诗? 预设: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

4、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二、释字词,明诗意自由读,自己小声读,带有生字的诗句多读几遍。 个别读古诗。 同桌检查读,互相评价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了解注释的作用。看插图,注释,个别回答。谈谈自己的理解。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自读课文,互评互议。在交互反馈中将会出现和而不同的收获,有利于思维的碰撞。同时,在引导中再次体验多角度的发现体悟,激活思维,长此坚持,将增长思维力。1指名朗读,指导学生读准节奏,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朗读节奏: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2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

5、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3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5.边读边想象诗文描写的画面,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6.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7. 梳理:(1)解诗题,知诗人(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4)大阅读,多延伸的古诗教学模式。趣味活动1.我说你读。方法:a、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b、老师点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

6、的诗句。2.诗歌接龙。方法:老师说诗歌上句,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3.情境背诗。方法:学生把诗背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三、想画面,悟诗情朗读思考想象讨论轻声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梳理:解诗题,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大阅读,多延伸的古诗教学模式。、出示要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重点交流“遥、插”、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指导写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观察和思考。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拓展活动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能借助注释和挂图

7、理解诗意。3.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4.“解诗题,知诗人;释字词,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大阅读,多延伸”的古诗教学模式,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前置性作业】 搜集有关王维及其名诗句的资料。【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师引导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名背诵舟夜书所见。.回忆上一首诗我们是怎样学的?第一步:解诗题,知作者第二步:抓字眼,明诗意第三步:多诵读,悟诗情第四步:大阅读,多延伸复习学法导入 个别背诵。个别回答。再次回忆学法,为自主学习做准备。1.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2. 师生合作介绍诗人王维。让学

8、生了解王维诗歌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指名说诗题的意思九月九日:你知道这一天是什么节?(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知诗人,解诗题齐读课题,说一说对课题的理解。从课题人手,初步感知古诗的主题。1.同桌相互检测朗读诗歌情况。要求:读清字音,读顺句子。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3. 提示学法,自主合作学习。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1)我能自主学习,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2)我能结合插图,再读一读注释,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一句古诗。(3)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对每一句诗的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预设:第一句诗。深入读悟:“独在

9、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2)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3)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如:第二句诗a、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了解茱萸:人们用它来避邪去灾。b、诗人在家时

10、,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释字词,明诗意自己小声读,带有生字的诗句多读几遍。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评价。由回答:看注释、看图、扩词组合成句子等。自己选用相应的办法理解诗句的意思。3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诗句,讲一讲自己读懂的诗句,其他同学补充。和同桌合作,把古诗描写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提示学法,自主、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参与读书,养成自己学习读课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借助语言训练促进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理解积累又促

11、进了语言的运用,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推进语文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思考感悟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并且通过语言训练实践表现这种写作方法,实现个性化的阅读。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2. 引导以读促发想象。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此处可联系我们在过端午节时采艾叶的去病、去灾的习俗,进行感悟。)3.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4.练习边读边融入自己是感受和想象。5.练习背诵。想画面,悟诗情多种形式读背古诗联系过端午节时采艾叶进行感悟。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说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说促悟。.背诵本课古诗。.搜集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作业布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一人)忆 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加) 思念亲人遥知兄弟登高处,(远远) 遍插茱萸少一人。(避邪去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