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文献综述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8076747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文献综述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0.文献综述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0.文献综述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0.文献综述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0.文献综述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文献综述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文献综述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献综述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农村教育教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农村小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进行研究,促进其课堂管理科学发展,不仅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的有效实施,同时也关系到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一、相关概念界定(一)农村在我国农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村又称为“大农村”,是反映县镇、乡(镇)和村等行政区域。狭义的农村(RURAL AREA),习惯称为乡村,是反映广大的乡(镇)、村和屯等行政区域。1国家统计局对市镇人口的定义是:设区的市区人口和不设区

2、的市的街道人口;市或县的镇所在辖区居委会人口。上述以外的人口被定义为乡村人口。“农村居民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口,而不仅仅指从事农业区划劳动的人口。2本文农村的概念引用国家统计局对农村的定义,本文的农村指广大的乡镇和村等行政区域。(二)小学教师小学教师主要指在小学里,长期从事小学教育实践工作的人员,包括教师和校长。(三)课堂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课堂教学定义为:“课堂教学见班级教学。班级教学也称为班制授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的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制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

3、级教学有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具体形式”。3可以看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将课堂教学理解为班级教学的一部分。很显然课堂教学是班级上课制的主要具体形式。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理论讲座中,对课堂教学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所谓课堂教学,顾名思义,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它要求教师按照固定的课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全班同学,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便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4谈振华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5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是教师个人展示的

4、活动,而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动态过程,而且应该把学生置于主体性的地位。以上关于课堂教学概念的界定,有静态层面的理解也有动态层面的理解,虽然在语言的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首先,课堂教学是班级教学的一部分,是班级授课制的主要具体形式;其次,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阵地;最后,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师生互动的双边的活动过程。为此,在本研究中,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在特定的的场所内,以学生为主体,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双边互动的个性活动过程。(四)课堂管理古德认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处理或指导课堂活动所特别涉及到的问题,如纪律、民主方式、教学资料、环境布置及学生社

5、会关系”。6此定义更多的涵盖了班级管理的内容。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把课堂管理定义为:“课堂管理是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有利环境的过程”。 7此定义生动的概括了课堂中管理的过程就是为学生创造环境,但是此定义忽视了课堂中的管理者教师。施良方等人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认为: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8韩翠萍认为:“所谓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管理行为”。 9只有在各个方面协调好,让学生在一种适合的环境下学习,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综上所述,相关

6、研究者对课堂管理的概念界定虽有不同之处,但其所持有的管理理念相同,对于课堂管理的定义,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强调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以使学生遵守纪律和规范;二是强调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 让他们主动参与。在本研究中的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上的各种人际关系,建立适宜的课堂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并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五)课堂教学管理孔兵兵、赵永行在高校课堂管理探讨中认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10刘长生等人在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文中认为:“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为了

7、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11邢秀磊在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提到:“课堂教学管理就是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以促使课堂教学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因素,从而达到师生之间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过程”。12霍俊哲在论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原则和模式中提到:“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在课堂中针对师生共同面对的具体一堂课,对课堂环境的建构、课堂气氛的营造、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与检验等各方面的协调与组织,其主要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主体直接参与,并又主要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实现,具有情境性的管理”。 13综上所述,不同学者对课堂教学

8、管理的表述各有不同,但目的相同,不同学者都相近似的认为,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管理是共生的,但同时又不能相互替代。课堂教学管理,是适应课堂教学需要产生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任务实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取得优良成绩。根据众多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分析,课堂教学管理是课堂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教学目标、课堂互动、课堂生成的相互作用历程。但本研究倾向于霍俊哲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界定,其概念界定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且把学生与老师同样置于课堂教学管理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本研究就是借鉴这一概念。二、相关研究现状综述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学校教育功能的集中发挥,最

9、终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课堂教学虽然不能涵盖学校教育的所有方面,但谁也不能否认它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因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无可争辩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管理受到广泛关注。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这些成果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管理理论,而且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现状的研究1.课堂环境研究课堂环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方面,是制约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因素。陈时见提出:物理环境是课堂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它与社会心理环境共同构成课堂环境的整体,影响着课堂活动的广度与深度,是课堂管理无法避免的制约因素

10、,因此,建构课堂环境必须两者兼顾。14(1)物理环境。物理环境的管理对有效教学起不容忽视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15国内对于物理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座位的编排方式与学生不良行为的关系上,其中“前排中间效应”是此类研究中多数学者认同的结论,即坐在教室前排与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会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坐在后排的学生,通常有捣乱和不听讲等问题行为。16显然,这些研究只是侧重一个方面,并没有对课堂物理环境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

11、的研究分析。(2)心理环境。课堂的物理环境为课堂管理的运行仅提供了一个外在物质基础,课堂管理活动同样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作为其运行的前提。马其军认为,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师生的心境、教和学的态度、教学中的情绪体验、师生关系等。17 韩向前对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则侧重于构建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策略上,他认为,建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交往,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182.课堂气氛研究课堂气氛,主要是师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它是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课堂气氛是影响课堂行为

12、的重要因素,它一经形成就会形成一种社会压力,从而使置身其中的教师和学生不由自主地受其影响。19国内外对课堂气氛的研究,侧重点在于课堂气氛类型的划分及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上。(1)类型划分。课堂气氛有两种基本类型:积极的健康的生动活泼的气氛和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气氛。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片冈德雄把课堂上积极的气氛称为“支持型气氛”,把消极的气氛称为“防卫型气氛”。他指出,防卫型气氛的特征是“恐俱与不信任共,“控制与服从”以及“策略与操作,与此相反,支持型气氛的特征则是“自信与信赖”、“宽容与互动”,“自发型与多样化”。20我国研究者一般把课堂气氛分为两大类:积极型与消极型(其中包括对抗型),这

13、是运用“两极分法”来分的。21(2)对课堂教学的影响。韩向前在课堂气氛初探中指出,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受到“社会助长作用”的影响,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22 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其机制在于提供背景、形成压力,影响着思维。课堂气氛作为学生集体情绪倾向,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小型的心理环境。此中,班级的规范,准则对每一个学生形成一种压力,使其产生“从众倾向”,制约其学习的行为模式。233.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课堂问题行为包括良好的行为和不良问题行为,对于在课堂

14、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教师往往会加以激励表扬,对不良问题行为重在引导转化。而国内外学者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主要侧重不良问题行为的研究上,且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奎伊等认为问题行为可以分为外向问题行为和内向问题行为两类。外向性问题行为,又叫攻击性问题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也叫退缩性问题行为。24 心理学家吕静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三种类型。一是行为不足,包括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沉默寡言等;二是行为过度,主要是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如经常侵犯他人;三是不适当行为,是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

15、但在适宜的情境下却不发生,如在课堂上放声大笑。25 向往军把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弱影响性问题行为、干扰性问题行为、破坏性问题行为三类。弱影响性问题行为对教学秩序的影响很小,并且很大部分不是出于有意的问题行为;干扰性问题行为对教学秩序、教学进程产生了干扰;破坏性问题行为指对课堂教学、课堂秩序造成很严重的干扰,甚至导致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展开的问题行为。26(2)问题行为的处理方式与方法。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各位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思路和观点,提出了较多的策略。施良方认为,一般处理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方法主要有:暗示控制、提问同桌、运用幽默、创设情境、正面教育。27廖良国在试论新课堂纪律管理的基本原

16、则一文中提出:在课堂纪律管理中,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以下几步进行:提供情境帮助,使之专心于学习活动。如移走引起分心的事物,调整课堂环境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恰当行为等;采取非惩罚性的行为将学生唤回到学习活动中来。如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予以暗示提醒,让其回答问题、接近控制、提醒学生纪律等;剥夺奖励以减少违规行为。如剥夺奖励、行为矫正等。284.课堂教学时间研究时间在物理学上的定义,是事件从发生到结束之间的时刻间隔。顾名思义,课堂教学时间就是在课堂上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所花费的时刻间隔。29在我国,班级授课制是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也是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