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论雅俗共赏学案 语文版必修5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7765281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论雅俗共赏学案 语文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论雅俗共赏学案 语文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论雅俗共赏学案 语文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论雅俗共赏学案 语文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论雅俗共赏学案 语文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论雅俗共赏学案 语文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论雅俗共赏学案 语文版必修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论雅俗共赏学习重点1记:积累文中的字词;了解文艺评论文体的特征,学习文艺评论的思维和写作手法。2读:分析探究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特点,认识中国雅俗文化对促进国民文化素养提升的作用;了解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独特认识,整合文中关于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过程。3写:运用本文评述结合的写作方法,完成片段写作。4练:掌握例证的方法。一、诵记名言警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

2、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祖籍浙江绍兴,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的散文具有一种独特的抒情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而又不失清新活泼,显出一种无与伦比的亲切和温暖,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主要著作:背影雪朝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雅俗共赏”是

3、一个在文艺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孰雅孰俗,以什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历来争论不休。论雅俗共赏是1948年出版的一本杂文集。作者站在“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或常人的立场,或者说是接近于人民的立场,阐释了文学艺术应走的道路和发展趋势,书中各篇论文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说话的。这些文章,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古今融汇,观点新颖,有独到的见解,是朱自清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将论雅俗共赏一文放在该书第一篇,并且用作书名,用意也在此。2文学知识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文学

4、评论的对象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的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这个评价有一定的论证过程。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陈寅恪(ynk)同嗜(sh)柳耆卿(qqn)蜕变(tu) 两橛(ju) 佼佼(jio)譬如(p) 诲淫(huyn)(2)多音字供禅差参(3)辨形组词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寒尘:今写作

5、“寒碜”“寒伧”。本文中是丢脸、不体面的意思。虚妄:荒诞无稽。分水岭:比喻不同事物的主要分界。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参差错落:交错纷杂,不整齐。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泛指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2)近义词辨析凝结凝聚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聚集,积聚。例:a.印尼上海江浙同乡会银会组织为了进一步凝聚乡亲们彼此间情谊,加强团结,互助友爱,于12月4日中午12时,在椰城海港餐厅举行每月聚餐一次的联欢会。b今天的国家博物馆,凝结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历代建设者、管理者的辛勤汗水,广

6、大公众和无私捐赠文物藏品者的关心和奉献。公然公开前者指公开地,毫无顾忌地(贬义);后者指不加隐蔽的,面对大家的(跟“秘密”相对)。例:两公司公然采取了互相干扰或拒绝服务等方式,并以媒体公开软件自动弹窗等方式将双方冲突扩大化并突出且频繁地展现给广大用户,妨碍广大用户的电脑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引发广大用户不必要的迷惑乃至焦虑。功效工效前者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后者指工作效率。例:a.由于蛇种的不同,其疗效各有差异,但它们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均具有良好功效。b使用本设备能简化生产工艺,提高工效,材料利用率高,精度高,强度好,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四、速读感知课文1在课本上标注有关社会发展的词语,

7、概括“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的句子,完成表格。时代句子唐以前唐宋宋以后答案时代句子唐以前“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唐门第迅速地垮了台,社会的等级不像先前那样固定了,“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上下着。宋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宋以后“大众化”“通俗化”在逐渐地“由量变到质变”。2.了解“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我们能得出哪些认识和结论?答:答案(1)文学的“雅俗共赏”由社会和其自身两方面原因决定。(2)“雅俗共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广大的群众。(3)“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有宾主之分;“共赏

8、”者却以俗人为主。(4)要达到雅与俗“共赏”,贯彻“文艺是为大众”的原则,雅士需要理会或迁就“俗”的趣味,而俗士也需要学习,享受,蜕变。(5)西厢记和水浒传是“雅俗共赏”的典范作品。一、重点突破1文章主要谈论“雅俗共赏”,为何以陶渊明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诗句开篇?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主要讨论“雅俗共赏”的发展过程,开篇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有两个作用:一是照应题目“论雅俗共赏”,二是引出下文对“雅俗共赏”的讨论。2文章的第二段把“安史之乱”当作我们社会变迁的一个分水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雅”“俗”问题在诗经中已有体现,但朱自清没

9、有从先秦文学下笔,而是巧妙地截取了唐以后的文学发展史。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自此以后“士”和“民”的社会等级逐渐模糊,为“雅”与“俗”的自然融合提供了条件。作者如此截取,足以阐述“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流变。作者在论述唐宋两代时,也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有意识地偏重于其代表性文体所体现出的“雅”“俗”流变,做到详略有致,重点突出。唐,作者述其“语录”“笔记”“传奇”;宋,述其诗、词、曲、平话、章回小说、皮黄戏等,进而阐述“雅俗共赏”历来其实是以“雅”为主,“雅”“俗”有宾主之分的重要观点。3唐代以前及以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什么状况?为什么

10、会出现这种状况?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唐代以前,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雅人的专利,俗人是无法欣赏文学作品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唐代以前门第等级制度严格,“士”“民”界限森严并且固定不变,俗人受教育的条件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再加上文学采用“雅”的样式,各种文学样式离普通百姓较远,以致造成了“赏奇析疑”这一雅人的专利。唐代以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出现了“雅俗共赏”的趋势。唐代“安史之乱”后,门第垮台,“士”“民”分界弱化,文学内容及样式不断发展变化以贴近民众,所以出现了“雅俗共赏”的文学演变趋势。4为什么说“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就算跟民众近了一些,近得也不太多”?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雅俗共赏”的

11、追求实为两种文艺的相互妥协、相互效仿,慢慢地走到一条道路上。雅士需要迁就俗士的趣味,可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当然,就这个说法本身来看,它由雅士们提出,是雅方处于主动地位的宽宏大量,因此要伴随着“以雅为主”“俗不伤雅”的条件限定,“雅俗共赏”最终是以雅为主的。5“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这句话放在文章的末尾,作者的意图是什么?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这个新时代,出现了新一轮雅俗之别。新文化以及新文学尽管以平民化为方向,背叛了传统的贵族文化和贵族文学,仍然属于“阳春白雪”一类。“雅”

12、“俗”彼此之间有距离,甚至有隔膜,缺少共同语言。对立导向交融,新一轮文化融合开始进行,“雅俗共赏”“通俗化”及“大众化”号召就是这种客观趋势的话语表现。作者希望看到在新时代里完成前所未有的、高质量的雅俗结合的事业。二、疑点探究6朱自清认为,“雅”和“俗”有共通的地方,不是不相理会的两橛;“大众化”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但也有人认为大众文化是粗野简陋的,精英文化是高雅精致的;有人认为大众文化也有高雅精致的,精英文化也有粗野简陋的,因此不应以“大众的”或“精英的”文化来判定雅俗。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1)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里面,都有精华和糟粕。不论大众文化还

13、是精英文化,都有自己的“俗”和“雅”,都有自己从低向高、从浅到深、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来说,都是如此。(2)“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如何联系,需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能认为大众文化一定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并不是谁家固定不变的专利。(3)俗文化和雅文化、大众文化

14、和精英文化之间,究竟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还是互相排斥、此消彼长的关系,从不同的前提出发,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每个不把自己同大众对立起来的人,都不应认为大众文化是粗野简陋的,精英文化是高雅精致的,只要是适应时代的需求,担起了应负的责任,表现出了应有的活力和水平,走在文化创新的前列的文化就是高雅精致的文化。三、美点赏析:语言的雅俗之趣7比较下面两段文字,感受朱自清作品语言中的趣味性。单就玩意儿而论,“雅俗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方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朱自清“雅俗共赏”的审美追求中存在的一个核心性的内容,就是“共赏”必须以“雅”为主,而“共赏者”则必须以“俗”为主。这样才能既不会降低“雅俗共赏”本身所应当具有的普遍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