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7595037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人类社会已经迈向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战略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决定,从2001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教学方式。毫无疑问,基本Internet与多媒

2、体相结合的教育,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产生重大的质的飞跃,也使21世纪的教育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全新的景象。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科技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前是中小学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将促使基础教育在各个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确立,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学自身规律的研究,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雏形已经形成。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3、的研究,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是每个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是每个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是每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1.1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信息技术课程逐步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并在基础教育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互相联系,共同促进,对学好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使高校本、专科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教材专利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他们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和发展教学研究的能力。1.1.1 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块、教学特点、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

4、教学工作、教学的基本类型、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学校计算机房的建设及管理等的研究,探索总结“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教学规律,解决“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都得怎样,学得怎样”,即准备过程、教学过程、评价教程等教学问题,完善丰富和发展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体系,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的实践指导,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推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

5、学质量和效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作出贡献。1.1.2 研究的意义1. 理论意义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具有重要的意义。2. 实践意义教材教法课程研究,不仅要出理论成果,也将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普及起重大推动作用。研究成果主要作为高等院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学生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教材,用于培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和各教师培训机构信息技术课的“培训者培训”。课程研究将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1.2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涵

6、义与特点每一门学科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要学习和研究它必须掌握其特点。由于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内容十分复杂,它的理论尚未达到精确化。1.2.1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概念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是一门科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不仅和信息技术科学的发展有关,同时也和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学科具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是现代教育学范畴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教育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2.2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1. 综合性2. 独立性3. 实践性4. 发展性5. 创新性1.3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以上论述了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特点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

7、分析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3.1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高等学校有关专业开设的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是要求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为教育实习和毕业后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及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作好必要的准备。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技术课程2. 信息技术教学3. 信息技术学习4. 计算机辅助教育5. 计算机远程教育1.3.2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任务1. 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不同层次中的教育目标,并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2. 使学习者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以及现代教育学

8、、心理学、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进行教材和教法的研究。3. 使学习者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 使学习者掌握指导信息技术学习规律和在原则,在教学工作中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5. 使学习者牢固对立专业思想,热爱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教育实践,不断总结和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经验。1.4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观点必与一定的教育理论、思维科学相联系

9、。因此,研究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理论问题必须以正确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也就是说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基本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文献研究法2. 理论研究法3. 实践研究法4. 比较研究法5. “三论”研究法6. 协同研究法1.5 中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革命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是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1.5.1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1. 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2. 信息技术教育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3. 信息技术教育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1.5.2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

10、教育发展回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步深入教育领域,并形成一门新的、独立的学科。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历三个阶段,掀起三次浪潮,目前方兴未艾,迅猛发展。1. 试验启动阶段2. 逐步发展阶段3. 快速发展阶段1.6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问题与发展思路我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地域广,全国各地差别较大。本节在指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革发展的思路。1.6.1 存在问题1. 观念跟不上2. 发展不平衡3. 资金不足4. 师资缺乏5. 教法落后1.6.2 发展思路1. 更新教育观念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3. 有效整合现有资源4. 加强师资队伍资源5.

11、 关于教学模式问题6. 改革教学方法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2.1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体纪律的社会公民,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人才奠定基础。2.1.1 教学目的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做了如下规定: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传输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

12、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1.2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1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计算机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信设备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

13、任意识。2 实践阶段的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计算机工具和软件。 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任务。 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准则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3 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

14、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学按照法律和道德准则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2.2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内容和要求根据指导纲要的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初步、程序设计基础和网络技术为主。2.2.1 信息技术课程的

15、教学模块信息技术课程要注意小学、初中、高中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编排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块可以划分为如下六个模块: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模块三用计算机画面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可以划分为如下七下模块: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2003看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四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五数据管理技术*模块六人工智能初步2.2.2 住处技术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对各阶段各模块建议包括如下内容,并以高中阶段为例,详细阐明各模块的教学的教育目的要求及具体内容。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的进学内容(一般不少于68课时)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 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及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