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动点与一次函数的图象问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449801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析动点与一次函数的图象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例析动点与一次函数的图象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例析动点与一次函数的图象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析动点与一次函数的图象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析动点与一次函数的图象问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析动点与一次函数的图象问题动点在几何图形(正方形、矩形、梯形等)的边上运动,导致了与某些图形组成的图形的面积不断变化形成的一次函数问题,可以巧妙地运用分段的一次函数图象描绘出来,此类问题把“形”与“数”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解决此类问题我们要学会用分析的眼光,既要注意动点运动到的某些特殊位置,又要善于从提供的图象中获取有效信息(特别要搞清横纵坐标轴代表的变量意义).yx图 1OABDCP49图 2例1、(山东省)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的面积是A10 B16 C1

2、8 D20 分析:,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运动到点C,ABP的面积(y=ABPB)不断增大,对应图像为第部分,从横轴上可以知道BC=4,当动点P从点C运动到点D时,ABP的面积(y=ABCB)保持不变,对应图象为第部分,故CD=9-4=5,所以ABC的面积=ABCB=45=10故选A.图3例2、(重庆市)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DCAB,A=90,AB=28cm,DC=24cm,AD=4cm,点M从点D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N从点B同时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则四边形ANMD的面积y(cm2)与两动

3、点运动的时间t(s)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D )ABCD分析: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NMD是一个直角梯形,由梯形的面积公式可得y=(DM+AN)AD=(1t+28-2t)4=562t点N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运动到点A时所用的时间为t =282=14 (s) 又形成的图形为四边形,故与两动点运动的时间t(s)的取值范围为0t14,所以对应图象应选择D .特别提醒:选择图象时,一定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包括端点是否能够取得.例3、(长沙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P(,y)从M(1,0)出发,沿由A(-1,1),B(-1,-1),C(1,-1),D(1,1)四点组成的正方形边线(如图)按一

4、定方向运动。图是P点运动的路程s(个单位)与运动时间(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图是P点的纵坐标y与P点运动的路程s之间的函数图象的一部分.P (图) (图)(图)(1)s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2)与图相对应的P点的运动路径是: ;P点出发 秒首次到达点B;(3)写出当3s8时,y与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图中补全函数图象.分析:(1)由图可以发现s与之间的函数关系是正比例函数,且t=2时s=1,所以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S=(t0) (2)因为图反映的是动点P的纵坐标随运动的路程之间的关系图象,结合图容易得出P点的运动路径是MDAN.因为点P沿ABCD方向运动,即从MDA N首次到达点B,共运动了5个单位,所以5=,即t=10秒. (3)当3s5,即P从A到B时,y=4-s; 当5s7,即P从B到C时,y=-1; 当7s8,即P从C到M时,y=s-8 补全图象(图中红色线条)xyOAFBP图1尝试探究:(南昌)如图1,已知点的坐标为(3,0),点分别是某函数图象与轴、轴的交点,点是此图象上的一动点设点的横坐标为,的长为,且与之间满足关系:(),给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 答案:-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