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共120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3715804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125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共12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共12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共12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共12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共12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共12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共120页)(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5)二一七年十一月专心-专注-专业前言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在报告中着重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建设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提升科学发展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7月,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经东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并印发和实施,明确了“在环境容量饱和基础上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正式启动了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自生态市

2、创建以来,东莞在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宜居生活、发展生态文化、构建绿色政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截至2015年底,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的4大类29项指标,已有19项指标满足要求,其中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减排显著,至2015年氮氧化物排放强度降至2.03千克/万元(GDP),与规划目标相比降低了11.4%;氨氮排放强度降至0.26千克/万元(GDP),与规划目标相比降低了7.1%。但是,东莞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生态文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为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结合中央和环保部一系列关于生

3、态文明建设的文件和讲话精神,2015年12月,东莞市委在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在生态市建设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此,市政府编制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5),作为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重要文件,指导东莞市凝聚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制造业发达城市生态文明实施路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成一个经济生态高效、环境生态优美、人居生态和谐、文化生态昌盛、制度生态完善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共同构建珠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屏障。规划范围为东莞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东莞市全部的陆域、水域和近岸海域,全市陆地面积2

4、4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2.57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5年。第一章基础与形势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东侧、穗港澳经济金三角洲中心,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中间,是全国重要的经济核心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9个重要城市之一。建市以来,东莞市先后在1989年和2000年开展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城市和“世界工厂”,是国际先进制造基地,中国制造业名城、珠三角创新创业基地和区域枢纽城市。东莞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首批试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已创建国家和省生态乡镇28个、市级生态村(社区)497个、“绿色学校”455所,

5、“绿色社区”106个、“环境教育基地”12个,生态文明基层建设扎实。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约束愈加明显,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大,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挑战。第一节基础条件经济实力雄厚奠定坚实基础。东莞市是广东省重要的工业和港口城市,经济基础较为雄厚,2015年东莞市GDP 6275亿元、人均GDP7.56万元、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万亿元、境内外上市企业32家,已跻身全国高产值城市群之列。生态资源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东莞具有“东山、西水、南海、北江”的城市自然资源。2015年

6、末全市共有森林公园共14个,总面积357.58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6个,总面积88.52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37.4%。东莞市年平均降水量1766.1毫米,除境内地表水总量达19.94亿立方米,东江年平均过境径流量为255.7亿立方米。湿地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3大类,湿地总面积为302.5平方公里,东莞市共建成湿地公园共14个,其中东莞生态园是珠三角地区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创建基础扎实。当前,东莞市正在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国家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国

7、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示范试点建设,全市群策群力,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群共识。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东莞市2014年印发东莞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4-2017),提出7项共27点主要任务,用改革创新加强环境管理中的顶层设计,破解环保工作中的体制性束缚,突破环境治理中的工作难题,统筹组织全面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社会环境意识显著提高,全社会逐渐形成环境保护合力。环境保护群众基础日益牢固,在自觉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公众开始主动充当社会监督角色。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8、,政府环保投入力度加大,公众环境意识显著提高,环境保护群众基础日益牢固。东莞市进入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时期,为解决复杂环境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节有利形势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绿色发展上升为重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总布局,突出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我市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河长制”考核全面展开,环境保护

9、纳入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宏观经济进入增速放缓、提质增效的新常态,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开始回落。随着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东莞经济增速放缓将是常态,根据测算,宏观经济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新增量约降低5%15%。“十三五”期间,GDP增长率预期8%左右,污染物新增量将明显降低,环境压力由扩张期开始进入调整期。区域发展注入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共建、深莞惠(3+2)等区域、流域合作战略开展,以及珠三角绿色发展示范区共建等战略,对统筹开发与环境保护,流域共区发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提出新的要求,为东莞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2016年环保部和广东省人民政

10、府签署共建珠江三角洲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合作协议,环境保护部将加强对珠三角城市群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导,支持东莞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17年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在八项工作任务中专门提出“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进一步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建成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第三节面临挑战生态环境发展不充分不和谐,影响群众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东莞环境欠账较多,仍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全市考核断面水质与目标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同时截污次

11、支管网覆盖面存在较大的缺口,黑臭水体和河涌整治工程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补齐短板;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以PM2.5和臭氧为特征的复合污染成为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容易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容易反弹,空气质量改善成效不够稳固,需要进一步强化举措,切实巩固成效。环境问题错综复杂,全面改善环境质量难度大。东莞全市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381人,国土开发强度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土地开发利用率已接近46.2%的红线,人均土地占有量远低于我国标准线;土地开发后备资源短缺,未利用的土地中大部分为河流水面及难以利用开发土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线。

12、地表水水质较差,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部分水体水质难以满足使用要求,造成水资源不能完全利用。2015年东莞市环境空气质量相比以往有较大改善,但大气环境尚未全面达标。土壤污染整治方面,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空间被侵占,生态系统存在退化趋势,生物多样性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民生焦点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已经失去“缓冲期”,没有回旋余地。粗放发展模式强惯性作用,绿色低碳转型转型难以一蹴而就。东莞市多数制造业位于产业链低端,优质企业、品牌企业较少,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产业提升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产业结构上看,世界上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占比普遍超过70%,而2015

13、年东莞市第三产业占比仅为53.4%,与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从能源结构看,发达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占比普遍少于20%,而东莞煤消费占比仍然较高,经济产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政绩考核体系仍然侧重于经济发展指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生态文化建设有待加强。近年来,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部分领导干部尚未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群众存在环境关注程度高参与程度少的特点,环境管理能力相对滞后于经济建设,尚未全面建立有效的环保机制、政策和手段体系,环保技术、资金保障仍相对不足,基层环保严重欠缺高水平人员,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生态文明还未成为广大

14、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社会深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制约我市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第二章总体要求实施“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以政府主导与全民行动相结合,按照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并重的原则,建设标准化与特色化融合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定位,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以建设美丽东莞为目标,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

15、本,以促进传统经济与社会的生态转型为导向,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为重点,努力将东莞打造为绿色发展引领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第二节基本原则一、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原则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目标倒推,厘清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将“倒推”与“顺推”相结合,制定既具战略指导意义,又具较强操作性的规划措施。二、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的原则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立生态优先的决策机制,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推进绿色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三、突出重点和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以环保部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中的35项示范市指标作为规划考核指标,重点针对东莞市仍未达标的指标提出相应规划措施,对于已达标的指标也制定相应提升措施,全面提升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四、标准化与特色化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标准化与特色化相结合,编制既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要求、又符合东莞市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现状,突出体现东莞市山、水、林、海兼具的独特生态资源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