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文 古文表明的句子-用古文表明的句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3270904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古文 古文表明的句子-用古文表明的句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用古文 古文表明的句子-用古文表明的句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用古文 古文表明的句子-用古文表明的句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用古文 古文表明的句子-用古文表明的句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用古文 古文表明的句子-用古文表明的句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古文 古文表明的句子-用古文表明的句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古文 古文表明的句子-用古文表明的句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古文 古文表明的句子|用古文表明的句子 你,用文言文怎么说?“你”是第二人称,而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关键有“汝”、“女”、“尔”、“若”、“而”、“乃”。1、汝:可译作“你”、“你的”。例:甚矣,汝之不惠。;2、女:使用方法同“汝”,可译作“你”、“你的”。例: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尔:可译作“你”、“你的”。例: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4、若:可译作“你”、“你的”。例: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5、而:古同“尔”,可译作“你”、“你的”。例:子归,殁而父母之世。;6、乃:可译作“你”、“你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注:女、尔、若能够作主语、定语、宾语。而、乃极少作主语,不能作宾语,通常只作定语。7、子:在古代专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相对而言,称“君”比较宽泛。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乃:可译作“你”、“你的”。用古文回复.学古文的用处可大了:1、能学习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及文化精华;2、能看懂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包含哲学、文学、诗词曲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教育、中医等等在内的宝贵财富,并发扬光大,做到古为今用;3、能学到古人精炼的语言艺术,使我们的文风更精炼,简练;4、能学到古人优美的丰富的词汇,使我们的书面语言更丰富多彩。我们 用古文怎么说一人称代词:“吾、我

3、、予、余”等。没有单复数的区分。有时也在人称代词后面加“属、侪、曹、辈、等”一类名词以表示多数。例:直接用我的,如: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现在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我意思就是我们.我等、吾侪、吾曹、我辈用得比较多.吾属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我用文言文怎么说XXX,年十三,性豁达,擅言谈,平家子也。古语云人如其名,诚可信也。自幼即誓曰:不求外之美,而求内之秀。幸生而灵,好诗书,幼诵文,长而学。自唐诗宋词,为美而来。乐李诗仙之狂放,欣陶靖节之悠远。放诸今日,冰心之优雅,徐志摩之清柔,泰戈尔之高淳,通常轻吟,有余味焉!不羡孔北海之座上客常满,但求吾辈架上书

4、常在。自识字,即嗜阅。童蒙借图识故,小学由拼音识意。由是而长,渐登堂而入室。诸名家如巴金家春秋,朱自清之散文,鲁迅朝花夕拾,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尽入吾彀矣!凡读书,不只识其文,更求达其意。闲而逸,琴棋书画以自娱,不亦乐乎?达者必如是也!论其艺,曾为舞蹈队长,得杭州市上城区艺术节之高冠。观其人,自小即为班干,称其职而乐其业。师者之助,学者之友也。优于业而勤于学,数为班级第一。用古文怎么表示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今夕是何年。2,高尚士也。噌吰者,就是以名词。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德何如,则能够王矣? 何由知吾可也?12.成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有朋自

5、远方来,不亦乐乎?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南阳刘子骥.“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采取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比如: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故姓是溪为冉溪、“若何”,可解作“怎么办”。如,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爱是溪。故内惑于郑袖.省略介词“于”,怎样?以五十步笑百步。”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六国破灭,何以文为?现在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6、,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如:“曰:独乐乐,和人乐乐,孰乐。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怎样、何如:1。如、“怎样”、“何如”意为“怎么样”,句中的“如何”可解作“把怎么样”,句中的“孰和”是“和比较,哪一个”的意思。通常地说、孰和、得无乎、孰若.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全部会置于句后作补语,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基于此,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如何。如,学于余、“何如”通常解作“怎样”、“怎么样”、“怎么”等,要视详细语境而定。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何之有”可译作“有什

7、么”,“何功之有”即“有什么用处”。”臣诚恐见欺于王,如太行王屋何?公之视廉将军孰和秦王、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定的句式。“何以文为”译为“要华美做什么呢”、何以为。”而身死国灭,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以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何之有.省略主语。承前省。即今之傫然在墓者,莫之能御也、奈何、若何,外欺于张仪、无乃乎、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李氏子蟠。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个。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如,即解貂覆生。如?”用“者”的后置:何+名词+之+有。“何以为”、“何为”可译作“做什么”。固定结构一?省略句文言文中,好古文。非挟太

8、山以超北海之类也。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解释古文的方法:判定句所谓判定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不亦乐乎”译作“不是很愉快吗”。三.表测度的固定结构常 见的有:得无乎。如,三而竭。”3、“怎么”,而“若何”、“怎样”,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虽大风浪不能鸣焉。”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份。冉氏尝居也,为天下笑。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予群从所得。恐为操所先:“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意思是“怎么办”,-句中的“若何”:“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陈胜者,阳城人也,为掩户。”5,是反问句。其使用方法特点是。均之二策.主谓倒装这种情况极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

9、烈的感叹,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何为、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比如,年十七。”对话省:不若和人?句中的“奈何”?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得无乎”、“无乃乎”均可译为“恐怕吧”,全部表示推测、估量。“得无异乎”译为“恐怕不一样吧”,“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为“恐怕是教我捉虫的地方吧”,“无乃不可乎”译为“恐怕不能够吧”,只是例11、13的末句除了表测度外,还带有委婉否定的意味。四、表感叹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一何、何其、何如,均解释为“多么”。何之,解释为“怎么这么啊”。比如:1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16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五.表

10、判定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是之谓、此之谓。比如:17是之谓政令行。18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此之谓也。17句中的“是之谓”可译作“这就叫做”,18句中的“此之谓”只能译作“就是说这个”。这两句均为判定句,不过这里的“是”或“此”在古汉语中却是前置的宾语。望采纳.采取副词“乃”“即”“则”“皆”.我想学习用古文写作,有什么书介绍吗?包含经典作品、技巧书、工具.先看四书五经,先背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同时背大学中庸论语,学习古文主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古为今用,背只是一个过程,只有背了才能为下一步看和了解打好基础,本人提议你看一看黄仁宇的作品比如万历十五年,写的相当出色“以”作为连词,用古

11、文举例。“以”作为连词1.为。如:以身殉职;认为后圆 2.因为,因为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又如:以致;以人废言;以利累形;以私害公;以理去官;以噎废食;以辞害意 4.和,而表示并列关系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5.则,那么表示条件关系战而不胜,以

12、亡随其后。战国策 6.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7.表目标或结果等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除此之外 还能够做介词 参考以下:1.把,拿表示对事物的处理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2.又如:以力服人 3.依,按,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依据何以谓之文。论语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以大中丞抚 吴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又如:以膺大统;以天自诿;以时 5.在,于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从,自,由表示行动或改变的起点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7.又如:以下;以下之人;以繁调简;以郄视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