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1教案 沪科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306876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1教案 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1教案 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1教案 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1教案 沪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1教案 沪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1教案 沪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1教案 沪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1教案 沪科版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进行区别;3.了解排水集气法的基本原理;4.简单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判断空气的组成;2.能区别简单的混合物和纯净物。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3.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情感态度与

2、价值观: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探究空气的成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的形成。氧气占空气比例的探究实验。教学方式: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你对空气了解多少;2.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3.你能“捕捉”到空气吗?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发言的习惯。一、空气的成分讲解:我们知道空气是一种有多种成分的气体,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不相同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

3、质0.0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例如,空气,海水,湖水。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例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特点: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重点实验:红磷燃烧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归纳小结、整理知识。原理:利用红磷燃烧将瓶内氧气消耗完,造成内外气体压强不同,使烧杯中的水能够被压入集气瓶中弥补原来氧气的体积。实验注意事项:(可以进行师生互答)1、 必须检查装置气密性(可以介绍几种常见装置的检查方法)2、 为什么要在燃烧匙上加入过量的红磷?3、 打开止水夹的时机有什么要求

4、?4、 集气瓶中的水有什么作用? 5、 能否将红磷改为木炭?学生实验:“捕捉”空气的实验。提问:怎样把一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只集气瓶中?(一个集气瓶装水,一个用玻璃片盖上,然后将2个瓶子对接抽掉玻璃片倒转使水进入另一个瓶子将气体赶到有水的瓶子中)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附加说明:本课时内的红磷燃烧实验因操作的问题可能会需求一个半课时,或者将注意事项中的问题放到下节课讲。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讨论如何改进本实验,如用放大镜点燃红磷。参考答案:2.、过量的红磷才能保证里面的氧气被消耗光,使实验中得到的体积分数更准确。3、必须等瓶内温度降至室温时才能打开,否则因热胀冷缩造成气压变化不明显

5、,使得测出的体积分数小于1/5。4、能够吸收红磷燃烧产生的有毒物质五氧化二磷,保护环境。5、不能,因为木炭燃烧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影响气压变化使得结果不准确。板书设计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1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一、 空气的成分1、 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等,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与杂质(水蒸气,粉尘等,0.03%)2、 混合物: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湖水。纯净物: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如:水,冰水混合物,氧气。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红磷燃烧实验点燃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副板实验注意

6、事项:1.必须检查装置气密性,如何检查?2.要在燃烧匙上加入过量的红磷,为什么?3.集气瓶中要装一定量的水,为什么?4.要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为什么?5.能否将红磷换成木炭?学生实验:捕捉空气第二课时二、氮气和稀有气体讲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对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用途有所了解。植物吸收氮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并讲解,讲述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和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知识面,形象、直观地了解稀有气体。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提问: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被污染后空气会造成哪些危害?3.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设计意图: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空气

7、质量的监测和日报: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小结: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处理作业本练习。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

8、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教学方法:实验与讲授结合教学法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其它:火柴。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还有( ),( )和( ),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红磷的燃烧实验。【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

9、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确认目标】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一、认识氧气的性质【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不易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

10、为淡蓝色。【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二氧化碳【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阅读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

11、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阅读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提问】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结论

1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阅读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将小半截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中点燃2.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蜡烛很快就燃烧完了,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现象:石灰水变浑浊。【提问】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了什么?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结论】蜡烛(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由此可见:氧

13、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思考并回答】(更剧烈),(活泼)【阅读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提问】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支持燃烧)。【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复燃,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 结论: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助燃)【讲述】我们说一种物质的性质决定了他的用途,那么,氧气有哪些用途?二、氧气的用途(课本上有图,可结合图片进行介绍)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助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木

14、炭、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附加说明:带框字体是主板板书内容,本课中实验较多,可分为2个课时进行本节内容教学。特别是制取氧气的过程偏多,考虑到此问题,建议在课间进行制取,或者每节课讲2个性质。第三课时三、氧气的获得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仪器:铁架台(带铁夹)、

15、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其它:火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阅读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