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毕业论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2924375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浅析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浅析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浅析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浅析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毕业论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转变,由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阶级结构演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阶层利益博弈过程。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中央集权的强力制度安排和政策形成机制遭到了阶层利益日益分化的挑战,集中于社会精英集团的高度整合和统一的社会合意形成机制面临着日益凸现的多元化利益表达需求的压力。这种压力迫使当代中国的基本制度安排不得不在利益表达和利益实现的机制方面逐步进行相应的渐进式调整,以适应利益高度分化的改革时代重新整合的“和谐社会”吁求。尤其是在社会分化鸿沟不断加深以至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挑战的背景下,就如何更有效地关注和保护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权益问题、更好地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战略日益引起各界关注。本文以力图从利益的角度分析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关键词:弱势群体 公共利益 以人为本 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目录摘要11引言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目的31.3研究方法42.文献综述52.1相关概念的界定52.1.1利益的概念52.1.2弱势群体的概念62.1.3公共政策的概念8 3.关注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其意义123.1弱势群体的现状123.2关注弱势群体的意义134.关注弱势群体的思路及对策174.1 大力开展社区救助活动,弥补政府救助不足174.2

3、发动社会力量关注弱势群体174.3 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机制,使真正困难群体受益184.4发挥社区教育作用,帮助弱势群体实现自救184.5关注弱势群体,是建设平安社会的需要194.6发挥社区参政、议政作用,从政策、制度等方面彻底解决弱势群体问题195 结束语206参考文献21浅析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1引言1.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市场机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潜在竞争规则打破了我国的原有的社会和经济利益结构。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社会分化已经从收入分化阶段进

4、入了利益分化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形成了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马太效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如今中国20%的最贫困人口收入份额只有4.7%,而20%最富裕人口收入份额则高达50%。贫富差距的拉大使社会弱势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大。据统计,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规模已达1.4亿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存在,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关注并切实解决的重大问题。1.2研究目的“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所谓的发展是与社会主义制

5、度背道而驰的,拒绝绝大数多人分享成果的发展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与发展,那么久要求我们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降低基尼系数,缩小贫富差距,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因此怎样正确的认识弱势群体,如何切实关注与保护弱势群体,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取得真正意义上发展与进步的核心标准。本文以山西省黑砖窑事件为例浅析我们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关注与保护弱势群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他们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中的权益,从而取得

6、社会主义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进步。1.3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以案例分析法为基础、文献研究法为辅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对所得资料、信息进行客观分析。采用案例分析法可以有效地以小见大论述当今社会所存在一系列重大而不得不要求得以解决的问题,而文献研究法可以为我们有效地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理论保障,我们综合使用了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使我们能够有效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地合理地对策与建议。2文献综述2.1相关概念的界定2.1.1利益的概念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到“利”早在甲骨文、金文等中就有,是会意字。古人将其解释为:以刀割禾,引申为收获。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禾

7、是重要收获物。收获为利,因此引申出获利、利益、有利、顺利等,还含有顺和物性宜利功用等意。利益简言之就是好处,是一种价值,或者说就是某种需要或冤枉的满足。关于利益的含义,不同学者作出了自己的界定。我国学者桑玉成在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中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利益是什么?利益是一定的利益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肯定,它所反映的是某种客体(物质的以及精神的东西)能够满足主体(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某种需要。由此可见,对于主体的生存、发展具有直接间接的积极肯定意义的,就是这个主体的利益。学者王伟光在利益论中对利益的构成要素、利益范畴的特性及其社会本质作了详细阐述,最后得出:“利益是需要主体以一

8、定的社会关系为中介,以社会实践为手段,以社会实践结果为基本内容,以主观欲求为形式,以自然生理需要为前提,使需要主体与需要客体之间的矛盾得到克服,使需要主体之间对需要客体获得某种程度的分配,从而使需要主体得到满意。”可见,利益是对客观需求对象的更高理性上的意向、追求和认识,是需要在经济关系上的体现,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分配关系。利益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属于关系范畴。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利益(Interests)观念进行了论述:“利益的观念(比如说,某个人或团体在一种政策或项目中具有利益)在一个个人化程度很高而传统作用被削弱的现代社会里尤为重要。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利

9、益的概念是同权利、义务、责任、合理性等概念连在一起的。此观点认为,现代的个人即为公民,公民是利益的主要承担者,对人们表示尊重的方式之一,就是严肃地对待他们的利益,并把他们的利益看作是值得支持的,因为独立个人或主体的福利是天生的权利。不能简单的认为利益是当某一政党面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或纲领时它所愿意选择的那种政策或纲领。在政治评价中“利益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其预先假定在政治生活中个人福利居于首位。罗金生在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渐进转轨中的中小商业银行(2003年)中认为,利益就是好处。“为什么某些人或人群关心政府的决策和执行?道理很简单:某些政府的决策能够给他们带来特定的好处。当然好处多种多样。它们

10、既可以是货币的,也可以是非货币的,比如荣誉、声望等。陈庆云教授在:“利益政策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文中指出: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并对这一定义作了几点说明:第一,主体的需求与满足需求的客体之间的一致性。第二,人所需求的利益具有普遍性。第三,人与组织所需求的利益具有合理性。第四,人所需求的利益具有交换性。(从这种视角界定“利益”最早是由魏英敏教授提出。魏英敏教授认为,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获得自由和幸福,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利益这一概念的内容是随着历史、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不同学者对之更是仁者见仁。在综合各位学者见解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利益就是一定主体(个

11、人或群体)的某种需要的满足,是需要客体对主体的价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形式,利益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实现,在实现利益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历史、社会条件下的利益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利益分化的社会里,利益的问题是激发人们行为的直接或间接的源泉。2.1.2弱势群体的界定关于弱势群体的定义,目前理论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其中具有代表性有以下几种:有人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指人类社会中创造财富、积聚财富能力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差的人群。有人提出,社会弱势群体一般是指其社会资源相对贫乏的人群.弱势群体有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之分,前者主要指因为个人自身生理或心理缺陷等个人因

12、素而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如老弱病残等。有人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指在获取社会资源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特别是基本生活资料得不到保障的人群,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农民工和以失业下岗为主体的城市贫困人口为代表。也有人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资源分配与配置过程中,由于参与机会的缺乏与自身条件的缺憾而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特殊社会群体。还有人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中的低收入群体.他们有的下岗失业.仅靠基本生活费度日,有的由于各种病残以及意外灾害或意外事故,因所在企业效益欠佳而不能及时领取工资或退体金,导致个人生活困难。以上的观点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弱势群体的一些特征,但都未能全面、准确地揭示弱势群体的

13、本质特征。本人认为,弱势群体应该是在生理上、社会上、自然环境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可分为三类,即生理性弱势群体、社会性弱势群体和自然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主要由于生理因素造成的,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社会性弱势群体由于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国家政策等,这类弱势群体有农民、下岗工人、城市农民工等;自然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或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边远地区的农民、灾民等。2.1.3公共政策制定 牛津英语词典对“政策”内涵的概括是:“政府、政党、统治者和政治家等采取或追求的一系列行动;所采取的任何有价值的行动系列。”这一定义表明政策是一系列的行动,公

14、共政策是国家组织的控制者决定要做的一系列事情,而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决定或行动。美国政治学者托马斯戴伊在民主的嘲讽中指出:“任何政府都要制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和官僚们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所从事的内容。迄今为止,绝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官僚们自己发起的,这些活动不取决于当选的官员,更不取决于人民”。“公共政策是关于政府所为和所不为的所有内容。它所关心的问题是政府行为涉及到的许多内容,譬如:它们如何控制社会内部的冲突;它们如何将社会组织起来,处理其它社会的冲突;它们如何为社会成员提供许多不同的象征性奖励和物质性服务;它们如何从社会汲取金钱。因此公共政策可能涉及对行为的管制、组织官僚体系、分配利益行为等。政治学家艾尔拉桑从团体的角度来描述公共政策,所谓公共政策“就是在特定时刻,团体斗争达成的一种切实平衡,它代表了相互争斗的派别或团体为了实现自身需求而持续努力达到的一种平衡。在团体理论者看来,特定时间内的公共政策是团体斗争所形成的平衡,这种平衡由所有利益集团的相互影响力所决定。此观点认为,公共政策是各个利益集团谈判、妥协的产物。公共政策词典对公共政策(Publie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