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177689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73.020D10/19 D T020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质 矿 产 行 业 标 准DZ/T 03472020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compilaton of geological report on mine closure2020 -04- 30发布 2020 -04- 30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自 然 资 源 部 发 布DZ/T 03472020目 次前言 . I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性质和用途 . 14 编写基本准则 . 15 编写要求 . 2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

2、纲 . 3IDZ/T 03472020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Z/ 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中的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部分。本标准与DZ/ T00332002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部分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修订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修订了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见3);修订了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基本准则(见4);修订了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要求(见5);增加了“采掘系统现状”(见附录A.4);修改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见附录A.5);修改和增加了“矿山剩余资源及尾矿(砂、渣)”(见附录A.7)。本标准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卫国、马艳平、张慧、赵亚辉、何建泽、汤亚平、王兀升、杨强、汪汉雨。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Z/ T 00332002 中的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部分。IIIDZ/T 03472020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山闭坑地质报告(以下简称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矿山(矿井、采区)闭坑(关闭)时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

4、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714 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12719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T 13908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834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25283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GB/T 33444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 0079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DZ/T 0131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

5、格式规定3 性质和用途3.1 闭坑地质报告是综合反映矿山(矿井、采区)地质勘查、设计开采、剩(残)余资源量及采掘系统和地质环境影响现状的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矿山(矿井、采区)闭坑时的地质矿产、采矿、选矿(冶)、矿山地质环境等调查研究的总结成果。3.2 闭坑地质报告是矿山(矿井、采区)闭坑(关闭)的地质依据。是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利用的基础资料。也可作为矿山剩余资源再开发利用的地质资料。4 编写基本准则4.1 矿山(矿井、采区)范围内储量已开采完毕,或虽未采完,由于国家政策等客观原因拟闭坑(关闭)时,应编写闭坑地质报告。4.2 应全面收集矿区历次勘查、核实、生产勘探、动态检测等资料

6、,并进行综合研究。必要时,在报告编写前按照相关规范开展闭坑地质调查工作。1DZ/T 034720204.3 同一矿山具备分地段闭坑条件的,宜分地段逐步闭坑,及时编写闭坑地段的闭坑地质报告。矿山全面闭坑时,将各分地段闭坑地质报告整编为全矿山闭坑地质总结报告。4.4 内容应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资料客观真实,对比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明确可靠。提倡建立数据库和三维地质模型进行资源量估算。5 编写要求5.1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前,应拟定工作计划,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和调查等工作。5.2 闭坑地质报告应重点反映矿山地质、开采现状、矿山采掘工程、储量利用和剩余资源、地质环境影响现状等。5

7、.3 闭坑地质报告主编及参加编写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胜任能力,对报告及所编写的章节负责。5.4 闭坑地质报告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组成。正文封面包括:报告名称;提交单位(采矿权人);提交时间。正文扉页包括:报告提交单位(采矿权人)及法定代表人;编制单位及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主要编制人员。报告提纲参见附录 A。5.5 在使用本标准附录 A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列内容进行增减、取舍,拟定切合矿山实际的编写提纲。5.6 闭坑地质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矿区(矿段、井田)矿(当分地段闭坑时,增加具体中段、坑口、采场等闭坑地段名称)闭坑地质报告。报告编写格式参照 DZ

8、/T 0131,附图图式、附表表式参照 DZ/T 0079,有关矿种有专门标准的,从其规定。2DZ/T 03472020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A.1 绪论A.1.1 目的与任务矿山闭坑(关闭)的原因。报告编制的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A.1.2 位置交通和自然地理矿山的交通位置。自然地理概况。A.1.3 采矿权设置按时间顺序依次说明采矿权设置历史与沿革。以文、图、表详细说明采矿权名称、范围、有效期等信息,新立、延续、变更、注销、灭失等情况。用插图反映与周边矿业权的相对位置关系。A.1.4 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以往地质勘查(包括补充勘查)的时间、勘查单位、主要勘查工作及

9、质量、探获的资源储量、勘查报告评审备案(批准、认定)情况。矿山地质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勘查工程间距、探采工程的测量、地质编录、取样、资源储量估算等工作及质量。以往地质工作次数较多者,可参见表A.1予以说明。表A.1 历次地质勘查和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一览表主要内容 评审备案(批准、认定)情况序号123报告名称工作单位工作时间范围对象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勘查工作程度机关 文号 资源储量主要结论备注 A.1.5 本次工作及质量本次工作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质量。对收集、利用的采空区圈定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现状等相关资料,说明其来源、编绘单位、形成日期、完备程度等,分析其可靠性。本次工作技术要求执行GB

10、/T 12719、GB/T 13908、GB/T 17766、GB/T 25283、GB/T 33444、GB/T 18341、DZ/T 0078、DZ/T 0079等技术标准。A.2 矿山地质3DZ/T 03472020A.2.1 矿区(床)地质矿山所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矿区(床)基本地质特征(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与成矿作用等),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A.2.2 矿体地质矿体(层)的数量、分布、空间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和利用现状(采空或保有)等。A.2.3 矿石特征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及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类型、品级。划分氧化带、原生带的,分带叙

11、述。重点叙述与矿石利用有关的主要评价指标。A.2.4 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矿石的加工选冶技术性能及其变化情况,矿石加工选冶工艺流程改造情况。A.2.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主要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地震、地温、地压、放射性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煤层瓦斯、煤的自燃及煤尘爆炸性等。A.3 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A.3.1 矿山设计概况矿山设计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规模、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开采对象、开采方式、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和矿石加工选冶工艺流程等。A.3.2 矿山建设及开采概况矿山建设概况,主要采区及开采时间、采矿方法、矿石加工选冶工艺流程、实际

12、采选规模,总采出矿量(历年采出矿量)。历年采矿回采率、贫化率、选矿(冶)回收率、精矿产率、尾矿品位、综合利用率等。资料不全的,作出说明。近五年矿山生产成本费用及经济效益。开采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采取的解决办法和效果。A.3.3 损失矿量和资源量注销损失矿量(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损失)、损失率,批准非正常损失矿量的机构、批准理由等情况。经批准注销的各类资源量及质量、注销机构、批准文号等。A.3.4 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利用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利用情况及矿石加工选冶工艺。A.4 采掘系统现状A.4.1 矿山开采(开拓)系统4DZ/T 03472020矿山开采(开拓)系统现状,露天采场、主要井口(主井、副

13、井、风井)位置、坐标及井口标志。封闭区范围、面积及封闭情况。A.4.2 井筒、巷道、硐室主要井筒、巷道、硐室的分布位置与标高、规格及工程稳定性、顶壁支护类型及支护的稳固性;实际涌水量及自排泄情况;空区处理及与其他井巷的连接、贯通情况。A.4.3 工业场地、采场及采空区工业场地的分布、规模等。露天采场、主要采空区的分布位置与标高、空场规格及工程稳定性;矿(煤)柱的分布;实际涌水量及自排泄情况,积水、积气情况;采用充填法采矿的说明充填材料、充填量等情况,其他方法采矿的说明顶板崩落、空场堆积及底鼓情况。露天采场说明边坡类型及稳定性。A.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A.5.1 地质灾害矿山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包含以下内容:采矿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表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包括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发生时间、发育特征、成因、危险性大小、危害对象与程度,存在的隐患、发生危害的可能性等。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对主要交通干线、水利工程、村庄、工矿企业及其他各类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