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山地的形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099553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2山地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42山地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42山地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42山地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42山地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2山地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山地的形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学设计民族中学 何延勇【教材分析】山地是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最具体而生动的体现。本节主要讲述了 由于不同方式的内力作用而形成的三类山地。这一课,我们从岩层的受力方向、 地表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三个方面来说明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 的两种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利用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判断一个褶曲究竟是 背斜还是向斜,为什么最根本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 对褶皱山系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 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内力、外力地貌的学习中。【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完地质作用,已初步掌握内力作用方式,已经具有读取坐

2、标 图的基本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 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如何将内、外力因素运用到实践中去,有一定的 难度,且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褶皱山系学生平时接触比较多,但对 于形成过程不够直接形象,因此本内容的学习,要求教师不能简单的运用讲授 法直接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多运用身边的实例、地理图片甚至制作动画来 体现地理成因,才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和理解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2. 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 的塑造。 过程与方法1. 分析法、讨论法。2. 探究与活动,掌握正确判断

3、背斜和向斜的方法。3. 理解褶皱山的形成原因是板块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褶皱山背斜和向斜成因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想;通过背斜和向斜实际意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褶皱的含义;2.掌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教学难点1.能正确通过岩层新旧判断背斜和向斜; 2.掌握背斜、向斜的实际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探究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媒体】板图、多媒体、部分教具【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旅游当中遇到的山地为例导入(白板展示图片) 山地就像是整个地球表面的骨架。它们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 山等。下面我们来学习

4、第一种褶皱山。(板书)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师精讲】(投影图片“褶曲示意图”)师:大家认为褶皱是怎样形成的?褶皱的基本单位又是什么?生: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而发生塑性变形,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就是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师:对。看图说明,褶曲有哪两种基本的形态?生:略师: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岩层一般形态上来 说,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而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背斜往往表现为山岭,而向斜一般表现为山谷。(板书) 师:但是,如果你是一名野外地质工作者,到大自然中去用刚才的方法作为 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依据,那么你很有可能“南辕北辙”。(幻灯片展示“

5、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引导学生对背斜、向斜中岩层的受 力进行分析,理解成因)师:为什么背斜会成为谷地,向斜会变为山岭呢? 生(教师引导):背斜顶部受到的是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所以变 成了谷地;向斜底部受到的是挤压力,岩石坚硬,侵蚀的速度很慢,反而成为了 山岭。(板书)师:可见,在真正的野外地质工作中,一座山岭并不一定就是背斜,一个谷地也不一定就是向斜。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正确判断背斜、向斜?(教师指导看图4.9“褶曲示意”,认真观察、分析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断依据)生(教师引导):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根本依据。师:的确如此。(观看PPT)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6、而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板图)现在我们已经学会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我们学习背斜和向斜是为了对人类 有所帮助。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它们有哪些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实际意义呢?(小结):背斜是天然的油气储存场,向斜是地下水的温室。此外,背斜由于天然的拱形形态,还能够打隧道,在顶部建采石场,为建筑所用。(板书)(播放世界著名褶皱山系图片)师:我们把背斜或向斜发育成的山岭或谷地,统称为褶皱山。如科迪勒拉山 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这些大型的褶皱山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阅读材料: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用图片投影出岩石圈六大板块的构成,使学 生借助于直观形成对六大板块的认识,理解板块运动与地貌成

7、因之间的关系) 生(教师引导):板块挤压带来了褶皱山系。因此褶皱山系都分布在板块的 消亡边界。【活动探究】P74(活动1 是对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最好的检验,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背斜、 向斜的根本判断依据。活动 2 需要结合背斜、向斜不同部位的受力分析,让学生 展开讨论,得出结论。活动 3 则是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师:下面我们通过三个练习来检测一下大家学习的怎样。活动 1 向我们展示 了一个山岭,一个谷地,究竟哪一个是背斜,哪一个是向斜呢?请大家展开讨论, 根据刚才掌握的判断方法回答。生: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可以利用岩层的新旧关系判断。 师:很好!说明大家真正学会了透过现象

8、看本质,掌握了背斜和向斜根本的 判断依据。请看活动第 2 题,思考后回答。生:甲地由于轴部受压力,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最后成了山岭。而乙 地是背斜,它的顶部受到的是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反而成了谷地。师:非常不错!最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第 3 题。(本题有难度,学生可能回答不够到位,教师评价总结:背斜是天然的拱形 构造,安全稳定。而向斜是一种储水构造,不利于施工,且隧道开挖部位受到的 是张力,易破碎塌方)总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褶皱山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背斜和向斜这两个 新的知识点,希望大家课后多加练习,能够熟练判断背斜和向斜,为今后的学习 打下基础。【板书设计】一、褶皱山 外力侵蚀背斜:向上拱起 山岭 山谷向斜:向下弯曲山谷 不易侵蚀 山岭2、背斜与向斜的判断方法 背斜:岩层中间旧两边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边旧3、背斜与向斜的地理意义 背斜:储存油气、隧道、采石场向斜:储存地下水4、褶皱山系的成因板块运动(消亡边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