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教学案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99454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效率》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机械效率》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机械效率》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机械效率》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机械效率》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效率》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效率》教学案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效率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与评析_教学案例汇总篇一: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3节 机械效率 教学设计金沙县逸夫中学篇二: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案例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案例五大连池市市第一中学 葛荣清一、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4、经历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5、学习测量简单机械效率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是建立机械效率的基础,而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优劣的重要指标。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

2、概念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同一装备机械效率是改变的三、教学器材教师用:水桶、水、铁架台、滑轮组(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细绳、钩码(每个重为2N)、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演示用刻度尺。学生用:铁架台、滑轮组(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细绳、钩码(每个重为2N)、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四、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复习提问与引入(1)举几个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说明力对物体做功的共同特征。(2)如何计算功?说出功的计算公式与单位。利用功的知识分析下面的问题。2问题情境 用桶从井中打水和桶掉在井中。教师针对该情境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1)这两个过程中,人做功了吗?人对哪些

3、物体做功了?(2)在人做的功中,对哪件物品做的功是我们所需要的?对哪件物品做的功是我们不想做的?(3)不想做的那部分功可以不做吗?3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总结在做功过程中,我们需要的、对我们有价值的功,称为有用功;我们不想做而不得不做的功,称为无用功或额外功。两个过程中我们的目的不同,所以有用功也不同。额外功虽然是我们不需要的,但为了完成任务却又不得不做。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我们称之为总功,是我们在完成任务时实际所做的功。W总W有用+W额外。4练习与扩展问题:我们在其他做功过程中是否也不得不做额外功呢?举几个身边的事例,并结合事例讨论哪些功是有用功,哪些功是额外功。(二)什么是机械效率和如何提高机械

4、效率l问题情境 如果桶重10N,从10m深的水井中打水和捞桶时都提上来50N的水,分别计算打水和捞桶这两个过程中的有用功和额外功、总功。2总结 做相同的总功,我们都希望有用功越多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越好。所以我们就把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W有用?100% W总3练习 分别计算出上面打水和捞桶过程中的机械效率。4讨论 以打水为例,如何提高打水时的机械效率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方法一是在不增加桶重的前提下,增加桶中水的重量;方法二是不增加水的重量时,减少桶的重力。教师归纳:提高机械效率从减少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两个方面着手。5问题 生活中我们会使用各种简单机械来帮助完成任

5、务,你能举几个具体事例吗?想想使用这些机械做功时,机械效率能为100%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总结: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所用任何机械的效率1。也就是说使用机械不仅没省功,还要多做功。(三)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讨论(1)分析滑轮组工作中的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说明额外功的产生原因。(2)额外功在滑轮组的问题中是很难直接测量的。我们利用什么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就可以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进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实验中为了能准确测量各物理量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克服绳重、滑轮的摩擦、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都是额外功;对重物做的功是有用功,所以要测量物重和物体上

6、升的高度;人手提拉绳子做的功是总功,所以要测量拉力和拉力移动的距离;如果拉动绳子的速度不均匀,测量拉力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不稳定,因此要匀速拉动。2学生实验 把各小组分成两大组,组装成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完成活动l和活动2。活动1:用轻质塑料滑轮提重物,用铁制滑轮提同一重物,计算机械效率。3总结归纳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4问题 你对实验中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什么意见?还有其他方法吗?(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还认识了机械效率,测量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堂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的课堂教学,教学力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创设和谐、平等、探

7、究合作的教学情境,倡导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与学,而是师生共同寻求发展的过程。开始的教学设计是忽略了实际中的摩擦和绳重,让同学们根据教师给出的数据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结果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认为总功必须由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计算得来。因此,我将这一环节设计为实验,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得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定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思维非常活跃,想法独特,在相互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极大调动了参与课堂的热情,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上注重了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但是,这样的设计也给课堂带来了压力,时间显得有些紧张,课堂小结很仓促,因此在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上还需要下功夫。 活动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机械效率。篇三: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与评析_教学案例汇总 机械效率教学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