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0825621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艺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艺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艺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艺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艺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艺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参考资料琼州学院 06 中文本 2王李雄一、填空、选择、判断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弗洛依德 。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唤醒理论。4、朱光潜著作的有 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5、.体验的核心是 情感 。6、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 。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第四个层次 。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的是社会历史文化学派 。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 ”情结以及追求

2、“优越 ”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阿德勒。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主要是积极意义 。11、艺术家保持 “赤子之心 ”属于 归依体验 。12、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 荣格 。13、癫狂状态往往是 无意识创造的突发 。14、一般来说,形象范式的生成主要与个人的无意识 有关。15、反映事物本质化属性的范式被称为属相范式 。16、陌生化主要是从 读者的阅读效果 谈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的特性。17、批评家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富有攻击性气质 。18、大雁南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的母题是怀乡。19、实验派心理学代表人物: 费希纳、吉布森、贝里尼和基泽 。费希纳被人

3、尊为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著有美学导论 ;吉布森力图研究有关人知觉世界;贝里尼提出“唤醒理论” ,美学和心理生理学是当代最赋名望的艺术心理学著作之一; 基泽内在的视觉:对于艺术和大脑的探索 。20、 20 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流派是 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精神文艺心理学派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和荣格 。弗洛伊德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的主要理论观念有潜意识、泛性论、本能说、人格结构和论梦。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他的理论体系包括集体无意识的描述、原型说与心理类型等方面的研究。 另外还有阿德勒和拉康,拉康提出“镜像阶段论”。21、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 考夫卡和阿恩海姆 。主要观点有一件艺术品就

4、是一个格式塔(这是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最基本的观点) 、表现性、艺术抽象的重要意义、视觉艺术中的运动和视觉艺术中的平衡。22、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 马斯洛 。主要论述有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高峰体验理论和存在性世界的描述。2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代表人物: 维戈茨基(主要著作高级心理机能发展 、思维和语言、艺术心理学)、列昂节夫 (主要著作心理发展的问题 、活动意识个性和 鲁利亚 (主要著作人的脑和心理过程、神经心理学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有决定论的原则、意识和活动统一的而原则和心理在活动中发展的原则。24、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是费希纳 。25、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是审美体验 。126

5、、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应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7、弗洛伊德认为一切艺术家无不是白日梦型的幻想者,这种认识是揭示了 艺术家创作动力的来源。28、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于幼儿的“自卑情结 ”和“追求优越 ”动机的文艺心理家是 阿德勒 。29、 “格式塔 ”的意思是指 “完形 ”。30、马斯洛认为与高峰理论相对的理论是高原体验 。31、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人生如朝露 ”来感叹人生短暂,这种语言表述被称之为比喻。32、文学语言的本色化是指与人的本来面目相符 。33、著名画家莫奈的名画日出说明艺术家需要知觉敏锐 。34、提出 “认知失调 ”这一理论的是 费斯汀格 。35、艺术家的神秘体验

6、和宗教体验是完全相同的。( )36、艺术接受总是有心理图式的存在( )37、 “愤怒出诗人 ”是正确的说法。( )38、弗洛依德的文艺心理学观点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并存。( )39、愧疚体验与艺术家的道德水准有密切关系,还与之有关的心理特征是情感。40、艺术家的缺失性体验的强度以及对其人生的影响与他们所遭遇的实际缺失不成正比。 ( )二、名词解释1、审美意象: 指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以及其他审美活动中主体脑海里活跃着的包含丰富意蕴的形象。2、集体潜意识: 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

7、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荣格曾用岛打了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3、自我实现: 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4、艺术体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而艺术体验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5、体验生成: 指艺术家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过程。它多是处于两种联系中,一是与艺术家在特定时期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的联系; 一是与艺术家个人经历中早期经验以及由教育和各种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反应图式的联系。6、童

8、年经验: 指“童年体验 ”。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童志等。7、崇高体验: 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在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8、归依体验: 归依体验是艺术家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达到的神圣的境界,一种结束无意义的生活以后重新获得生活意义的充实感、安适感与幸福感。9、潜动机: 指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主要特点有二:驱动性、潜动性。10、癫狂状态: 指在艺术创作中,当情感达到一种极致状态时,出现的一种奇异的创作现象 癫狂。创作主体似乎进入了

9、一种非自觉创作的精神状态, 而癫狂的奇异性主要就表现在这如痴如狂、物我不分、意不由已、情不自禁的非自觉精神状态上面。11、艺术深思: 艺术深思是创作冲动的思绪主流如惊涛般涌过之后的一种深沉的平静。 在深思之中涌上心头的纷纭思绪,物象被反复回味体验, 从而形成艺术的内形式 审美意象。在沉思中, 以往的情感积累获得审美升华。它是艺术创作心理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12、内觉体验: 深层心理内容在创作主体的有意调动和其他因素的刺激下会以不同方式显现为意识水平的心理活动。对于这种心理活动,称之为内觉体验。13、形象范式: 它是具有表象的抽象性、情感性、充盈性和个异性的范式形态。一般说来,它主2要与人

10、的无意识作用相关,通过无意识体验的创造性活动来实现,但又离不开人的生活经验。14、本色化语言: 本色化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与人的本来面目(如身份、性格或面貌)相符的特性,能直接表现人的本来面目的语言即是本色化语言。 本色化语言通常可以有两种类型: 一是本色化描述语,二是本色化对话。15、文学语言法则: 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意义系统(包括心理蕴含)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规律。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指性、音乐隆、陌生化和本色化。16、母题:母题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它可以是一个事件,一种模式,一种手法,一种叙述程式或某个惯用语。关键是, “母题 ”必须是一种程式化、惯例化的文学传统,这

11、也是它与主题的基本区别。17、批评意识: 批评意识是批评家持特定态度实现其还原欲望的心理现象。四、简答、论述题1、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有哪些?答:体验在文学活动中有以下美学功能:(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当作家的体验进入“移情”境界的时候,主体与客体完全合一, 自己分享着对象的生命, 对象也分享着自己的生命, 外在陌生之物就变为内在亲近温暖之物。(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超越有两层意思:对对象本身的超越,对传统和成见的超越。对对象的超越就是作家的描写不受对象本身形体、 姿态和颜色等物理性的束缚, 而能见出事物的物理性以外的审美价值来;对传统和成见的超越, 就是作家

12、、艺术家一方面以成熟的、 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能够把生活的底蕴揭示出来, 可另一方面又以儿童般的天真的、 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充分把生活的诗性光辉放射出来,这种精神超越一切既成的偏见和成见,从而见出普通世界的令人惊奇的一面。2、崇高体验的表现方式和接受特征。答:(1)崇高体验的表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夺口而出,势不能遏,二是通过某一意味深长的叙述,将一意味深长的叙述,将崇高体验隐藏在背后。(2)崇高体验的接受特征是:第一,崇高体验的感知有个过程,对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崇高体验的作品,感知有不同要求。第二,感知崇高体验有赖于接受者自己的高尚心灵。第三,鉴于崇高多借悲剧或某种直抒胸意

13、的作品表现,接受者通常总是以恐惧与怜悯的态度接受,从恐惧、怜悯,再到向崇高警戒的飞升,以至狂喜,就接受者的心理变化来说,是一个从受挫折到解放的过程。3、童年经验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什么重要作用?答:(1)艺术家的体验生成总是与他的童年经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童年经验有艺术家的个性铸造上有重要意义。( 3)痛苦的童年经验常常能使艺术家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博大的同情心,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4)童年的痛苦体验对艺术家的影响是深刻的、内在的, 它造就了艺术家的心理结构和意向结构,艺术家一生的体验都要经过这个结构的过滤和析光,因此,即使不是直接表现,也常常会作为一种基调渗透在作品中。 (5)童年经验

14、包蕴最深厚最丰富的人生真味, 可以说它本身经常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6)童年经验之可贵在于它是审美的非功利的, 是最接近艺术本质的体验。因而,童年经验作为建构艺术家体验生成的重要因素,比其他体验占有更重要的地位。4、艺术沉思是如何将自然情感化为艺术情感的?答:艺术沉思所需要的心理条件是 “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对情感的再度体验,乃是艺术沉思的基本内涵,平静的心情作为艺术沉思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审美心境, 而审美心境的产生有赖于主体与其对象之间的一定的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使人获得审美心境为艺术沉思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平静的心境中,对被压抑在心理深层的情感储备加以 “回忆 ”,就是艺术沉思对情感

15、的初步把握, 也是艺术情感的初级生成,自然情感被当做艺术沉思的对象时, 会产生新的特性,也就是审美特征, 它产生于人心理之中, 是在观照之中产生的, 艺术沉思通过上述二个步骤, 逐渐将自然情感化为艺术情感。35、如何理解创作过程中自我体验与角色意识的矛盾冲突?答:人既是一个个性的生命存在又是社会整体一分子这个事实, 导致了艺术作品既包含着个体价值,又包含着社会价值的复杂性, 从创作过程来看, 艺术家的自我体验与角色意识之间的矛盾统一恰恰是艺术作品价值二重性特征的主观心理基础。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一方面反复体验、 观照着自己的生存境遇与情绪积累,寻求独特的感受方式与表达方式,一方面又扮演着某种社会集团的代表者,努力成为某种 “集体之体 ”的思想情感的代言人。 这样一来,艺术家的自我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