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煤矿青工技术比武新闻采编项目理论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045736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善煤矿青工技术比武新闻采编项目理论考试复习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百善煤矿青工技术比武新闻采编项目理论考试复习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百善煤矿青工技术比武新闻采编项目理论考试复习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百善煤矿青工技术比武新闻采编项目理论考试复习参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百善煤矿青工技术比武新闻采编项目理论考试复习参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善煤矿青工技术比武新闻采编项目理论考试复习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善煤矿青工技术比武新闻采编项目理论考试复习参考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善煤矿青工技术比武新闻采编项目理论考试复习参考资料一、新闻理论部分1、新闻的定义?答:公开传播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 .2 、新闻的特性 ?答:主要特性: 一是新鲜 . 二是真实 . 三是及时又公开的传播。3、新闻的本源?答:本源是事实 ,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 , 事实第一性, 新闻第二性 .4 、新闻的真实性?答: 是指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实的准确度, 具体地说它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个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并且以此为基础和前提, 从事物总体的联系中通过媒介的连续 , 全面的报道达到反映时代潮流社会趋势的总体真实 .5、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答: 一 . 新闻中的新闻要素必须真实准确 ; 二 . 背

2、景的介绍包括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必须真实 ; 三 . 描写 , 人物的语言 , 心理活动 , 思想变化的介绍必须真实 , 不能渲染夸张, 不能以想像代替事实 ; 四 . 以偏概全 , 以点代面 ; 五是新闻的解释要合理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6、如何弥补第一时间的丧失确保新闻的新鲜度?答:一是跟踪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 二是追索今天的新闻依据; 三是挖掘明天的新闻依据; 四是揭示新闻事件的丰富复杂的联系 , 提供重大新闻的细节.7、新闻传播流程五个环节?答: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8、我国新闻政策的基本内容?答: 一 , 坚持党性原则 , 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

3、一致;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三必须严格遵守法律, 法规和各项宣传纪律; 四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 五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 ; 六必须坚持改革, 讲求新闻报道的艺术 , 提高宣传水平9、新闻传播的客观性?答: 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要以客观, 公正 , 全面的态度, 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 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 存在 , 要努力摒弃新闻传播者的主观色彩的介入 , 自觉避免对客观事物片面的 , 偏袒的报道 .10、新闻传播者的素质构成的三个主要方面?答: 一政治素养. 首先是马列主义修养, 即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观

4、察, 分析和解决问题 . 其次体现在对党的方针 , 政策和理解和贯彻 , 对现实政治气候的准确把握和正确判断上 . 另外还包括群众观点 ; 二道德素养. 包括一般社会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 一个不能遵守公共道德准则的人也很难有真正的职业道德意识 . 三业务素养 . 包括学识 , 即不仅要有知识, 而且要有见识 , 即洞察力 ; 基本功即调查研究和驾驭语言 ; 能力即社会活动能力 , 新闻敏感及很强的观察力 .11、新闻线索?答: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12、第一手材料?答:

5、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 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13、吃透两头?答: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14、新闻敏感?答: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15、“耳目喉舌”?答: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

6、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16、巡回采访?答: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17、报道角度?答: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18、新闻要素?答: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19、新闻根据(由头)?答:又称新

7、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20、视觉新闻?答: 即特写式消息, 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 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的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 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 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21、解释性报道?答: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22、叙事是事件通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叙事重在目的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表明一定的思想观点。23、描写是通讯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这与消息写作的区别最为明显

8、。24、我国早期的通讯常常叫“记事”,曾有概要记事、长篇记事、印象记事之分。现在的记事性通讯中一般采用的是“印象记事”。25、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对党事业负责,对读者负责,这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26、腿勤、脑勤、手勤、嘴勤是记者要努力做到的勤奋,普利策说过一句名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27、是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衡量记者工作作风是否踏实的标志。28、实事求是是记者最基本的思想、工作作风,尊重事实才能说真话,才能真正的为人民服务。29、记者采访的新闻事实,即使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有时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

9、交领导部门参考。30、什么是软新闻?答:一般指政治性不强,时效性要求不严而社会性强,可读性强,人情味浓的新闻。31、记者和通讯员怎样读报?答: 1、了解宣传动向,报道范围;2,从新闻评论中找方向;3,从编者话看要求;4,从专栏中认目标;5,从版面中掂价值。32、现场短新闻的采写要求?答:选材要求一时,一地,一事,具有的鲜明的个性特征; 2,篇幅短,容量小,角度选择要求小中见大;3,要有发现新闻的能力。33、好的新闻标题具备那些条件?答: 1、题文一致;2,点出新闻精华;3,要简明洗练;4 要虚实结合; 4,要有文采。、新闻采写部分1、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一般包括?答: 1. 全面情况

10、2. 主要事实 3. 有关背景 4. 典型事例和细节。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答: 1. 纪实写真 2. 用事实说话3. 交代新闻要素3、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答:新、快、短、活。4、如何把新闻写短?答: a. 直截了当, 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 空话少说; c. 一事一报; d. 语 言准确、洗练; e. 善于删改。5、怎样把新闻写活?答: a. 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 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 c. 多写视觉新闻。6、新闻体裁的分类?答: a 消息 b 通讯 c 特写 d 边缘体裁7、新闻语言如何做到客观?答: 1.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2. 修饰语的限制

11、性多于形容性; 3. 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8、新闻语言如何做到简练?答: 1. 要深刻认识事物本质, 概括出一个鲜明的主旨, 这是语言简练的基本环节; 2. 要说短话,写短句。不用过剩的抒情句,不用过多的形容词,不用不恰当的比喻和警句; 3. 在结构上,要强调简捷直叙,少曲折迂回,尤其忌讳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9、白描手法用简练的笔法直接勾勒事物最主要的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法。10、新闻文风的体现和具体要求?答:新闻文风总的体现是: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11、提高记者的政治素质,必须努力做到哪些方面?答: A. 在思想上、政治上有党中央保持一致, 坚持社

12、会主义方向。记者讲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正确的宣传党的纲领、 路线、 方针、政策; C. 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D. 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12、采访的准备,方法及深化?答: 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 1. 做好准备, 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2. 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3. 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 4. 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5. 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采访的准备工作分为两种,即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平时准备: 1. 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 2. 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

13、3. 多方面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 4. 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关于平时准备的具体问题: 1) 了解情况和掌握动向的重点: A.一是各行各业贯彻招待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 B. 二是干部和群众在一个时期的思想活动; C. 三是实际工作是的成就、经验、矛盾和主攻方向; D. 四是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典型, 冒尖的人和事。 2) 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 A. 一要读书看报, 广采博取; B. 二要结合工作, 重点攻关; C. 注重社会实践, 无字 “天书”,不可忽视。 3) 资料积累的分类:思想积累、情况积累、信息源的积累、业务资料的积累、知识性资料的积累。临时准备: 1. 明确报道思

14、想; 2. 选择、了解采访对象。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A. 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 B. 选择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 C. 选择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 D. 对同一类型的采访对象要选择典型。 3. 背景材料的收集与分析。 4. 特定报道对象的知识准备。 5. 拟定采访计划。13、现场采访中的瞬间印象主要包括什么?答: 1. 变动着的事件细节; 2. 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 3. 环境气氛与情景;4. 现场活动及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等。14、采访时的心理感应规律体现在哪些方面?答: 1. 记者采访满足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采访的局面; 2. “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采访的氛围渲染上一层

15、“晕轮”; 3. “自己人效应”与“异已人效应”诱导着谈话的成败; 4. 采访谈话需要稳定的情绪。15、特殊的采访方式分类?答:A.巡回采访;B.易地采访;C.交叉采访;D.蹲点采访;E.隐性采访16、什么情况下采用隐性采访?答: 1. 把隐性采访作为记者日常观察、发解情况的辅助手段; 2. 某些批评、揭露性的报道可使用隐性采访; 3. 某些表扬性的稿件也适合用隐性采访。17、如何多方面挖掘“新闻事实材料”?答: 1. 找特点; 2. 抓问题; 3. 会透视,透会现象看本质。18、怎样找特点?答: A. 认清形势找特点; B. 通过比较找特点; C. 具体分析找特点。19、抓什么样的问题?答: A. 抓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B. 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C. 抓 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D. 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20、怎样找问题的根源?答:一是要找新旧体制的矛盾;二是要找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三是要找改革中不平衡的矛盾。21、采访中“结合艺术”理解?答:结合本身是一种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