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396451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 分析综合文章的内容,包括三个考点:一是“筛选文中的信息”,二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一组是”;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说,主要有下列两点:1分析所写的之事,把握人物性格高考所选文章通常是以叙事为主的“史传”类文章,围绕主要人物所叙之事往往不止一

2、伯,分析所写之事,就是要把每一件事都逐一搞清楚,从而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例1: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对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

3、子问其故,研曰:“奇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除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这段文字所写主要人物是苏琼,除开头述

4、其幼时事令曹芝惊异外,主要叙述这样几件事:一是处理魏双成失牛一事,表现其依法办事,作风细致,政绩显荐;二是叙其婉转拒绝道研的要求征租一事,既表现其“清慎”,又表现其一种处事艺术;三是处理赵颍送新瓜一事,既坚持了不受馈赠的原则,显示出为人之“清”,也表现出一种处事的艺术;四是叙郡内受灾,他一方面采取措施救济灾民,一方面“上表陈状”,而不怕“获罪”;最后写其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能有这样的分析,表明真正读懂了原文。解答相关试题就会很方便。让我们来看一下当年高考出的两道题: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每见则谈问玄理。仍致于

5、听事梁上。遂上表陈状。ABCD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没官职 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 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C苏琼清正审慎 ,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 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为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 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根

6、据上文分析,一看便知第15题的答案是C,因为两句以外其他三句都不是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第16题的四个选项是按照原文的自然顺序编拟的,对照原文及上面的分析可知,前三项都附合文意。而D项是把最后两件事糅在一起编拟的。其中后一句有错乱。把“谢绝劝告”说成是遭受灾害情况下的事,空泛而不确切;把“冒着危险”的目的说成“革除淮禁旧弊”,这更是明显的时间、事件上的错乱。如果不是对文中所写之事作逐一分析,像16题D项这样的错误是不容易发现的。2分析文章主要倾向,强化整体理解文章的主要倾向,有的是通过文末的议论直接显露的,如1992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主体部分叙述一位君主对两个独生子的不同态度导致两种不

7、同的结果,文末议论道:“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这样的议论,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又如2003年全国卷文言言语阅读材料有两段文字组成,一段摘自旧唐书裴矩传,主要叙述裴矩“佞于隋”“忠于唐”的种种事实,一段引自资治通鉴唐纪八。后一段文字是司马光就裴矩之事对“君明臣直”所发的议论。这段议论既表明了司马光的观点态度,更使叙事使部分的倾向性更加鲜明。不过,像这样通过议论直接表达观点态度的文字,就高考选用的材料来说,并不多见。更多的是需要考生自己根据所叙之事自己来作分析。对于这样的材料,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有助于把

8、握文章的倾向性。例2: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刑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账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9、。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知?”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这是2000年全国卷所选的一段文字。文中写了晋武帝与胡威之间的对话。武帝问胡威:“卿清孰与父清?”意思是:你与你的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臣不如也。”原因是:“我父亲清廉唯恐别人知道,我也清廉,但担心别人不知道,这便是我远不如父亲清廉之所在。“这样的对话,既说明了胡质品质高尚,又反映出胡威尊崇其父的心情,也表现出晋武帝对胡质十分赞赏的态度。据此,就可以看出作者对胡质、胡威父子的态度了。此外,如果解分析

10、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分析某个事件导致的结果,或分析某种议论形成的根据,就会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二、典型试题分析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试题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椽,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胃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

11、:“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

12、余城皆复为齐。(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ABCD(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C田单深谙

13、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儿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推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这是2001年高考人国卷的第15、16两题。这则阅读材料共叙三件事:一是叙田单临危受命抗击燕军;二是叙田单用反间计分化燕军;三是叙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燕军,尽收失地。前一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是C。所列这六句话,三句显然是表现田单善于用“诈”的手段的。句表现田单的战术巧妙,其中也包含“诈”的因素。两句是说燕王、燕军如何,不在于表现

14、田单用兵的手段。从本题可知,所谓筛选信息,其本质仍然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后一题综合考查理解文意、分析文章的能力,答案为C。C项之不正确,在于分号后的分析不当。“假装投降”的意思不能说没有,而“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之说则毫无根据。文中说,“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意思是说,田单从民众那里得到千镒金,让即墨的富豪送给燕国的将领,因此,“燕军益懈”。从本题看,所谓“分析”,其本质仍然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只是前后两题考查的角度不同而已。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

15、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门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交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