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与中医过程控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002859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午流注与中医过程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子午流注与中医过程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子午流注与中医过程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子午流注与中医过程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子午流注与中医过程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子午流注与中医过程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午流注与中医过程控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午流注与中医过程控制疗法中华医学人工智能研究所陈涛天体间星系和星球周而复始的有序运行,构成了不同的天体状态,英国科学家牛顿揭 示为万有引力作用,也构筑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然而除了万有引力对地球影响外,地球上 的一切都受着太阳能量流动变化的影响(地壳内外营力、大气环流、物种生长),就地球生 物圈而言,更能感受和起作用的是各星球运行时对太阳直接辐射能量产生的不同分布的变 化。中国的先哲们把这种变化的规律概括为阴阳学说,并完善为庞大的易经体系及其广泛 的应用领域。黄帝内经曰:“天垂象,地成形”,“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就是说,地 球上呈现的各种不同形态的生物体,都源于天体运动孕育发生的“阴阳

2、二气”所造化。天 体运行从根本上决定着人体的基本状态。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天人相应”,也叫“天人合 一”。它是中医科学性的根本起点,靠了它,中医才能千年不衰。古人取二十八个星宿,用 来测定太阳、五星与恒星的相对位置,以描写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瓜葛变化。也开始把干支 符号系统分为天道和地道两套,并赋予不同的五行含义,建立起了“五运六气”的推演体 系。几百亿年亘古不变的天体运行规律造就了人体生长,气血运行的规律,即能量在人体 内的交换规律,中医称为“子午流注”中国先哲在“天人合一”的基本观点的指导下,通过对人体的长期观察和探索,认为 宇宙有无形无象之三阴三阳的循环轨道场在运行“五运六气”,才能有春夏秋

3、冬的四季变迁; 人体之内有无形无象之三阴三阳的循环轨道场(即十二经脉路线)在运行“五脏六腑”,才能 体现春季脉弦、夏季脉钩、秋季脉浮、冬季脉实的脉象变迁。在人体内若没有“十二经脉” 的运动场,人就没有生命。灵枢经脉篇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 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 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 也。”描述子午流注基础理论的文献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难经,有据可查的形成时期 大约在宋、金时期。约成书于公元1153-1163年间的子午流注针经是可考最早的子午 流注专著。元针经指南、

4、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杂说中的子午流注内容趋向 丰富;至明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医著对子午流注及其重视,在发展 宋金元子午流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总结;明代后期,“纳子”、“纳甲”概念明确 提出,完备的子午流注针法体系最终确立。到了清代叶天士的温病条辨、陈惠畴所编的 经脉图书、严西亭得配本草、赵观澜的医学指归、姚澜的本草分经等医著提 到了将子午流注运用于药物的归经。并将经络、时辰及药物结合起来“何经之病,宜彤何 经之药物”。徐灵胎提出“用药早暮不合时,不为益,反能有其害”。但在近百年西学渐进的 时间,子午流注在中医的应用中产生了断档,不但不前进,反而渐渐丢失,至使中华医学 失去了应

5、有的魅力。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哈尔贝德教授才提出时间医学这个概念,被 西方称为国际时间医学之父,后来见到“子午流注”后,哈尔贝德非常谦虚的说:“我不够 资格,时间医学之父应该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在当时卫生部“拯救中医”的召感下, 一些医学研究工作者开始研究“子午流注,并逐步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笔者也是在八 十年代中期,经医界前辈点拨之下,涉足该领域。子午流注方法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指导下应用古历法知识和经络学理论结合,定时开穴 的疗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核心理论。而子午流注在中医诊治中的运用,是最上 乘的学问,古时医家,最为讲究,在诊病治病上具有其显著的效果。因其计算方法繁琐, 学习

6、困难,至今的中医临床中,未能有深层次的普及。由于子午流注方法手工计算的繁琐 耗时(熟练的也需二十分钟左右,且学习难度较大),使这一方法不能普遍的应用于中医临 床。由于缺少子午流注方法的临床指导,而形成一日三餐“广种薄收”的医疗方法,从而 造成疗程长,收效微、患者痛苦,资源浪费,使高明的中医技术大打折扣。从上世纪八十 年代末开始,许多人采用计算机技术来攻克这一难题,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技术和 方法上的研究不足,难于普及应用。二。二年子午流注方法被正式纳入中国高等中医药 院校规划教材,据悉:因师资缺乏,许多院校并未开课。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后现代科学思想开始影响中国,二战后产生的后现代科学思想

7、 以系统理论为代表,对经典物理学理论构建的传统科学体系提出了质疑,开始把眼光投向 中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耗散结构论的创始人普里高津(Ilya Prigogine)指出:“中国 古代整体思想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将带来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著名汉学家、 中医教育家,德国慕尼黑大学终身教授,满晰博(ManfredB.Porkert)指出:“我将现代精 确科学的标准应用于中医理论的描述。通过这种方法,中医理论产生了连贯一致的诊断陈述和预后,中医被证明是一门精确科学,对应于一切生命科学的范式。”国内一些中医理 论研究者注意到:现代科学发现的系统、信息和控制理论非常贴切地诠释了中医体系。并 提出

8、了中医过程控制的想法。但碍于当时的许多基础研究(如中医诊断、中医证型及转归、 中药归经、子午流注临床等)及技术手段(计算机编程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标准化技术、 算法技术等)都未到位,故一直未能付诸实现。笔者多年来沉湎于易经理论应用的最大实 证领域一中医方法的学习和求索,不断跟踪计算机最新应用技术。随着中医各项基础研究 的深入和收获,以及计算机面向对象编程、图像处理、四柱算法模型的完善。受五十年代 老中医们总结的一句话:“正确的诊断、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正确的治疗时间,决定着最佳的 治疗效果。”的启发,开始从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入手设计和构建中医过程控制疗法计算机 辅助系统。系统模块设计图在建立的过程

9、中逐步认识到:正确的中医治疗是过程的控制。过程是系统的按时有序变化。脏腑工作是按时有序的运行过程。疾病的发展是由表及里的过程。辨证论病是对疾病转归的过程控制,我们不能踩刹车的同时去踩油门。子午流注方法则是中医诊疗过程控制的法宝。系统应用计算机智能技术,采取人机互动的方式,模拟传统中医方法和应用现代中医 学研究成果,通过传统中医病理信息获取方式,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时间诊断、经络诊 断方法,对证提出整套的中医保养和治疗方案,快速提供相关类证分析、经典验方、中成 药(OTC)、针灸穴位、子午流注时间治疗,以及食疗药膳、宜食食物、不宜食食物方案, 有效地解决了中医临床中需要的相关海量信息提取和复杂的

10、子午流注计算方面的难题。在 临床应用中,运用子午流注方法建立的中医过程控制的诊疗方法对亚健康、慢性顽症和疑 难杂症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治愈率大大提高。总结下来表明:中医过程控制诊 疗方法能够解决的千百年来中医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1. 时间诊断解决疑难杂症的诊断问题;(案例一)2. 按时服药解决中药疗法的有效性问题;(案例二)3. 分型解决多靶像复杂病证治疗方案问题(案例三);4. 即时解决转归病证调整方案问题(案例二);5. 按时辰分别服药解决同方化裁中不能解决的十八反十九畏问题(案例三)。案例一:某女,50岁,左臂疼痛多日,到多家医院诊治和推拿按摩均无效,问其开始 疼痛的时间,按纳干法

11、查询为心经开,故断其病在心脏,因小肠为心腑,所以手臂小肠经 疼痛,再查询软件中“心与小肠病症”,根据患者其它表征,确诊为心气血两虚证,此时正 值患者疼痛不已,查灵龟八法为内关与公孙开穴,用低频电脉冲治疗仪施治30分钟,几分 钟后疼痛消失。后按心气血两虚证方案进行继续调理。案例二:某男,38岁,2006年3月6日就诊,观舌像,舌胖、苔厚腻、边有齿,中间有 纵向裂纹,自述胃脘不适,饥不纳食,医院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历时两年,多方治 疗无显效,声弱,面无华,经中华医宝软件诊断为脾气虚,开方剂为:四君子汤加味, 按子午流注纳支法每日服一次,同时按灵龟八法取穴按摩,每日查询子午流注纳干法的脾 胃经所

12、开穴位,按时点穴按摩,注意饮食调理。三日后表证无。后建议配家庭低频治疗仪 按纳干法和灵龟八法取穴;巩固疗效,治疗中出现轻微鼻窦炎(流涕不止),在肺经开时加 服补肺气药剂。一月后,舌苔退,病证无,停药。案例三:某男,30岁。2008年3月就诊,自述:一年前,左腿关节红肿疼痛,多家医院 医治无效,就诊时左腿已生骨刺,右腿也开始红肿疼痛,人也虚胖乏力,动则气喘,舌胖 苔白腻。考虑其病在骨,肾主骨,苔白腻为寒湿重,脾主化湿,故由肾和脾切入,进行辨 证。经软件诊断为脾湿着肾证和肾阳虚证,辨证论治认为:脾湿着肾证为先,肾阳虚证为 后。开方在脾经开时服除脾湿方,在肾经开时服补肾阳虚方,四日后症状明显好转,月余 痊愈。此项成果2006年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2008年被推为澳门世 界中医药大会主场专题发言。目前此项成果已广泛用于中医诊所、中医再教育、中医体检, 家庭个人保健、中医养生、健康美容领域,为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带来福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