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923167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办的工作部署,坚决纠正财政供 养人员“占编制、不上班、吃空饷”等妨碍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正之风 和突出问题。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指示,经镇党委和镇政府研究决定, 在全镇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财政供养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工 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强化财 政供养人员工资监管,推进编制、财政、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党风廉 政建设和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通过专项治理,澄清机构编制、财政 供养人员工资和工作关系底数,坚决纠正财政供养人员“占编制、不 上班、吃空饷”等妨碍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

2、题。二、整治范围全镇各部门的公职人员。三、治理对象1、不符合政策规定,以借调、病休、停薪留职等名义不在岗仍 领取工资和津贴补贴的;2、经组织选派或非经组织选派外出学习期满未回原单位工作仍 在原单位领取工资人员;3、长期旷工或请假,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不在岗仍领取工资和 津贴补贴的;4、在职人员自动离职或离退休人员死亡或被宣告失踪后,仍领取工资和津贴补贴的;5、达到退休年龄,未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仍按在职人员标准 领取工资、补贴的人员;6、调动后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和津贴补贴,又在新单位领取工 资和津贴补贴的;故意隐瞒情况虚报冒领工资、补贴归单位或个人使 用的;7、被判刑或者受到纪律处分后,未按相关

3、规定降级或停发工资,仍按原职级领取工资、补贴的人员;8、将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列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领取工资和津贴补贴的;9、其他各类虚报人员编制,冒领财政拨款的。四、方法步骤专项治理工作,采取“统一组织、分级实施、上下联动”和部门 自查整改与组织核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 按照“实事求是、宽严相济、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原则进行处理。 具体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阶段:自查自纠阶段我镇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严格对照“吃空饷”的各类情形,认真 组织自查自纠,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认真梳理全体人员工作关系、工资发放、在岗在位情况,做到不漏人、不漏项、不隐瞒、不作 假,如实

4、填写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情况统计表和机关事 业单位“吃空饷”问题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经镇主要负责人签字 盖章后,于规定时间内报镇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第二阶段:重点检查阶段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察看、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各部门进行全 面核查。对被群众举报投诉、自查不认真自纠不到位的部门进行重点 核查。第三阶段:清退处理阶段对清理出的“吃空饷”人员,要立即停止其领“饷”行为,弁立 即按照规定程序核销(减)工资福利和补助。认真核实“吃空饷”人 员多领财政资金情况,多领资金追溯到“吃空饷”人员开始时间算起, 追回多发放的工资福利弁缴入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第四阶段:建章立制阶段规范管理,建立机制。有

5、效防止和杜绝“吃空饷”现象发生,根 本在机制,关键在责任。加强机制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经费管 理办法,建立问责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意识。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管理办法,实现人员编制、人事关系、 工资变动、党纪政纪和司法处理等信息共享机制。二是建立机构编制情况、人事工作关系、工资津补贴发放、人员去向公开公示制度,建 立“谁管理谁负责”的问责机制。三是建立监督检查制约机制,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工资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构建长效机制, 巩固治理成果。我镇将从制度入手加强管理,落实到科室职能责任,建立了相应 的责任分担机制。从单位人员编制,干部档案管理,划拨财政经费, 完善社保手续,人员合同管理等入手,各个环节严格管理。同时,我 镇各部门将结合本次专项治理情况,全面分析、查找在组织人事和财 务管理、政策执行和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健全和完善各 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防范“吃空饷”长效机制,巩固本次专项治理 成果,防止“吃空饷”问题反弹。九间房镇人民政府2015年11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