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修正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9202978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修正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修正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修正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修正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修正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修正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修正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实验小学 肖利群一、 课题的提出(一)、提出的背景跨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最终表现为创新人才的质量与数量的竞争。谁拥有大量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谁就会主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这便是“科教兴国”之所以成为我们国家基本国策的原因之一。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为未来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重任。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要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就

2、要贯彻新课程理念,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对课堂教学实际的反思,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讲解法”,“填鸭式”,淡化探索过程而直奔真理。教师主宰一切,扼杀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滋生的创造性火花。对此,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信息技术是一门体现创新性和实践较强性的课程,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素质有着独特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能以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创设情景、激趣求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在提高学生素质和课堂教学效果,推进课堂

3、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呈现出强大的功能。因此,我们确立了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的课题。(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理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 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

4、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2、现代教育学理论。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能动的主体。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创新个性、创新思维的人。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恰当的思维训练,既促使学生一般个性的全面发展,又促进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未来从事创新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思维科学理论。现代思维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如何按科学思维规律、方式和方法,去认识、改造世界,去开动脑筋发明创造,去开拓美好的未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教育大计中的重中之重。 4、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

5、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 5、创新教育理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新冲动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三)、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通过运

6、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发挥探索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终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通过实验,促使教师更新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有个性、有风格、有创造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3、促使学校由经验型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体现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的管理指导思想,形成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近年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创新这一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把创新定义为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今天我们可以将创新定义为是在

7、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实践中,取得的那些对人类社会进步及人的发展具有长远而巨大的促进于加速作用的一类杰出成果。有学者认为:创新是创造与革新的合称。它具有:新颖性(即不墨守陈规,前所未有)、独特性(即不同凡俗、独出心裁)、价值性(即对社会或个人的价值大小和进步意义)。综合起来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一个新字,没有新意,也就无所谓创新。还有学者认为: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创新,包含的最主要意思是新。既可以是前所未有的新,也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改进的新,即包含创造、改造和重组等意思。在我国,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受到更多

8、人的关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探究、发现和创新,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目前,我国各地对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并积极尝试研究,但还处于分学科的实验,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理论和具有符合一般规律的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新模式。因此,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9、能力的各个学科教学模式,彰显个性,特出共性,发挥整体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 概念界定信息技术:简称IT,实际上就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也是人类处理信息的技术。教育教学是一种信息加工、存储和传输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教学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创新思维能力:关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定义很多,目前较为流行的是:指运用人类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重新改造或组合开发新的东西的能力。创新在基

10、础教育中的运用,我们认为应该可以有三个层次的理解,一是对社会而言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是前所未有的;二是相对于全体学生而言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采用了同年龄的、或者同一教育阶段的其它学生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三是相对于学生自己本人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自己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而这种方法和途径是他人早已采用过的。在这三个层次中,我们倡导的主要是第二和第三层次,至于第一层次不宜大力提倡,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据此,我们认为,就小学学生而言,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对于培养

11、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是以信息技术为桥梁和媒介,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促进教师更新观念、会教、善教,形成师生共同发展体,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各项创建工作上新水平。 四、研究目标:1、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摆正教师、教材、学生、媒体的位置,优化四者之间的关系。2、优化课堂结构,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探索创新的氛围和时间。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水平,培养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能力并取得一定质量

12、的教育科研成果。形成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学科教师队伍; 五、研究内容:1、探索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 充分利用网络教室、计算机、投影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2、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科学运用的研究,探索如何提高教师创新素质,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的能力。3、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操作策略。六、研究方法本课题用采取的主要方法有1、文献研究法利用网络、杂志、报刊以及各种会议出版

13、的论文集等媒体资源,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源,进行大量地搜集、系统地整理,总结在此研究领域已取得的成果与不足,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少走弯路,提高研究效率。2、行动研究法在实际工作中边实践边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效果。3、案例研究法对典型个案、课例深入剖析,全方位、多维度分析、研究和反思,从教学实践案例中寻找规律。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及时进行反思、分析和归纳,将研究过程中的做法、经验进行概括、提炼和提升。七、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1、研究思路(1)构建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4、。今年是我县“开展高效课堂”活动年,我校在县教体局的统筹安排下于今年初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经反复进行研讨,我校研究出了“四自”教学模式自我准备自主探究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模式的呈现更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如:“自我准备”环节,“导学案”的出示、有声有色的情境导入、“学习目标”的揭示等 一可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二能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树立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自我探究”环节中,多媒体的形、声、光、文本等多种信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达到眼、耳、脑、口、手多种感官并用。从而克服思维定势,创设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自

15、我检测”环节中,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层层递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及探究精神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氛围。(2)找准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突破口,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不仅是学校、教师和书本,而是需要有更多接受知识的渠道,像广播、电视、网上信息等等。因此,教师已不单纯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其次,发现和挖掘教师的创新潜能,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教师只有参与进来,只有责任感增强了,才有创新的主动性。(3)抓住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口、时间、空间。 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口、时间、空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来的。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鼓励学生多动脑、善动脑,敢于标新立异。 解放学生的手,就是让学生大胆动手实践,在自行探究中发现问题,利用信息工具分析问题,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