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农村剩余劳动力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8848767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农村剩余劳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文农村剩余劳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文农村剩余劳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文农村剩余劳动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文农村剩余劳动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农村剩余劳动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几点思考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几点思考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就业市场的重大课题,解决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既是我国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 是我国农业实现新的飞跃面临的一个挑战性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客观 分析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诸多因素,结合我国产业特点和农业劳动力 的特点,统筹考虑。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及问题纵观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数量继续增长,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状况并不尽人意,他们往往在城市遭受身份歧视、职业限 制,劳动和生活条件恶劣、

2、劳动报酬难以兑现,甚至连自己合法的权益都得不到保 障等。1.1 我国农民就业的现状1.1.1 农村人口多,剩余劳动力人口数量大我国有12.6亿人口,其中8.7亿人在农村,占62%;共有7.3亿劳动力, 其中4.8亿在农村,占 66%。而按照世界平均水平的农业生产率推算,我国种植 业最多需要5000万农民,所有的农业生产有1.5亿就够了。2009年统计数据显 示,全国总人口中,53.4%为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占 46.6%,农村人口比例远远 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专家预测,若无重大举措,到2015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 增加到2.5亿。因此,我国农村的就业情况面临巨大压力。1.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的具有特殊性 农民工由于农村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大批农民选择外出务工。由于户 籍制度的限制和中国人传统思想的影响,到城市打工的农民没有城市“身份”, 无法享受城市福利并成为城市人,并且许多农民工在步入中年老年的时候更渴望 回到家乡,使得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只能算作“流动”。并且,农民工流动性大, 例如鉴于工资、家人等原因在不同城市间流动,或受经济危机影响返乡。1.1.3 民工潮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 经济发达地区, 出现了“民工潮”现象。90 年代中期以来,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 迅速,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表现为跨区域流动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农村剩余 劳

4、动力异地转移, 扩大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1.1.4 民工荒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城市出现了“民工荒”现象。但是,这并非说 明市场需求过大导致的劳动力不足,而是过低的工资待遇和歧视行为,让农民工 望而却步。同时,由于农民工群体中技工的缺乏,特别是高级技工的缺乏,民工 荒愈加严重。1.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偏低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倾斜,我国农村教育资源质量明显低于城市,农民科学 文化素质水平偏低。而农村仅有的部分高学历人才大都在毕业后留在城市。这使 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愈加下滑。由于当前社会对高学历的偏好,使得农村剩余 劳动力在就业上毫无优势。1.1.6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岗位受到限

5、制,农村劳动力就业率低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已由粗放型扩张向集约型发展过渡,资本或技术 逐渐替代了劳动,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偏低, 无法适应乡镇企业和城市岗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致使就业范围狭窄、就业率低, 多数只能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极大地缩小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概率。1.2 我国农民就业中面临的问题目前,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状况并不尽人意, 他们往往在城市遭受身份 歧视、职业限制, 劳动和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报酬难以兑现, 甚至连自己合法的 权益都得不到保障等.1.2.1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就业不享有平等的就业权 由于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养

6、老制度等方面的差别, 转移到城市的农民不可能享有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条件和权利,还无法同城市居 民一样进入同等待遇的职业领域并获得制度性工资。这样又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城 市居民对进城农村劳动者的歧视,使原有城乡隔离下城乡居民的不平等显性化。1.2.2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缺乏社会保障 目前在我国,虽然城市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但是同样工作、生活在 城市的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仍然没有有效和普遍的建立。由于社会保障的缺 失,使得他们面临着随时有失去工作的风险、生病没有应有的保障、随时有遭遇 工伤事故的风险等。1.2.3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合法权益经常被侵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一方面受到

7、各种限制及不平等待遇,另一方面他们 的合法权益也常常被侵害。从劳动状况看,他们的劳动保护条件极差,工作环境恶 劣, 超时疲劳现象十分严重。从劳动报酬来看,由于劳动者在供远大于求的劳动 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资方把单位时间的劳动报酬压到最低,迫使他们不得不 加班加点来保障基本收入。1.3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意义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多,严重制 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我国农村 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1.3.1 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增长方式转变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表明,传统农业生产的大量投入资源不再是决定农业生产 发展速度和发展后

8、劲的决定因素。要使农业生产增产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 式,即依靠科技物化在人的身上,使农业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以及劳动者的创新 能力得到提高,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益和改善农民生活 条件,从而增强农业生产发展的后劲。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中,由于农业劳动者素 质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农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农业劳动力的 需求大量减少,剩余大量农业劳动者从事非农业工作,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就 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3.2 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现已开始进入以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 段,迫切要求农业生产发展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

9、心,调整农 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将农村经济的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 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从实践中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过剩,素质不高, 已经制约和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 没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失去依托。因此,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1.3.3 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益较低,农民的主要经营收入为从事农业以外的收 入,即相当多的农民经过务工经商致富。农民通过务工经商达到资本的原始积累, 促使农民从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 活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0、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在逐年增多,转 移就业难度加大。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不仅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健康发 展,而且会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路径分析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途径,但 从人口众多的我国现状来看,农民工进城务工已不能真正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 移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路径要从平衡和发展城乡经济,从根本 上扩大城乡就业容量,从而自然地改变农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1 农村剩余劳动力留在农村就业2.1.1 农民所面临的农村就业岗位供给角度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留在农村,关键就是看农村能否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工

11、 作岗位。总体上,可以把它们分为农业岗位和非农业岗位。对于农业岗位来讲,由于我国广大农村水土资源减少和人口挤压等原因造成 农民在农业就业的空间不断减少。再加上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 提高,必将越来越多地排挤农村劳动力,从而使得农业本身可能为农村提供的潜 在就业岗位更加有限。所以农业本身已无法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农村中可能的非农业岗位的来源主要是乡镇企业。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乡 镇企业曾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但近年来由于体制改革,市场体制的淘汰 和经营不善,不少乡镇企业已破产倒闭,且由于它们位于农村,受城乡二元结构 的影响,在发展上有着诸多的受限因素。2.1.2 农

12、民的主观就业选择角度分析农民是理性的讲求实际的,农民是否愿意留在农村就业直接决定于农村相比 较城市对农民自身家庭总收益的增加是否更具优势。只有当农民认为在农村就业 会比在城市更能增加自己的家庭总收益时,他们才会留在农村。不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留在或离开农村都是各种引力或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为城市本身具有比较优势,这种优势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把农民从农村推向城 市。这种比较优势主要体现为相对较高的劳动性报酬或工资性收入,可获得技能 性收益或人力资本收益,享受更高品质的精神文明、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等。2.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影响主要受到城乡间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 度

13、和劳动权益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的影响。2.2.1 户籍制度的影响户籍制度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根源,同时也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 转移的最大制度性阻碍。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很多流动到城市的农民工身在城市却 很难融入到城市。尽管近年来各地的户籍制度都有所松动,但其只起到了开启城 门的作用,进城之后他们被贴上了明显的农民工标签,在就业方面与城镇劳动力 是有区别的。2.2.2 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对社会保障制度来说,农民工进城后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样拥有社会保障,无 论是养老、工伤还是医疗保险,都与他们无缘。他们在城市不能得到稳定生活的 保障,只能像浮萍一样在城市中飘走。他们始终处于城市的边缘,不能真正融入

14、 到城市的主流生活之中。2.2.3 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农民工都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合同。在广州、深圳等地的调查发 现,70%的农民工没有签订用人合同,73%的人没有参加用人保险,在农民工聚集 的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中65%的企业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克扣、拖欠、拒发工资的 现象。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并不差甚至更优秀,却得不到对等 的待遇。3 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解决办法3.1. 积极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3.1.1 实施城镇化发展当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实施城镇化,加速推进城镇化,对 解决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以及实现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促 进

1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讲,实施城镇化战略是稳定农业基础和增加农民收 入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内在要求,可以说城镇化 发展将成为拓宽农民就业的主渠道。3.1.2 发展乡镇企业我国乡镇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就业投资较低,就业制度 灵活,对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具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优势, 只要注意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鼓励多种形式、多 种所有制的发展,就能扩大农民乡镇企业的就业。3.1.3 进行农村产业结构创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 效农业,大力调整农产品结

16、构,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种,努力挖掘农业内 部的就业潜力。不但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解决一部分人就业。3.1.4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未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都是解决农民就业的根 本措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第一,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增加对 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文化投资。第二,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广泛深入地 普及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第三,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3.2 打破城乡制度壁垒3.2.1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可以更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 理流动。3.2.2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从长远看应该建立一个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每个公民都能得到基 本的社会保障的庇护,能够病有所医、老友所养。3.2.3 探索建立一个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