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880222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因此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前面半句对,背面半句错,由于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临时的静止,因此动中有静;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因此静中有动;但不能因此就说两者都是绝对的,由于只有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意识凭借其自身力量可以使客观事物发生现实的变化。这一观点是不对的。意识发挥作用必须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以遵守客观规律为前提。、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这一观点是对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主线方式,是物质的主线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着

2、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当者,世界上没有无物质的运动。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线,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结识和解决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增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过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增进事物的质变。四、简答题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涵义。2、简述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畴内处在临时稳定的平衡状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

3、静止中涉及着绝对运动;绝对的运动中也涉及着相对静止的状态;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什么是发展?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的事物。旧事物是指已经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辨别新旧事物的主线标志在于它与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程。、什么是实践?实践有哪些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行为活动。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主线

4、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其她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矛盾分析措施是我们最主线的结识措施。 人们结识事物就是要结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因素,而事物变化和发展的主线因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此,矛盾分析措施是我们最主线的结识措施。 6、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决定人的矛盾性存在的最后根由,是人对自己的自然性存在的永不自满,即人的需要;而决定人的这种矛盾性存在的现实基本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即人的实践。实践使人与自然相分化,把人从动物界中提高出来,成为万物之灵长,这就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冲突;同步,人与自然的统一也就要在实践中来完毕,并

5、且这种统一与新的对立又总是处在一种不断解决又不断发生的过程之中。因此,在实践中折射出人之为人的一切特性,人的所有秘密就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因此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第二章三、辨析题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客观事物的真实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1、真理的内容就是物质世界的种种事物及规律2、真理总是同物质世界的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结识、每一真理的获得总是表白人类对物质世界的结识迈进了一步相对性:1、任何真理所反映的都只是物质世界的特定部分或过程2、反映的深刻限度都受种种条件制约、任何真理都在发展变化之中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6、绝对性只能寓于相对性之中,相对性必然体现着绝对性3、有用就是真理。人的结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结识就是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统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对的反映。真理对人对世界的结识是有用的,是对人在社会中实践有用的。但有用的未必是真理,真理都是有条件性的,4、但凡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直接经验是指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结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不一定是直接经验,如果所见所闻是别人的结识,也是间接经验.现象涉及真象和假象,真象是对事物本质真实的反映,假象是对事特本质的歪曲的反映.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也也许是假象.同步,

7、结识尚有错觉,也是对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结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结识的基本,它对结识的决定作用重要表目前四个方面:1实践产生了结识的需要,实践为结识提供了也许。,实践使结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查结识的真理性的唯一原则。总之,人的结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查的。结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结识是主线不也许的。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原则? 答案要点实践之因此可以作为真理的检查原则,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8、。因此,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查真理原则的重要根据,是不是真理,需要通过实践的检查才干得到最后的证明。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对的结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一方面,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另一方面,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对的限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互相渗入和互相涉及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

9、理又是辩证转化的。一。、举例阐明结识是一种过程。 结识的主线任务是通过感性结识上升到理性结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5、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重要体目前如下几方面: 一方面,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 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成果。 另一方面,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结识活动中是互相制约、互相引导、互相增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规定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规

10、定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规定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结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规定出发,把 美好的追求作为结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第三章三、辨析题1.经济基本是多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经济基本是指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即所有制形式、互换形式、分派形式)的总和,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才是过渡时期的经济基本。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究竟是思想发展的历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历史是人的故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历史涉及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进一步结识人类历史及其发

11、展有重要意义。唯物史观觉得,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在本质上是唯心史观。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也许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存在。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都是最高的。四、简答题 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生产力的性质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

12、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规定的生产关系,增进生产力的发展。2如何理解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经济基本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目前:经济基本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本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本,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本有反作用,这是两者的辩证关系3 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步,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当科学技术

13、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通过渗入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毕生产力。、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自己在发明历史?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发明者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发明者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措施论规定: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四章三.辨析题: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表白的是如何劳动、如

14、何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表白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例。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注: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贱买贵卖是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觉得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

15、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重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所有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编辑摘要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是由于: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多种矛盾的本源,这些矛盾涉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2、价值规律为什么自发地增进生产力的发展?2.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何在?本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种运动,是一种历史范畴,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变化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因此,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种可变的量,因此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把资本辨别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结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白,剩余价值既不是由所有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