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_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5664375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_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_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_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_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_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_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说“屏”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语文第3单元第15课。该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5课,内容丰富多彩,主题集中,其中说“屏”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上课程序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说教材。作者着眼于向读者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对如何使用屏风提出建议和希望。本文多处引用古诗文,增添了屏风的文化意味。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就内容而言,不能把它作为说明文处理,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从两

2、方面入手: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见过屏风实物,教师可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文章就好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等。鉴于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屏风的有关知识。4.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5.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

3、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语言。2.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引用的古诗文的含义。其次说教学法。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提倡。所以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如下:1.导读法创设情境,指导点拨。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能力。3.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知识。再次,说教学程序,分四个步骤来说。(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出示

4、一面屏风,由此导入:1.这是一件什么东西,谁能说明一下?2.大家回忆一下,那篇课文中提到过这东西?3.除老师提到的外,你还见到过什么样的屏风?问题1有实物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激发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并由问题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至于问题3,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篇自读课文的特点,此一环节尽情发挥个人的感受,老师适当点拨,对学生适当表扬,达到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活跃班级气氛。(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正音释义,积累词语2.快速朗读课

5、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做一个解释,并说明其用处。(2)本文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指出具体的句子。此一程序的设计旨在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辨形的目的,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其中问题2的设计在于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这一环节的时间实际上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反复朗读并变化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三)研讨课文,合作探究1.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古诗词,并尝试理解。2.老师提供秋夕全诗,让学生猜读字面意思,诗歌内容,进而猜测意境。老

6、师点拨:此为一个失意宫女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皮肤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是一个孤单的宫女用夏日的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她在无聊中过着怎样的日子?3.老师小结:这些古诗词使全文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传统器具是相称的。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会文中古诗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感受浓浓的诗意,进一步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再次明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并巩固所学知识。最后说一下板书。就文章内容而言,首先就交待了什么是屏,并引出其

7、“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的特征。紧承前文,介绍了屏风的三个作用:分隔内外,艺术点缀,挡风,而后介绍分类,最后点出用屏的不足,提出希望,含有期盼之情。而在字里行间又渗透着对屏的赞赏之情,所以做以下设计:说“屏”1.对象及特征2.作用和分类赞赏之清3.应注意的问题期盼之情4.再强调作用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主题。(2)理解人物形象。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3、情感价值: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

8、的积极态度。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解决办法:扣住文本,设身体验。)(2)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解决办法:多读。)(3)如何更好地对残疾人表现出我们的关爱,进行一次爱的教育。(解决办法:直观事例,震憾心灵,发散思维,奉献爱心。)2、教学难点:(1)莎莉文老师如何教“我”感受“爱”。(解决办法:设置活动,亲自体验,根据文本,重点理解。)(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解决办法:深入浅出,重在“生命”二字的理解。)(三)教材处理。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9、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重点可放在学习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奋斗历程和爱的传递,渗透人文教育。此文与这一单元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在于当事人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学习中要注意从这个特殊的地方入手。同时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也可以用来学习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四)资源分析。1、学生对残疾人生活、心理的了解。很多人没有亲自接触过残疾人,但通过各种媒介对残疾人有一定的了解。2、学生课外收集搜集海伦及残疾人奋斗成才的资料。学生易把这群人的成功因素偏向自身努力,这本无可厚非,但教师也要注意引

10、导,别人的帮助这个外因也必不可少。3、学生参与帮助残疾人的经历。4、学生自已在成长过程中受他人重大影响的经历。5、教师收集千手观音的资料,千手观音演出的成功因素与海伦成才的原因有异曲同工之处,它需要四个手语老师的帮助。6、教师已有的电影漂亮妈妈的材料,设置情境,引出问题。7、爱心歌曲爱的希望及手语操。所任两个班的学生均已学过,能引起共鸣。二、说教法学法。(一)教法设计:1、根据教材特点、初中学生思维行为特点,设计以下教学法,力求做到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1)探索教学法:归纳为“五步教学法”,思路为:自主探索感性材料观察分析讨论辨析归纳总结。本方法是一种较好的结合学生实际,符合认识规律的方法。能

11、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2)直观教学法:展示有关画面、电影片断、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3)模拟实践法:学生亲身体验,深入体会。(4)竞赛法。小组间竞赛,激发学生发散其思维。(5)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符合人的认识规律。2、对不同学生的启发、诱导方式:让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尤其是中差生。本课主题学生虽易理解,但不一定能深入,通过搞小活动及放映电影,深入浅出,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分析问题时难度较大,老师适当点拨,这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来完成学习任务。(二)学法设计:初二年的学生既保持了初一年时对事物的好

12、奇心和活跃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学会思考社会问题,学习重在学会主动去探索。1、合作探究学习。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一方面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方面善于与人合作,得到更多角度的信息。2、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3、发散思维,自主探索。符合初中生的个性特征。4、模拟实践,亲身体验。增强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这几种学习方法,当家作了课堂的主人,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进来,课堂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三)手段选用。1、教学媒体设计:(1)有关画面展示:海伦生活照、千手观音照、邰丽华照等由大屏幕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进入特定

13、情境。(2)所剪辑的电影片段:漂亮妈妈的两个片段,触动学生心灵。(3)音乐播放:爱的希望,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做手语操,以烘托课堂“爱”的氛围,结束教学。(4)有关文字:展示初读课文和重点研讨阶段的学习任务,以节省板书时间,2、学生活动设计:两个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活动一是盲人认识具体事物,活动二是教聋哑人认识抽象事物。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4、爱心歌曲的感受。三、教学程序:总需时间:45分钟。附:教学过程流程图活动导入速读课文,理解内容重点研讨,赏析语言电影片段欣赏,讨论探究师生总结,布置作业播放爱心歌曲。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这堂课可以说是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一堂实践课,也是一堂开放

14、课。首先说说这堂课的设计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意朗读指导语言运用对比阅读。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诗歌又是最富情感的语言。因此,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情。在整体感知理解诗意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阅读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习者。阅读过程是师生共同感悟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诉真情,将个人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关于朗读指导:初二学生首次接触新诗,我认为应在朗读方面加强正确的指导。主要是读出感情、节奏、

15、重音,并且始终把感情放在首位。事实上,我们在读诗时大都是凭直感一下子进入诗歌的境界,然后自然地在诵读中诠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并不是机械地先读熟,再读出感情。因此,有感情地读是始终贯彻在诗歌教学之中的。关于第三环节:即兴写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正是一笔丰厚的语文资源。当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被感性的文本升华时,抓住学生感情的火花及时点火,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有成功的体验,诗情自然喷薄而出了。关于对比阅读: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想渗透对比赏析诗歌的方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特点,设计的问题较简单一些。不管学生从哪个角度对比,我都予以肯定,关键是引导学生有思考的过程,力求养成对比赏析的习惯。除此之外,还有几点说明:第一,乡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