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CT诊断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5662737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CT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CT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CT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CT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CT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CT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CT诊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CT诊断【关键词】 不典型星形细胞瘤;CT;胶质瘤,摘 要 目的:探讨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星形细胞瘤CT表现。结果:CT表现于右颞叶皮层区8例,左颞叶皮层区4例,右颞叶、双额叶及左顶叶多发肿瘤1例,脑干4例。小脑半球8例,平扫呈大小不等片状低密度影或囊状影,形态不规则,边缘欠清晰,强化扫描呈不同程度条、片状强化或无强化。结论:胶质瘤CT表现大多具有特征性,部分不典型病例经仔细分析研究CT征象大多能够确诊。关键词 不典型星形细胞瘤;CT;胶质瘤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星形细胞瘤是胶质瘤中最常见者,

2、CT表现大多具有特征性,笔者搜集了2000年至200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25例。作一简要分析,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 男15例,女10例,年龄7岁79岁,平均年龄4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癫痫、磨牙、流涎、眼球震颤、一侧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1.2 检查方法 25例均行CT扫描及增强,其中1例加做MRI扫描并增强。2 结果2.1 CT表现 本组25例共发现肿瘤29个。部位:发生于幕上17个病灶,其中右颞叶9个,左颞叶4个,右额叶1个,左额叶3个;幕下12个病灶中脑干4个,右小脑半球5个,左小脑半球3个;肿瘤大小:4.5 cm3.6 cm

3、7.5 cm8.2 cm;CT表现26个病灶呈大片等、低不均匀密度,边缘欠清晰,3个病灶表现为囊状低密度,边界清晰,所有病灶邻近脑沟轻度受压或不明显,脑室轻度变形或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呈条、片状强化或无强化,小脑1例MRI扫描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呈条片状强化,类似脑梗死脑回样强化,本组25例中,CT误诊为脑梗死14例,误诊为小脑伪影1例。2.2 手术病理所见 星形细胞瘤2级8例,3级13例,分化不良性星形细胞瘤4级4例,均呈肉红色,质脆,血运较丰富,界限不清,其中有囊者,内有较多淡黄色稀薄液。3 讨论星形细胞瘤约占胶质瘤的35%50%,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及任何年龄,以2

4、0岁40岁多见,按肿瘤的分化和间变程度可将肿瘤分为四级,其中级为良性,级为良性过度,级、级为恶性,一般成人的肿瘤多见于大脑半球,常见的症状为癫痫发作、感觉运动障碍、精神改变等。儿童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小脑蚓部,常阻塞或压迫第四脑室引起颅压增高,步态不稳和眼球震颤等症状。典型CT表现:级平扫常为境界比较清楚的低密度或略高密度;级多表现为低、等混杂密度;级、级星形细胞瘤有时无强化,无或有轻度灶周水肿,占位效应常不明显;级、级多为混杂密度,境界不清,水肿多较明显,占位效应较重,多位于脑白质深部,瘤内常有坏死、囊变,有时可有出血。增强CT:级常无增强或轻度强化,部分级、级可呈环状增强,级、级星形细胞瘤边缘

5、强化明显,形态多不规则呈花冠状,幕下小脑星形细胞瘤CT平扫多表现为等密度、低密度或稍高密度,肿瘤常为囊状,囊壁上有实性壁结节,增强示肿瘤不强化或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囊壁呈环形强化。本组25例星形细胞瘤其中发生于小脑半球的8例中有3例为中老年患者,发生于脑干的4例中2例为青年,而发生于幕下者有5例为儿童,就其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与理论不符,并且1例青年患者表现为双侧额叶、右颞叶及左顶叶多发病灶实属少见。有作者称肿瘤周围的水肿程度、占位效应与肿瘤分级相关,级、级星形细胞瘤常占位效应明显,该组病例病理上均为级级星形细胞瘤,平扫均呈等低密度,但无明显灶周水肿,占位表现不明显或轻度占位,无出血,无壁结节显示

6、,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呈条、片状强化。其中14例因CT或MRI强化扫描征象极似脑回强化而误诊为脑梗死。图1 MRIT1加权像右侧小脑半球示长T1低信号(略)图2 MRIT2加权像右侧小脑半球示长T2高信号(略)图3 MRI强化扫描病灶呈条片状强化(略)图4 同一患者CT扫描右侧小脑半球片状略低密度(略) 不典型胶质瘤特别应注意与大面积脑梗死、局灶性脑炎、胆脂瘤等鉴别,脑梗死一般起病急,病程短,主要临床表现为对侧肢体功能障碍,发生在脑血管分布区呈扇形,皮髓质均可累及,急性期多有灶周水肿和占位效应,3周4周后复查,病灶密度进一步变化,边界清楚,水肿逐渐消退,占位效应消失,到慢性期,还可见局部有脑萎缩,

7、邻近脑室脑池扩大等负占位征象。星形细胞瘤起病缓慢,病程长,症状以头痛、癫痫、精神症状为主,一般不累及颞叶表面皮质区,随访随病程延长占位效应出现或加重。局灶性脑炎由感染或变态反应等原因引起,CT上常为不规则低密度,强化不明显或条状强化,一般无占位效应,依临床症状及随诊观察可鉴别。胆脂瘤密度更低,CT值为负值,增强扫描无强化,CT显示造影剂进入肿瘤裂隙内具特征性。通过以上25例不典型病例分析,可提高我们对胶质瘤的CT征象再认识,不要把条片状强化误认为脑回强化而造成误诊。参考文献:1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 吴恩惠.头部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 郎志谨.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诊断及WHO新分类方法介绍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7):5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