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440265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撰写人:_日 期:_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一名词解释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_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_和器官,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

2、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

3、方式称为混播。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由根茎上可产生新的根和分枝。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_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16、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的组合比率(各级土粒相互组合的百分数),又称土壤的机

4、械组成。17、免耕。指不对土地施加耕作措施直接播种或者栽种作物的方法。二填空题1、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环境措施三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2、牧草的起源中心有。欧洲中心、地中海盆地和近东中心、非洲萨瓦纳中心、热带美洲中心。3、影响牧草分布的因素。栽培史、牧草的适应性、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社会需求。4、禾本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期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5、豆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6、种子的预处理。破除休眠、清选去杂、包衣拌种。7、一般而言,确定混播牧草组成配比时应主要根据

5、利用年限、利用方式、成分类别和种数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8、影响牧草生长发育的因素。温度、水分、光照、气体、土壤。9、牧草的生长发育包括种子萌发、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三个阶段。10、牧草的在生长过程中其生长量与时间密切相关,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趋势。11、土壤耕作的措施包括基本耕作、表土耕作,其中基本耕作又包括犁耕、深松耕、旋耕,表土耕作又括浅耕灭茬、耙地、耱地、镇压、中耕和开沟作畦。12、牧草的播种方式包括条播、撒播、带肥播种、犁沟播种。13、饲料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宽行条播、窄行条播、宽幅条播、宽窄行播种、点播(穴播)。三简答题1、简述牧草的类型。答:牧草的类型:(1)按分类系统划分:豆科牧

6、草、禾本科牧草、其他牧草。(2)按生育特性划分:寿命(一年生牧草、二年生牧草、多年生牧草)再生性(放牧型牧草、刈割型牧草、刈牧兼用型)分蘖性(根茎型禾草、疏丛型禾草、根茎疏丛型禾草、密丛型禾草、轴根型豆草、根蘖型豆草、匍匐型牧草)据茎叶发育状况(上繁草、下繁草、莲座状草)依据株型(直立型牧草、斜生型牧草、缠绕型牧草)(3)按分布区域划分:根据地球气候带(温带牧草、热带牧草)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冷地型牧草、暖地型牧草、过渡带型牧草)。2、简述牧草生长和发育的关系。答:生长和发育的关系:牧草的生长发育包括新生器官细胞的分生、分化、增大、定型以及旧器官的衰老与死亡,是由种子植株种子的新旧交替的过程,受

7、特定的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生长是量的积累,发育是质的转变,生长为发育奠定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必然结果,二者交织重叠,相互促进,密不可分。3、简述土壤耕作的具体任务。答:土壤耕作的具体任务:(1)加深耕层,翻转耕层,疏松耕层,改善耕层构造,调节土壤中三相(固、液、气)的比例关系,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建立和恢复土壤的结构性,这是土壤耕作最首要、最基本的任务。(2)处理残茬,翻埋肥料,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分布均匀,土肥相融。调节土壤的肥力因素和肥力条件,并根据有机质的消长规律,调节土壤碳、氮比值,使土壤养分不断释放,改变土壤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的对比关系,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肥力条

8、件。(3)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活跃土壤微生物,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4)平整地面,清除杂草,消灭病虫害,保持田间清洁。(5)为牧草的播种、出苗及生长提供良好的耕层条件。4、简述混播原理。答:混播原理:在选择混播组合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根据草种在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利用对各方都有利的互利共生原理(或生态位互补原理),充分发挥不同草种的优点,实现优势互补。(1)形态学互补原理混播成员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全体混播成员共同构成了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牧草幼苗的活力、生长发育强度、速度和再生方式,尤其

9、是种间、种内的差异是确定混播组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3)营养互补原理:根据不同草种间营养利用特征的区别组建混播群落。豆科牧草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ca、p、mg;禾本科牧草吸收较多的n,豆/禾混播后减轻了对土壤矿质营养元素的竞争,使土壤中各种养分得以充分利用。(4)生态学原理:草地生态系统内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变化,不同的草种只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占据一定的生态位。总而言之,混播时应遵循的原则就是人为选择生态位存在差异的物种组成复杂的群落,使其在对空间、时间、资源的利用上充分互补,减少竞争,实现草地生产优质、高效、持久、稳定的目的。5、简述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形态特征。答:豆科

10、牧草形态特征:(1)根须根系,无主根,以不定根为主。(2)茎禾本科植物的茎具节和节间,节内中空,称为秆。秆多圆筒状,少数为扁形。茎基部数节的腋芽生出分枝,称为分蘖。节间分生_生长分化,使节间伸长。茎大多直立或斜生,亦有匍匐地面或横生土中者(根茎)。(3)叶单叶互生成二纵列,由叶鞘、叶片和叶舌构成,有时具叶耳。具平行叶脉。(4)花花序顶生或侧生,多为圆锥花序,或为总状、穗状花序。小穗是禾本科的典型特征,由颖片、小花和小穗轴组成。颖片位于_,小花着生于小穗轴上,通常两性。(5)果实通常为颖果,稀为瘦果和浆果,干燥而不开裂,内含种子1粒。种子有胚乳,含大量淀粉。6、简述牧草品种选择原则。答:种和品种

11、的选择(播种材料):(1)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温度:一是冬季_低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二是早春返青前异常低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这决定多年生牧草能否安全越冬。降水:生长季降水量及其分布均匀性,决定牧草的栽培方式和生产性能。土壤:在土壤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要选择能适应不利因素的草种。(2)符合建植人工草地的目的和要求。(3)选择适应性强,应用效能高的优良牧草或饲料作物种和品种。四论述题1、简要论述成熟牧草地的管理。成熟牧草地的管理:(1)施肥:氮肥豆科牧草由于具有固氮能力,基本上能满足自身的氮需求,所以在施肥中仅考虑磷、钾的配比;禾本科牧草因没有固氮力,施肥需要综合考虑氮、磷、钾的配比,尤

12、其是氮肥的增产作用更为显著。磷肥对豆科牧草的增产作用显著,施磷可增加叶片和枝条的数目,从而提高牧草产量;可促进根系发育,有助于养分的吸收。钾肥钾在植物养分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参与植物代谢。植物对钾的需要量相当大,任何时候都应有足够的量,而且在持续寒冷的地区尤为重要。(2)灌溉:灌溉方式。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最常见的形式是漫灌,是较为古老的灌溉方式,渗漏损失大,但适合大面积饲草地地的利用,对深根性豆科牧草作用较好。空中灌溉即喷灌或人工降雨,是通过机械设备将灌溉水喷射到空中,降落在土壤和植物上的一种灌溉方式。灌溉时间灌溉时间因牧草的生长发育特性、气候状况和土壤条件而定。灌溉定额灌溉定额指单位面积草地在生长

13、期间各次灌水量的总和。(3)利用技术:刈割。刈割时期豆科以现蕾至开花初期刈割为宜,禾本科牧草以抽穗至开花期刈割为宜。刈割高度(留茬高度)禾本科一般为5cm左右。刈割次数与当地气候、生长季长短和灌溉条件有关。最后一次刈割时间和高度不管刈割几次,每年的最后一次刈割必须在当地初霜来临前一个月前结束,而且留茬应高一些,至少10cm左右,以保证有足够的光合时间和光合面积积累越冬用贮藏性营养物质。放牧。放牧是最经济有效的利用方式,栽培牧草的利用以刈割为主,但在生长季结束之后的秋末、冬季可进行适当放牧,或在刈割不便的地块上可进行放牧。放牧通过粪便的返还对维持草地肥力和牧草生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放牧草地而言,掌握适宜的放牧强度、放牧时间和放牧频率非常必要。每年返青期间要禁牧,这对维持草地的生机非常重要。2、论述新建牧草地的管理。新建牧草地的管理:(1)苗期管护:破除土表板结间苗与定苗中耕与培土(2)杂草防除:农业措施。第页共页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