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4351868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一部分 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 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快建设 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大力加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 也是形成道德情 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 以学生社会生活为 基础,注

2、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 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以学生良 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综合性 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 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 课程 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 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 ; 教学活动 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 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

3、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实践性 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 注重学生在体验、 探究和问题 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 学生的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 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开放性 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有弹 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 庭和社区扩展; 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 不以单一指标评 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二、课程基本理念()帮助学生参与社

4、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本课程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 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 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 成为有爱心、 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 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 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三)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

5、求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教学要 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 选取学生生活中真 实可信的生动事例, 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 帮助他们认识 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 展的生活领域。社会坏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 因素。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 通过与各种要素的 交互作用实现的。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6、 “一条 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 “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 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 “综合 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 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为学生 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 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2、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诚实

7、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 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4、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5、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能力与方法1、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2、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 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 正确的判断,尝试合

8、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 社会公益活动。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 析、说明问题。(三)知识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第 # 页 共 22 页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毎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 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 活的重要影响。3、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4、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的中华民族

9、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 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5、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 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我的健康成长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 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中)1、开展“我能行,你也行”等活动。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 耻心,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中、高)2、结合实例,举行有关善恶、美丑、荣辱 等是非的辨析活动。3、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 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10、体验克服困难、取 得成功的乐趣。(中、高)3、回忆自己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的想法和 表现;讲一件自己或他人克服困难的实际事 例,互相交流。4、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习做有诚信的 人。(中、高)4、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并收集社会生 活中关于诚信的事例,进行比较分析。5、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 宽容和尊重他人。(中,高)5、邀请家长参加以“感恩”为主题的亲子 交流活动,开展“寻找身边同学的长处” “我 想感谢的人”的活动。6,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知道应该爱护自己 的身体和健康。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 常识,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仲)6、从防火、防盗、防触电、防中毒、防溺 水

11、、防雷电等方面,查找有关安全的小常识 和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识竞赛、设置 情境等方式,学习、演练自救自护方法。7、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嗜好的 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高)7、讨论、交流沉迷电子游戏的危害以及抵 制的方法。8、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珍爱 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高)8、从报刊、展览、影视中了解因吸食毒品 酿成的严重恶果,举行有关的主题活动。、我的家庭生活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 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 的感激、尊敬和关心,(中)1、向父母长辈了解他们养育自己成长的事 例,可以结合有关的节日、纪念日

12、,用写信 或其它方式向父母长辈表达感激之情。还可以讲一则自己印象深刻的爱亲敬长的故事。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 习惯。关心豕庭生活,主动分担豕务,有 定的家庭责任感。(中)2、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 选择一些自己可以承担的家务劳动,坚持去做。3,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 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中)3、交流自家与邻里相处的情况,讨论邻里 怎样才能和眭相处。观察自家周边的公共设 施,为合理使用和爱护它们提出建议,做力所能及的事。4、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 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仲、高)4、向父母了解他们从事的工作、家庭经

13、济 来源,通过诸如水电、电信等费用了解家庭 日常开支。5,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 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高)5、组织“与父母长辈沟通”的主题活动, 请父母长辈一起参加。讨论怎样用平和的态 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长辈之间的矛盾。三、我们的学校生活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1、能看懂学校和学校周边的平面图。能利 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平面图以及上学路 线图。(中)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看平面图、 寻找学校设施或周边标志物的活动。2、了解学校主要部门的工作和发展变化, 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2、通过不冋途径,了解并交流学校某一方 面的发展变化。访冋老师或学校其它

14、工作人工作人员的劳动。(中)员,并向冋学介绍他们是怎样为培养学生辛 勤工作的。3、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 不作弊。(中)3、通过游戏,体会时间的宝贵。尝试设计 一周的课余或寒暑假的时间安排,并进行交流。收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4、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 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 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中、髙)4、可以讲述同学们互相关心的事例和自己 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学中常出现的摩擦和 冲突,设置情境,讨论解决的办法。5、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 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

15、责。(中)5、尝试与冋学合作完成一件亊,并在班内 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6、知道班级和学校中的有关规则,并感受 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 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中)6、通过游戏和学校、班级活动,体验规则 的必要性,并尝试制订规则。7、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 体会民主、 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高)7、分析班级民主参与和管理的现状,提出 积极建议。四、我们的社区生活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1、能够识读本地区(区、县、市等)、旅游 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正确辨认区域 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中、高)1、在地图上查找本地区(区、县、市、省) 及省会城市的方位。开展认识地图的活动和 査找地名的比赛。2、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 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 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 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中)2、按主题分组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收集实物(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实地考察 ,并 用报告、图片、实物展览等形式进行交流。3、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 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中)3、观察或访问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 劳动情况,互相交流。4、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