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386016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徐孟基(云南省富宁县田蓬镇第二中心学校)【内容摘要】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在语文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形象、生动的特点,细心地引导学生,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及时校正他们的思想,使学生的身心在语文课堂教学活泼的氛围中得到真正完善。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课 渗透 德育教育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都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新的精神。课程标准总的目标中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

2、的任务。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育人先育德。人们说“文以载道”,小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思想教育的因素,这就决定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高尚的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在课堂中,特别是农村课堂中不能人为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也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枯燥的纯文字训练课。本文就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德育渗透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德育。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必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有

3、古诗、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记叙文、说明文等。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爱祖国、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遵纪守法等,简直可以称为德育的一本“百科全书”。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德育。例如,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这一宝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们还能借助语文教材中蕴藏着的各式各样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诚实的孩子,讲述伟大的革命家列宁小时候去姑妈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后来他主动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写信给姑妈承认说谎

4、的事。在教学中,我借助列宁这一楷模,教育学生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做个诚实的孩子。如通过学习描写日月行星的看月食、海上日出、火烧云;描写山川草木的黄山奇石、桂林山水;描写花鸟虫鱼的荷花、燕子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的情感。再如学习表现智勇双全的王二小,表现劳动美的捞铁牛,学习表现爱科学的数星星的孩子等,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说,教材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一个基本途径。二、妙用农村生活实际渗透德育。当前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急剧提高,而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尤其是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上要么是放任自流,要么是简单粗暴地进行。

5、从而导致了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和熟人面前粗俗张狂、为所欲为,一旦环境改变了,顿时蔫了,什么话也不敢说什么事也不敢做了,甚至千方百计让他说和做点什么也是烂泥糊不上墙。那么从小就要妙用生活实际让孩子得到一定的德育教育。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上完了就让孩子们联想自己在外打工的父亲,他们是很辛苦的,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安心的在学校里读书,到外地去不知辛劳的做工,让孩子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又如,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

6、第18课慈母情深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我让孩子们巧妙的联系自己在家劳作或是在外打工的母亲的形象,感受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语文课中妙用农村生活实际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三、巧用教学方法渗透德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德育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听讲、能说、会写”不仅是小学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也是小学语文

7、课中实现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这三种方法在农村小学最适用。听讲,就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讲授课文内容,认真听同学回答问题。学生在认真听的同时,也就必定要用大脑积极思考:老师为什么这么讲,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回答,从中接受新知识,受到思想教育。因此,这就要求农村语文教师要认真备课,多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农村学生听讲的积极性。能说,就是让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说”表露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认真听了老师讲授之后,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比较正确的回答;有时也可结合学过的课文谈感想、谈体会。说,是培养农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方式。会写。从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方面看,“会

8、写”是有别于“听讲、会说”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心得体会、写读书笔记、写作文,通过对这些写作的抽查或批改,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习作水平、造句的能力和布局谋篇的技巧,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肯定好的、健康的,对学生中存在的糊涂观念认识、不健康思想的流露对症下药,予以纠正、加以正确引导。会写是农村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书面化的语言文字的方式。四、多用故事情节渗透德育。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文章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生活,渗透思想。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向,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因

9、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从而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给学生理清了故事情节“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让学生学会同情。又如,教学月光曲一课,在揭示课题之后,我以贝多芬“听到、走近、弹奏、飞奔”为线索,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然后,扣住核

10、心,层层诱导。在同学们理解贝多芬触发创作灵感和酝酿过程之后,抓住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两个因素:情和景,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五、善用朗读渗透德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并能从朗读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

11、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避免了人为地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 总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一门艺术,一种学问,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必须具备深刻的思考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能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语文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图画。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