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资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808949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复习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复习资料1、文学知识:小石潭记,作者是。朝人2、词语解释: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伐竹取道 以其境过清 乃记之而去 潭中鱼可百许头佁然不动 其岸势犬牙差互 心乐之 往来翕忽 俶尔远逝 凄神寒骨3、句子翻译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4、问题归纳A、段落归纳(一)发现小石潭(二)描写潭水和游鱼(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四)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B、赏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

2、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C、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寓情于景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幽深冷寂,孤凄悲凉D、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作者感情

3、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中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游鱼感到高兴;遇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5、经典训练一、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4、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5、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以其境过清 ( ) 不可名状 ( )6翻译下列句子。(4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佳

6、木异竹,垂阴相荫。 7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 乙文: 8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子城西北隅,

7、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注】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雉堞(zhdi):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毁坏。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平挹(y)江濑(l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

8、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阒(q):静。(xin ):远。状:描述。丁丁(zhn zhn ):棋子敲击声。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1)水尤清冽( ) (2)不可具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译文: 11文段理解

9、。(6分)(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 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 ”。(3分)(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 四、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l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

10、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选自浣花溪记)注玦(ju):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琅(lng gn ):像珠子的美石。潆回:水流回旋。委:聚集。荠(j):荠菜。舁(y)夫:轿夫。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译文: 1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答: 1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