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797801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更是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发现求周长的的一些规律和方 法。在引进周长的概念时,正对小学数学枯燥乏味,我就带学生走出班级,到学校的水池旁边。我提问“你知道这个水池一圈有多长吗? 你知道怎么测量吗”水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马上就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 了。等学生知道了绕物体一圈的边线就是周长时,我再引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上就轻而易举了。

2、有的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就采用上面的方法,把 4 条边全部测量一遍,再相加,他们自己也觉得很麻烦。在这时,我就要学生想想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 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是两条长加两条宽,也有学生总结是长加宽的和再乘 2,在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答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 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 2案例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熟悉篮球场吧。2、出示篮球场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师:从图中你知道了

3、什么?生:(回答从略)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 1:沿着篮球场的边线走一圈,走了多少米?生 2: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3、自己动手算一算。4、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5、全班进行交流。生 1:28+15+28+15,我是一条一条加起来的。生 2:28+28+15+15,我是二条长加上二条宽的。生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我二条长 是用乘法算的。生 4:28+15=43(米) 432=86(米),我上台来说明,指着图说 出来。师:你喜欢哪种算法?说说你的想法。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呢?6、试一试:一

4、条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是25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1)学生试做。(2)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做法。反思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研究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观察、思考、计算、讨论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并掌握的。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自己来选一选,来感悟体验哪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好,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有利于

5、学生实现算法的优化,有利于对长方形 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直接放给学生试做,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发现、探索、 研究的机会,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可能有以下几点:一、引导同学借助已有的图形周长的意义,理解掌握周长的计算 方法。图形周长的意义是同学已有的认知基础,更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核心,只有抓住这个核心,引导同学从周长意义动身,去反思、解释,才干形成科学的知

6、识结构。如:同学在交流周长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同学围绕周长意义来进行辨析,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再如:第二个练习,当多数同学出现 4723=16 这种方法之后,和时引导同学借助周长意义来发现问题。这样,通过以上活动,协助同学理解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同学不只知道怎样计算,还知道为 什么这样算。从而形成牢固知识结构。二、在关键地方创设问题,引发同学的思维,激发同学学习兴趣。本节课,注意在关键地方创设问题。如:“仔细观察情境图,图中都有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是知识的生长点;“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先求什么?”这是知识的转折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和时协助同学分析问题。

7、再如:出现(48)2 这种方法时,引导同学说出括号里要求的是什么?在重点处协助同学理解方法。再如:“猜猜看,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 厘米,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在同学思维容易混淆的地方,创设问题,激发同学认知抵触。引发同学探究学习的兴趣。最后一题“你能根据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吗?”在同学思维受阻的地方创设问题,为同学思维指明了方向。正因为能在关键处创设问题,能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同学学习比较投入,为同学学习方法奠定基础。三、重视同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提高同学学习的能力。本节课,在引导同学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注意先让同学独立考虑,

8、在同学有了想法的基础上再引导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点拨,协助同学理解计算方法,思维发生碰撞。如:探索周长计算方法时,先让同学独立考虑,当同学有了想法,和时交流,再借助周长意义来判断理解掌握方法。再如:练习一,先猜一猜,找准问题,然后验证,找到答案,再解释原因。“为什么拼成大长方形后周长是 20 厘米,而不是 24 厘米呢?你是怎样想的?”同学发现,这两个宽已经不是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了。发展了同学的思维。正因为有了同学独立考虑,同学才有言可发,正因为有了教 师的点拨,同学认识才比较到位。四、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逐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如:练习一,问题一从先求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入手,再验证,最后通过拼生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对比,发现减少的越多,剩下的越少,反之减少的越少,剩下的越多,渗透一种函数思想。再如:练习二,是一道发散思维题,是一个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同时发散同学的思维;后面多题一解,发展同 学概括能力,同时体会转化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