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717838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中学教育学(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2一位教育工整理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3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A教学策略B教学原则C教学手段D教学形式4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A民主型的领导方式B权威型的领导方式C“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D“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5活动

2、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A观念和制度B精神或观念C组织和制度D物质8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A布卢姆B布鲁纳C杜威D桑代克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B行政工作C人文工作D后勤工作10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有()。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11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

3、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斯巴达D雅典1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13品德是()。A自然现象B生物现象C个体现象D社会现象14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1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卢梭C夸美纽斯D诺笃尔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方法有()。A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B树立榜样C严格要求D反复实践2德育的形式有()。A家庭德育B学校德育C社会德育D社区德育3直观教具可分为(

4、)。A实物教具B图形教具C模型教具D模象教具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演示法5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个阶段是()。A确定课程目标B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C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D根据目标评价课程6广义的教育包括()。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社区教育7学生文化的功能特点有()。A过渡性B非正式性C多样性D互补性8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有()。A内发论B外铄论C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D性善论9素质教育倡导建立的师生关系是()。A平等B和谐C互助D民主10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过程有()。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D组织教育活动三、是非

5、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思想和为谁服务的问题。()3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从国家或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可以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或者是具体的。()5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6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指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等书面形式的材料。()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

6、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8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9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10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1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12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1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1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5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四、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一)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在体育课上表现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

7、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点评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句子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不定项选择题A限制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B没有敏锐地捕捉教育细节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D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二)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1你认同老师的这种做法吗?()单选题A认同B不认同2

8、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有何依据?()不定项选择题A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B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C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D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3这些教学方法有何可取之处?()不定项选择题A学生学会掌握事物之间的了解B让学生学会开动脑筋C让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D让学生学会意义识记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这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观点。2D【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整理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3A【解析】教学策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4C【解析】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

9、方式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5B【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6B【解析】只有领会了知识,才能很好地巩固与运用。因此,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7B【解析】精神或观念体现了学校的主导思想,所以是校园文化的核心。8C【解析】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9A【解析】学校的其他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因此,教学是学校的中心。10A【解析】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将班级管理分为常规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包含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

10、用。11D【解析】古希腊半岛有两个奴隶制国家斯巴达和雅典,由于地理的、政治经济的原因两者的教育体制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与方法也不同,题干指的是雅典的教育。12B【解析】少年期是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少年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很低,所以是“危险期”。13C【解析】品德是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14B【解析】卢梭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认为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越好的教育。15D【解析】由教育学理论可知,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诺笃尔普。二、多项选择题1ABCD【解析】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方法有: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榜样、严格

11、要求和反复实践。2ABC【解析】德育的形式主要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3AD【解析】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实物教具和模象教具。4ABCD【解析】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5ABCD【解析】泰勒原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6ABC【解析】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属于广义的教育。7ABCD【解析】学生文化的特征主要是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和互补性。8ABC【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

12、典型观点有三种:内发论、外铄论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9ABCD【解析】素质教育倡导建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和民主的。10ABCD【解析】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过程有: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三、是非判断题1【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2【解析】略。3【解析】略。4【解析】从国家或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只能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而不可能是具体的。5【

13、解析】略。6【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7【解析】分组教学与班级授课制比较有其优点,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分组教学在管理上不如班级教学的管理方便,从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所以不能说分组教学就比班级授课制优越。8【解析】略。9【解析】略。10【解析】错在只看到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的了解,而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和完善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而品德形

14、成过程是一种人的发展过程。两者不是一回事。11【解析】(1)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2)一个国家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12【解析】(1)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2)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13【解析】(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2)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环境的配合,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发挥主导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14【解析】(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