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语文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57667642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4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语文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语文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语文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语文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语文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语文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语文Word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泉州市 2024 届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质量监测(三) 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公共考古是查尔斯麦克基姆西在其同名专著中最早提出的,用以定义考古学家代表公众并在公众的支持下记录并保存受到开发工程威胁的考古遗存的相关

2、工作。这个观点在美国大受欢迎,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却并未得到广泛认同。 在我国,同样存在着到底是“公共考古学”抑或是“公众考古学”的讨论。 不过,这种讨论并不影响公共考古是为了让考古学可持续发展以及考古成果惠及更多民众的终极目标。讨论公共考古的内涵和外延, 必然会涉及对这一考古学分支的特征认知。 公共性是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 它强调的是作为全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回归“公共领域”,成为具有社会公共属性并且能够被公开、共有和共享的资源。公共性体现得越充分,就越能促进政府、机构、专家和民众之间的共赢,也越能实现公共考古实践的初衷。在当代中国,公众对于考古本身的学科价值没有什么质疑,甚至还表现

3、出异乎寻常的热情。 然而,公共考古各方对于涉及教育性的具体问题的讨论并不热烈。 公共考古教育性之所以重要,部分与公共性相关联,部分则与考古学科本身的专业性及复杂的术语系统有关,再有就是很多考古发现与现代生活缺乏直接联系, 让人们缺乏理解这些物件功能和内涵的具体情境。 毫无疑问,文博机构和考古专家应该是公共考古教育的主要组织方。 然而,他们在这方面的主体责任履行却并不乐观。不少考古专家会认为发现古代遗存并进行研究、 阐释才是他们的核心任务,公共考古只是顺手而为或者可为可不为之事。考古学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多维联系,绝不仅仅是考古学家的事。 变考古学家的“他们的公共考古学”为公众的“我

4、们的公共考古学”, 支持具有一定考古基础知识的媒体、社会团体和民众开展公共考古活动, 才能让考古学获得坚实的公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支持,也才能真正实现公共考古的终极目标。相比于博物馆多样而丰富的对公众进行研究的成果,公共考古领域对于公众本身的研究要薄弱得多,这一点,从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贫乏的情况中不难获知。 不能透彻了解公众,公共考古就无法形成准确的“客户”画像,当然也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公众的广泛参与是公共考古更好实现目标的基础, 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和鼓励方方面面的力量为公共考古作出贡献。(摘编自魏峻公共考古:关键特征与未来发展)材料二:夏文化考古融入近现代普通公众的视线中,经

5、历了一段丰富的变迁过程,夏文化公共考古的传播实践,至今仍处于进行时。夏代长期作为学者和公众对信史、神话分析认知的关键点,相信夏王朝的存在,相信夏文化可以寻找, “夏王朝信史说”成为学者、 广大群众共同的重要认识基础。 自 2000 年夏商周断代工程 19962000 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 发表后,无论是学界还是社会公众,都意识到了夏文化探索尚处在一个争论的阶段。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研究了近四十年的二里头文化仍是一大焦点,而二里头遗址作为目前为止夏文化探索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 出土遗物最丰富、等级最高、 生产力水平最先进、 时代特征最明显、性质最明确的都邑遗址,是夏文化少康中兴至商汤灭桀时期

6、的重要代表,在社会公众面前基本成为了夏文化代名词。近十年来,新兴的媒体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给夏文化公共考古提供了传播的良好平台。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考古中国项目处于进行时, 国家经济文化水平以及对文化遗产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夏文化研究也在公共考古领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当下的夏文化公共考古实践,都有向受众传播信息的目的,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的一个显要作用就是用历史叙事唤醒了公众对夏王朝的“历史记忆”,历史叙事的方式又分为两种: 文学叙事与考古叙事。文学叙事也可以称为文献叙事,文献史料被当做一种“文本”,以强调其背后的社会情景与个人感情。 这种文献叙事可让后人得到相对完整的历史记忆。 考古叙事则是

7、公共考古传播的最直接叙事手段:具体的考古遗址、物质遗存,它们出土的样貌指向某个瞬间,相对于文学叙事,它没有连续性,因而如果仅以考古叙事去描绘一段历史,它所唤来的“历史记忆”是破碎的。公共考古中的考古叙事还有一个特点指向性。可以说,公众关注考古的最直接需求就是它的指向性。 因为出土遗物可以作为历史问题的直接解释。 夏代作为一个历史难辨的时期,它神秘莫测,需要一种拨云见日的指向:二里头遗址就是夏王朝的遗址,绿松石龙、 青铜爵是遥远的夏王朝产物这种指向性是公共考古的一个前提。既然学界探索夏文化仍在进行中,二里头等考古学文化和夏文化的关系尚有争议,文学叙事夹杂了浪漫主义民间传说,考古叙事又要确切的指向

8、性,那么该如何保证“文学叙事”以及“考古叙事”下公共考古的科学性呢?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将叙事内容与考古科学性先置于二元对立的状态,必要的科学性是公共考古传播的一个特征,而且很多时候,它们并不冲突,考古学本身也是一门“解释”的学问。 事实上,遍迹中国的大禹陵、 禹碑、 禹迹,如果都需要考古学解释,这的确是学术求真严谨的显现,但对于公共考古这一社会事业却是无味的。 公共考古事业更需要一种人文关怀, 尤其对于夏文化这一特殊的存在,夏文化公共考古就是要去唤醒民众对夏代的“历史记忆”,将其以文学叙事呈现出来,更能使夏文化升华出人文情怀下的意义与价值取向。夏文化作为民族的宝贵遗产,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9、加大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有利于构建接地气的中国上古史。(摘编自黄乐天、侯卫东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传播)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公共考古学”和“公众考古学” 虽是考古学的不同分支,但其终极目标之一都是要让考古学得以可持续发展。B. 虽然公共考古教育性是重要的,但涉及公共考古教育性的具体问题并没有引发公共考古相关方面的热烈讨论。C.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项目,这些科研项目对夏文化的探索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D. 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大夏文化公共考古的传播,不仅有利于我国民众,还可以惠及世界民众。1 (3 分) A【试

10、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和 C 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A。A 项,来源于材料一。材料一第 1 段指出,“在我国,同样存在着到底是公共考古学 抑或是公众考古学的讨论。不过,这种讨论并不影响公共考古是为了让考古学可持续发展 以及考古成果惠及更多民众的终极目标”。材料一第 2 段指出,“讨论公共考古的内涵和外延, 必然会涉及对这一考古学分支的特征认知” 。可见,“公共考古学”和“公众考古学”只是对 公共考古理解的不同,并非是考古学分支的不同。故 A 项不正确,是本题的答案。2. 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

11、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公共性一旦得到充分的体现,就能促进多方的共赢,实现公共考古实践的初衷,所以公共性成为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B. 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就能保持夏文化研究高速发展的态势,使夏文化成为宝贵遗产。C. 考古叙事是公共考古传播最直接的叙事手段,但以它来描绘历史只能唤来破碎的“历史记忆”, 因而它是缺乏连续性的。D. 只有避免将叙事内容与考古科学性置于二元对立的状态,才能使公共考古在保证学术真实、严谨的同时,也具有趣味性。2 (3 分) 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和D 级。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

12、容,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D。A 项,来源于材料一。材料一第 2 段指出,“公共性是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 公共 性体现得越充分,就越能促进政府、机构、专家和民众之间的共赢,也越能实现公共考古实践 的初衷” 。可见,选项前半部分说“公共性一旦得到充分的体现,就能促进多方的共赢,实现 公共考古实践的初衷”是正确的,但选项前半部分与“公共性成为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之 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公共性是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 ,这是既有的事实。故 A 项说法不正 确。B 项,来源于材料二。材料二第 1 段指出,“国家经济文化水平以及对文化遗产重视程度 不断提升,夏文化研究也在公共考古领域进入了高速

13、发展期” 。据此可以推断,“国家经济文 化水平以及对文化遗产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与“夏文化研究也在公共考古领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存在关联,但选项把这种关联说成是充分条件的关系,缺乏依据。另外,材料二最后一段 提到“夏文化作为民族的宝贵遗产” ,可见,夏文化本来就是民族的宝贵遗产,并非是建立在 “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这一前提之下。故 B 项说法不正确。 C 项,来源于材料二。材料二第 2 段指出,“考古叙事则是公共考古传播的最直接叙事手段:具体的考古遗址、物质遗存,它们出土的样貌指向某个瞬间,相对于文学叙事,它没有连 续性,因而如果仅以考古叙事去描绘一段历史,它所唤来

14、的历史记忆是破碎的” 。 由此可 见,考古叙事作为公共考古传播的最直接叙事手段,相对于文学叙事,它是没有连续性的,正 由于没有连续性,所以仅以考古叙事去描绘一段历史,它所唤来的“历史记忆”是破碎的。选 项把这一因果关系倒置了。故 C 项说法不正确。3.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二“文学叙事”特征的一项是(3分)A. 首都博物馆在妇好墓复原沙盘前配备11台“VR眼镜”,帮助参观者清楚地观察妇好墓上下6层、深达7.5米的虚拟考古发掘现场。B. 海昏侯刘贺一书以文献记载的刘贺生平为线索,结合出土的文物,详细解说了汉武帝晚年至汉宣帝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C.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原了高县半边寺摩崖石

15、刻等考古现场,并在游戏体验区设置了文物归宗、文物探踪和文物复原等游戏。D. 央视纪录片殷墟嵌绿松石甲骨让殷墟甲骨上的文字“跑”了出来,成了会活动的动画小人,演示了商人一天的生活劳作场景。3 (3 分) 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推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最能体现材料二“文学叙事”特征的一项,答案是 B。材料二第 2 段指出,“文学叙事也可以称为文献叙事,文献史料被当做一种文本 , 以 强调其背后的社会情景与个人感情。这种文献叙事可让后人得到相对完整的历史记忆” 。B 项 最能体现“让后人得到相对完整的历史记忆”这一“文学叙事”特征。因此,B 项是本

16、题的答 案。4. 二里头遗址“是夏文化少康中兴至商汤灭桀时期的重要代表”这一研究结论,对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有什么意义? 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4分)可夯实“夏王朝信史说”这一共同认识基础,使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内容更具科学性。可唤醒公众对夏王朝的“历史记忆” ,推进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评分说明】考生应基于二里头遗址“是夏文化少康中兴至商汤灭桀时期的重要代表”这一研究结论 组织答案,否则不给分。考生应围绕对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的意义进行分析,否则不给分。考生答案没有分点或者分点标准不清,答案意思混乱交叉,应酌情扣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