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1讲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57666650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第1讲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第1讲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第1讲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第1讲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第1讲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第1讲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第1讲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 第1讲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考点一 细胞膜的功能问题探讨: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用它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 细胞膜【也叫质膜】作为系统的边界能控制物质进出,使细胞内环境稳定,有利于物质能量代谢和细胞生长发育,真核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没有细胞膜则无细胞。一、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膜的出现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的相对性)【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性)】细胞膜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的

2、验证保证了细胞正常代谢活动的进行 。【注意:决定细胞膜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蛋白质有关,与磷脂也有关(相似相溶原理)】应用: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莲出淤泥而不染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注意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交流)化学物质传递(间接交流):信息分子如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神经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随血液(血液运输或体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注意神经递质可以体液运输(组织液),但不可血液运输】直接接触:相邻两细胞接触传递。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等

3、(思考:病毒侵染细胞属不属于?) 通道传递:如,相邻两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胞间连丝的作用: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注意:(1)细胞膜其他的功能: 保护细胞、参与细胞的运动、分泌等(2)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数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3)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如:胞间连丝,性激素的膜内受体(注意:糖蛋白是受体,受体本质可答糖蛋白,受体还有些是蛋白质)(4)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答具体的受体)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拓展1.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1)可酶解法除

4、去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 (2)果胶属于多糖,由多种单糖缩合而成(3)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合成半纤维素),有水生成主要功能:支持和保护 特点:全透性,无生命活性,伸缩性小(所以不是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拓展2.细胞膜功能的探究(1)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验证(2)识别功能的验证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结合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糖蛋白的作用)考点二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一、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材料一:1895年,欧文顿,凡是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容易穿过膜。提出假说(需要验证和完善):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相似相溶原理)材料二:20世纪初,科学家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然后进行化学分

5、析。化学分析表明: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 其中磷脂含量最多 。 磷脂的一端为亲水的头部,两个脂肪酸一端为疏水的尾部。 拓展:细胞膜的制备 【新教材已删】(1)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排出,(无细胞器,包括核糖体也没有,无氧呼吸供能),为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人的红细胞能存活120天。(2)步骤:取少量红细胞(生理盐水)稀释液,制成临时装片,先低后高倍镜下观察1(正常形态,圆饼状),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引流法),观察2细胞的变化(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注意有两次观察)(3)进

6、一步获得较纯净细胞膜的方法?离心、过滤。 (纯净的红细胞膜又称血影,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血现象)材料三: 1925年,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提取出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磷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解释)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成2层材料四: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由于人们已发现了油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会降低。) 推测:细胞膜出含有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生活实例:“洗衣粉会伤手”) 以上材料得出: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磷脂

7、(最丰富)、胆固醇(动)、糖脂)约50%,和蛋白质约40%。少量糖类(多糖)2-10% 二、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1、罗伯特森的实验和模型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的结构:(暗亮暗)提出: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是静态的对称的结构(“三夹板”“三明治”式结构) 受到质疑2、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荧光标记实验)1970年 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荧光标记,37,温度会影响分子的运动)(思考: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可否?)实验证明: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的结构特点)(注意:此实验只是证明蛋白质有一定的流动性)注意:生物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性

8、)的基础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与判断方法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细胞完成物质运输、生长、分裂、运动等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3、1972年辛格和尼克尔森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亚显微结构)基本内容:(1)细胞膜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2)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3)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

9、的。】(体现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小结1:细胞膜的几个特征:(1)镶嵌性:膜的基本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镶嵌蛋白质(如受体蛋白,载体蛋白,酶蛋白等)构成的。(2)流动性: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可以流动,与物质运输、细胞识别、细胞融合、细胞表面受体功能调节等有关。(3)不对称性:膜两侧分子性质和结构不同(4)蛋白质极性:多肽链的极性区突向膜表面,非极性部分埋在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故蛋白质分子与水和脂溶性分子均具有亲和性。小结2: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 (不对称不均匀分布) (1)分布:镶在表面 嵌入里面 贯穿(2)功能:载体运输,构成膜的结构,受体蛋白接受信息,酶催化,胞间连丝 (注意:通道蛋

10、白参与协助扩散(不变形),载体蛋白参与主动运输(会变形)小结3:关于细胞膜上的糖类(判断细胞膜的内侧和外侧)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利或有害)、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糖蛋白:保护、润滑、识别、免疫、血型决定糖脂:识别等 思考:细胞器膜一般不含糖类(为什么?)小结4:科学方法:提出假说 课本44页拓展:(1)细胞的不同时期,细胞膜的成分和含量会发生变化。(2)细胞癌变时,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主要是糖蛋白(数量)减少(种类不一定减少),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3)鉴定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的方法:双缩脲试剂或蛋白酶 鉴定细胞膜中的脂质的方法:溶脂剂 鉴定细胞膜中的糖类的方法:用水解糖类的酶处理后加斐林试剂 (必修1 P46 拓展应用2改编)如图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其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在脂质体中,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被包在双分子层中,脂溶性的药物被包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试卷第5页,总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第1页,总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