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华附学长对高考复习学习的一些看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709214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华附学长对高考复习学习的一些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华附学长对高考复习学习的一些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华附学长对高考复习学习的一些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年华附学长对高考复习学习的一些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年华附学长对高考复习学习的一些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华附学长对高考复习学习的一些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华附学长对高考复习学习的一些看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些想法 高考刚刚放榜。HFer们逐渐开始得知一些消息:我们2013届的重本率似乎猛跌,而来自华附的极其拔尖的高分考生仿佛还没有出现。6月26日出版的本地报纸,其中所有关于高考的版面里并没有多少关于华附的内容;反而是微博上省内其他学校喜讯连连,令13届的华附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尴尬与失落。虽然正如黄级长所言,这些数据不尽如实,但这还是给我们一种 “当头棒喝” 的感觉。我所在的三班,分数出现断层,两级成绩均向中间明显靠拢,总体状况(尤其是原来的高分层)令人有些失望甚至痛苦。这让我想起挺早的时候,我们班的生物老师很严肃地向我们指出这一届是一个转折点;如果我们能扛住,或许学弟学妹会有更大的信心在取消保送

2、的政策下重新启程,继续华附的辉煌。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考得好像确实不是很好,很多学校都已经逼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我们。我很希望大家,特别是准高三的学弟学妹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下面的一些想法,大体是建立在这样几个前提之上的:第一, 我们这一届中考招生时分数确实比省实低了1分,但这肯定不能成为一个借口;第二, 我们的确拥有更加全面的素质、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多样的能力,然而我认为一个稍好一些的分数或许能给我们赢得更高的平台,以使我们能充分地把这些优势加以发挥。用高三一年的时间换取一个不错的平台,我认为还是值得的;第三, “我们是素质教育,考得比别人低那么一点是正常的” 这种想法,我认为不能说

3、是正确的,因为高三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完全可以暂时放下对 “素质教育” 的希求,而转到全身心的备考当中,另外就是分数当中或多或少还是体现了一些“素质”的;我们即使再鄙视分数,也不得不参与进这个游戏当中;第四, 我绝无否定母校素质教育理念的想法,华附的教育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其他同龄人所不具备的特质与能力,这一点大家都无比赞同。只是或许我们在自身定位、自身认识以及备考心态上存在一些小小的问题。比如,华附人的“傲气”,偏高的定位,浮躁的氛围,等等。作为一个刚刚亲身经历过高考的学长,我深知高考这种东西的不确定性,或许可能是我们这一届集体被黑了,才弄得有些“惨烈”。不过,我们自身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在

4、没有了保送的明年,以这样的复习备考,华附能不能重整旗鼓、延续辉煌?正是出于对母校的关切与感恩,我们才会开始反思,试图指出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很多学长学姐都向我们严肃提出过的问题。敢于审视自己、坦诚地对待自身的不足,这应当是华附人的胸怀。借用蒋方舟的一句话,“聪明人不会被考试玩弄”,能玩能学能考,这或许是在这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华附人努力的方向吧。“素质”固然非常非常重要,但是在这大环境下,我们应当可以用尽可能短的时间、以尽可能少的对兴趣与个人发展的牺牲,赢得这场分数的游戏。下面开始谈谈想法。(由于本人目光比较局限,描述情况可能有偏颇之处,还请谅解)贯穿我们三年甚至六年华附生活的,就是是大家所说的

5、“傲气”。从军训入学教育开始,这种心态已经开始形成了。记得我军训的时候真的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华附的学生肯定是have a promising future,甚至仿佛看到什么MIT的影子了。我相信可能每个同学都有类似的感觉。这有它的好处,即会让我们一开始进华附就充满奋斗的动力。但我们,以及我们的学长学姐,回头看的时候更多地提出了另外一种看法。这种对理想的憧憬开始演变成“优越感”,我甚至听说过 “在华附,学得好就上清华北大,学不好就上中大” 的说法。这种说法离实际情况相距甚远!这样的 “优越感” 使得我们从 “我能够比别人更强” 歪曲成 “我只要在华附就能够比别人更强” ,而这后一种想法,我认为是绝

6、对不应该被我们带进高三,甚至高二的。 ”傲气” 与 “优越感” 确实让我们有些看不清现实并容易做出偏差的估计,包括对于进入理想高校所需要的努力程度的估计。年复一年的高考的辉煌,让我们学会了 “为别人而骄傲” ;每年几十上百个清北复浙交人科,尤其是那三十余个清北,让我们尤为自豪。但是那是学长学姐的成绩!他们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自己未来的成功!更现实一点地说,这三十几个清北的学长学姐,几乎都是凭借优异的竞赛成绩得以进入最高学府;即使他们之中有人有着傲人的高考分数,很大的因素也在于他们没有太多压力,因而能够发挥出不错的水平。而对于在华附学生中占绝大多数的高考党而言,这些,与我们高考党并无太多的关系。为校

7、友感到骄傲是一种必须的母校情感,但是无限地放大这种情感而使自己错误判断达到这一目标的难易程度与努力的付出多少,也确实不够理性。对于很多同学而言,三年华附生活,可能会造成一种矛盾的心理:自己的现实与理想越来越远,而上述的 “优越感” 却没有什么减少。这会造成我们自身定位的模糊与偏差!是的,我们的确非常优秀,但并不代表着别人、别的学校不优秀、不进步。华附的同学,可以拥有很大很大的梦想,但或许应当放下一些 “傲气” ,踏踏实实地做出努力,真真切切地有一种危机感,并甘于、勇于经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下面就是关于高三备考的一些想法。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主动性的缺乏,以及 “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的 “等待观念

8、” 或 “拖延的习惯”。华附,历来都为同学们提供了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至少在我看来,没有太多的作业逼迫(高三肯定有一些),留给自己使用的时间真的非常多。高一高二自然可以轻松一些,但到了高三备考时,再希望宽松一些便是有些 “不识时务” 了。对于很多同学而言,高一高二的时候某一科,或者某一科的某一大块知识,自己掌握得确实不怎么样,却总是懒得补回来有人会开始想,嗯,学着学着自然就好了;或,反正高三还要复习的,不用怕;又或,这个不是重点,没关系这就是主动性的缺乏。你是华附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一切高中知识你自然而然地就能顺理成章地全部掌握。又比如在高三一轮复习时,有些同学对某些知识仍然不能熟练掌握,但想着

9、还有二轮,有大把大把的巩固练习,还有三轮然而你终究会发现当你还没开始对付它的时候高考可能已经在眼前了。相似的就是 “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的拖延习惯。记得四校联考出分后,华附考得不怎么好,优势极其微弱。当时老师们说,华附的一轮复习还没完全结束,知识还没构成系统,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我们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我个人认为这话一半是安慰一半是真的,我非常希望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但我们的同学都深深感受到了来自省内各校的巨大压力,我认为我们不能总是以 “潜力” 或 “以后” 来搪塞自己,而同时不愿意承认他校所取得的进步。高一高二的时候,很多同学自知或不自知地怀有这种心态,这或许还可以理解。但到了高三,这种想法

10、是可怕的。这就涉及到下面一个问题:”被动备考” 。高三期间不少同学采取的复习策略大概就是:老师讲什么我就做什么,老师发什么练习我就把它做完,仅此而已。我的理解是:这种策略就叫做 “被动” ,说狠一些,它大概能让一个成绩中等的同学最终能上中大。对于高考备考这一块,华附有强大的师资、稳定而高效的训练方式、高质量的练习题库,这一点毋庸置疑。问题在于,如果你只是听了课、参加了周测、认真交了作业,就能达到你的目标么?我个人给出的答案是:不行!备考是整个高三共同进行的一件事,但具体到知识以及方法层面,每个人自己的备考过程只是这个人自己的事情。因为每个人情况千差万别,从对不同知识掌握能力的不同、复习效率的不

11、同,直到考试技巧的不同,等等。老师只能给我们一个比较宽泛的、适合全体学生的备考框架,而必须由我们自己往里面填东西!这样说起来仿佛学弟学妹们都觉得很可以理解,但实际上能做到 “自己填东西” 的人,至少在我所在的创班, 不超过一半。这中间或许有能力的因素(对付不完硬性的作业),不过我认为老师都是可以沟通的,你要让老师了解你的实际情况,你才能获得主动。具体一点,就是很多人并没有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或者思考的时间太晚。你希望用怎样的方式实现你的大学梦想?自招、保送、校推还是高考?为此你需要怎样分配你的时间?自己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你最适合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复习、归纳、总结,以求用最少的

12、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你做归纳的方式是否适合应付考试?你对复习有没有阶段性的、分科目的具体安排?时间不允许时你如何做出复习侧重点的取舍?老师发给你的练习对你的效用有没有、有多少、在哪里?你所做的每一份练习,是否都能带给你实际的收获?老师发的练习并不是备考的全部。我们应该做的是,将这些练习用来补足自己的弱势、巩固知识,而不是让它们统治你的宝贵时间。若不进行思考便开始勤奋地对付练习,这就是被动备考,那么时间付出与回报是极其不成正比的。当然这不能成为我们拒绝练习的借口。被动备考极易导致复习不成系统,知识体系搭建失败。这就是下面一个问题。高三复习的系统性不强,这是我们考后、出分前便已经取得的共识。我想这

13、与华附的复习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关系,不过鉴于这个课程已经实践过三年,其曾经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因此我们还是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点原因。上面说过,是被动备考。每天被动地应付这些练习,自然就不可能去梳理反思;不知道自己到底缺什么需要什么,搭建起的知识框架自然有极其脆弱之处。老师发给我们一大堆练习,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希望我们借这些练习构建知识体系、填充内容,不过我们的同学似乎不全具备这种能力。加上老师对此的引导确实不算多,造成的结果就是知识凌乱、相互缺乏联系,总有一天会让人崩溃。所谓系统性,我认为是能了解某一科目高中知识的总体内容框架,能在知识点间找到相互的关联(但请不要强加关联!),能在运用时有所联想、

14、变通。可能我表达不清楚具体方法层面的问题我不好多说,也没这个水平去说。不过我们确实很希望学校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同学们能自己有意识地体会一下这个问题。在复习课程设置、尤其是二轮复习的方法上,我们是不是存在某些问题?我们作为学生可能无法有太多的思考了。其后,最重要的因素大概就是浮躁的心态。这是难以表达的一种感受。很多人都在膜拜大神,其实正如一位师兄所说,在华附,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大神是怎样成为大神的。或许仅仅只是早上早来一点,晚修前早来一点,且到了教室后安安静静,不随便聊天罢了。我所在的班级,长期有着比较明显的浮躁心态,直到最后三十天,因为一次班会,才有了很大的改变。表观表现大概就是,在下午下课后

15、、晚修前比较吵闹,晚修时不少同学走动或做着与复习毫不相干的事情,每个人都极易受到干扰,等等。我想浮躁可能可以分为两种:集体的浮躁氛围,和个体的浮躁心态。集体的浮躁氛围即,看着倒计时牌一天一天地变化,只是在哀叹时光飞逝而在下一刻又有说有笑地翻起杂志。在浮躁的集体环境下,我们容易丧失一些毅力和斗志,容易把晚修时间极其不科学地分配,刷题的效率也会十分低下。若要找出什么原因,可能还是高一高二所习惯的宽松环境以及不甚理性的优越感吧。个体的浮躁心态,即看似刷了很多题,但思考完全停留在表层,对答案时极其麻木,对完答案完事,没有发挥出一份练习题的最大功用。具体一点,就是我们常见的 “大概就是这样”、”差不多”

16、 、”因为其他三个选项错了所以剩下这个对了”、”这种题我肯定不会做”,等等。每天刷了一些题就觉得自己这一天有所收获有所进步,这样的想法也是一种浮躁。自己给自己规定了任务而不加以落实,又是一种浮躁。这样的心态,在身边的同学里确实出现得很多很多。有些在华附学习了六年的同学指出,华附的风气变了,变得没那么踏实、变得有些固步自封、玩世不恭。对这个我没有发言权,但我在身边的人、高一高二的一些学弟学妹之中也稍稍看到了一些这样的意味,我自己也可能难以逃离这样的集体状态。可能我比较迟钝,风气什么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大家都太浮躁了,完全能够自己思考的东西却只知道问老师,踌躇满志地制定计划而最终流于形式,考试失利后不懂得冷静反思,到了该利用一切时间的冲刺阶段却仍然以”适度放松”为借口做着各种各样自乱阵脚的事我们希望克服浮躁的情绪,不仅仅是为了功利的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