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未成-人保护工作汇报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6689111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浪未成-人保护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流浪未成-人保护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流浪未成-人保护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流浪未成-人保护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流浪未成-人保护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浪未成-人保护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浪未成-人保护工作汇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浪未成 - 人保护工作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严格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救助、文明管理、热忱服务,扎实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 较好地保障了他们的生存、发展和受教育权 , 有效扼制了流浪未成年人乞讨和违法犯罪行为,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淮安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我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自 XX年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始终坚持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作为救助管理工作的重点,以救助保护为导向,思想教育为手段,回归主流社会为目的,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新途径,

2、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现有两家救助管理站(即市救助站和区救助站),其他县(区)救助管理工作均依托民政局开展。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90 余人次 ,其中,流浪未成年人 113 人次 , 占救助总人数的 11%。具体做法有:(一)不断创新救助方式,拓宽救助保护渠道。一是利用现有救助资源设置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室。我市建立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与救助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开辟了专门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区, 安排专人照料、教育和管理。 每一个流浪未成年人进站有登记, 出站有记录,护送有专人,交接有手续,并使用民政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登记相关

3、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二是对流浪未成年人实施保护性救助。针对救助工作中出现的流浪未成年人婉拒、回避救助而选择继续流浪、乞讨等新情况、新特点,按照市政府办关于加强市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有关职能部门在执行职务时发现的流浪未成年人,一律视为自愿求助,直接护送至市救助站,市救助站按照规定履行救助管理职责,实行保护性救助;属 6 周岁以下健康弃婴或儿童的,护送至市社会福利院临时安置。三是适时开展主动劝导救助、街头流动救助活动。节假日、市重大活动期间,市区繁华地段流浪乞讨现象较为普遍,为有效劝导那些流浪未成年人主动接受救助,市救

4、助站挑选业务骨干组建救助劝导小组,派出流动救助车,到流动人口较多的主干道、 繁华地段, 边宣传有关救助政策,边进行现场巡回救助,将救助管理工作向前延伸,力求通过我们的主动诚恳服务,让流浪未成年人产生信任感,从而主动地、尝试性地到接受政府的救助服务和保护。今年以来,市救助站共出动车辆120 多台次 , 发放宣传材料2500 多份,为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救助引导卡 500 余张,接待求助咨询 800 余人次,特别是严寒和盛夏季节,还为街头流浪人员准备好风油精等避暑用品和棉衣棉被等御寒物品,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二)坚持管教结合,注重亲情救助。流浪未成年人容易在流浪中沾染并养成诸多坏习气,改掉他们的恶

5、习,重在管教。实践中,我们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站牢固树立“尽社会义务、行父母之责”、“救助一个、挽救一个”的工作理念,采取严格管理与亲情感化相结合、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心理矫治相结合的方式,对流浪未成年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及心理疏导,预防和制止不良行为产生,教育他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同时积极推行“劝导”式管理,融入亲情,想方设法谋求管理上的互动,努力与受助流浪未成年人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捕捉一切可能的沟通交流机会,耐心说服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流浪社会的危险性和隐瞒情况的错误;对一些问题少年,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查清问题, 竭力帮助他们改掉陋习, 争取早日回归社会。例如,今年 7

6、月,市救助站救助的一名 12 岁徐州睢宁籍流浪男童刘杰,派出所刚护送进站时,什么话都不说,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哑巴,为此,还特意把他带到市塑料制品厂(安置聋哑残疾人的福利企业) ,请懂哑语的人与他交流。 可是,不管工作人员怎么引导、做工作,他就是不开口。在站几天的受助生活接触中,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他除了不讲话之外,举止、反应都很灵敏,偶尔也能听懂工作人员的讲话;按理说,聋哑人一般是听不见的,工作人员分析他应该会讲话,出于某种目的在装聋作哑。后来救助站特意请了一名心理医生,来帮助做他的思想工作。结果不到 2 小时,小刘杰就开口讲话,说出了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当初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 经常被父

7、母打骂, 一气之下才跑出来的,到处流浪的生活,无拘无束,使其从此再也不想回家,所以当公安民警救助他时,就装聋作哑,害怕把他送回家。在救助站与起家人取得联系,派专车把他护送回家时,小刘杰的父母非常感动,万分感谢。(三)建立有效协作机制,认真做好返乡或安置工作。流浪未成年人返乡或安置工作是让孩子回到安全稳定的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过程。根据省民政厅出台的江苏省关于特殊困难救助对象跨省返乡工作实施意见,确定市救助管理站负责我市对外省流浪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对象的接送工作。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站在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丰富查询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对于那些偏远和贫困地区无力来接或亲属不愿领回

8、的流浪未成年人,及时安排专人护送,并积极协调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接收和安置工作,确保流浪未成年人回归家庭,回归主流社会;对那些无法查明籍贯、家庭地址的流浪未成年人,将他们妥善安置于社会福利机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不仅是流浪未成年人的庇护所,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的重要场所。为进一步改善市区流浪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救助条件,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今年6 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黄河路北、南昌路东、北京东路南,新建包含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救助管理站功能在内的市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占地135 亩,总建筑面积79700 平方米,其中,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筑面积5000

9、 平方米,床位200张,救助管理站建筑面积3200 平方米,床位100 张。建成后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将具备对受助流浪未成年人进行 24 小时生活照顾、护送返乡等一般救助项目和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治、医疗卫生、分级教育、技能培训等发展性救助项目的能力,具备针对流浪未成年人特点实施分类别、分区域管理能力,具备为我市无人看护的服刑人员子女提供 24 小时生活照顾、财产看护、医疗卫生等短期监护、帮扶和教育的能力。目前,项目前期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现已完成项目立项、红线规划及总平面方案招标、设计等工作,即将进入土地征用及土地拆迁阶段。二、当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实践中的存在问题及建议流浪未成

10、年人流域广泛、流动性大、流量不定,对他们的救助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虽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市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离“让流浪未成年人健康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最终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这些限制因素主要有:一、现有救助资源匮乏,救助设施设备简单。目前,全市现有救助站两个,各县均未建立救助管理机构,更无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专用车辆仅市救助站有一辆;盱眙、金湖、洪泽、涟水四县民政部门曾多次向当地政府书面请示成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但均未能建立,甚至尚无规划。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经费有限,杯水车薪。近几年,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11、人次年均达 1100 人次,且每年都呈上升趋势,流浪未成年人也是逐年增多,市救助站一年二十三万元、楚州救助站一年八万元的救助专项经费显得非常紧张。三、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现象异化日趋严重。近年来,未成年人流浪乞讨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社会问题,造成当前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现象的原因不再是因生活窘困所迫那么简单, 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是被幕后操纵、 唆使或控制,甚至就是他们的父母或亲戚,这些组织者受利益驱使,视儿童或和残疾儿童为赚钱工具,以控制儿童乞讨为生财之道。XX年 8 月以前, 对那些长期流落浪街头的未成年人,我们民政部门可以依据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直接实施强制收容, 继而进行救助

12、、 教育和管理, 但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民政部门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无偿救助的前提被确定为流浪者主观上自愿受助,管理职能也只能是流浪乞讨人员接受救助后的站内管理。针对上述影响我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不利条件和因素,我们建议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重视和支持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构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全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体系; 严格按照财政部、 民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 财社 XX83 号 ) 的有关规定,确保救助工作机构的人员、经费到位,有保障;在强化我们民政部门“人性化”救助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公安、城管等部门的执法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制止幕后操控流浪未成年人乞讨和职业乞丐。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救助一个流浪未成年人,社会就会多一份安定和谐;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此,我们将继续立足“关心祖国未来、 构建和谐淮安” 的目标, 克服困难, 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救助工作的质量、水平,切实维护好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促进流浪未成年人健康回归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