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讲课内容经纬建构初探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668799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讲课内容经纬建构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语文讲课内容经纬建构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语文讲课内容经纬建构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语文讲课内容经纬建构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语文讲课内容经纬建构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讲课内容经纬建构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讲课内容经纬建构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讲课内容经纬建构初探 从近几年大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觉,很多独立学院即使开设了大学语文课,重视的是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并把它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但对大学语文所应有的“工具性”有所忽略,而语文却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现在,也有些人强调把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交给大学语文课来完成,如有些人撰文指出:大学语文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爱国品质和民族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文精神;关爱生命;亲和自然。显然,这是过高地估量了大学语文的功效性教学,别说大学语文课,就是纵览大学课堂开设的任何一门功课,全部无法完成以上的很多期待,任何教育全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

2、更需要长时间的多元的熏陶和准备。因此,我们还是要依据独立学院的学生实际情况来研究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和课堂教学的内容。本文要讨论的就是大学语文课的讲课内容的经纬建构问题。众所周知,独立学院属于民办学院,是三本教育。独立学院的学生整体人文素养和文化基础和我国关键大学及一般高校的学生相比较还是有显著区分的,因为入学门槛低,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部分艺术门类或特殊专业的学生,其文化基础和在人文素养方面,相对微弱,她们的阅读视野相对狭窄。这么,就要求我们不能套用我国关键大学和一般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的套路,必需实事求是地研究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及讲课内容。笔者已经有过两年的在独立学院教授

3、大学语文经历,因此,深切感觉到独立学院非汉字专业的学生语文基础很不扎实,据我掌握的情况看,在我供职的独立学院有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完整地读过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和10本以上的外国文学名著,至于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中外名著,读的就更少了。对现现代作家、学者的经典著作也是阅读有限。常常阅读的是通俗的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或网络穿越小说等流行小说,她们接触最多的作家是韩寒、郭敬明等人,而常常能阅读的杂志就是读者意林青年文摘,几乎没有些人接触过社科类的品牌杂志新华文摘。在高中阶段,她们全部把精力放在背题、做题上,而走进独立学院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入学那天起,就把关键精力用在考证上。比如,日语专业的学生

4、就忙于考日语一级证、日语二级证、英语四六级证、一般话证、计算机二级证、老师资格证;而英语专业学教育方向的学生,整天忙于考一般话证、计算机证、老师资格证、英语专业四级证、专业八级证、办公自动化证;又如,会计专业的学生要考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证、会计从业证、注册会计师证、金融证券证等,即使是汉字系的学生,也要考计算机资格证、一般话证、秘书证、英语四六级证、老师资格证、新闻采编证等。这些证件对她们毕业后求职是硬件参考。因此,学生对考取这些证件基础全部很在意,也全部很努力,从而造成对其它非专业学科的学习有一个不挂科就算完成学习任务的想法。由此能够证实: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基础上还没有从高中的应试教育

5、中走出来,她们对考证的需求和努力,实际上是中学应试教育的继续,只是应考的科目不一样而已。因此,她们对大学语文这么不是立即能见到成效的学科,基础上处于应付状态。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自学的自觉性通常全部比较差,通常情况下,全部是勉强应付老师留给的作业,很多学生把上晚自习全部当成学习负担,她们喜爱在寝室躺在床上看书或在寝室上网,学校的图书馆,即使常常爆满,但去图书馆看书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全部是准备考研的学生。另外,就读在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相当一部人家庭背景不错,有的即使不是声名显赫的权贵之家,但家里的政治地位或经济条件全部处于小康以上水平,此种家庭的孩子通常全部不愿意吃苦,或不能吃苦。面对未来通

6、常全部是指望父母给安排就业。还有部分学生,就是来校读书全部看成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读书成绩好坏似乎和己无关。基于上述独立学院非汉字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给她们上大学语文课,就不能不考虑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那么,独立学院的大学语文课到底应该讲些什么内容呢?笔者认为:依据独立学院学生应该提升语文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为她们毕业后的就业着想,大学语文课还是以提升学生常见文体的驾驭能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为主;二是经过常见文体写作要领及语言表示技巧的体认,以提升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演讲技巧和一般话水平为中心任务。因为伴随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求知问学越来越含有功利性色彩,学以致用和

7、经济效益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教育走向实用、趋向多元化的现实表现。独立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学必需顺应时代需求,正视社会生活中多元化格局的存在,除了突出语文课程固有的基础性、人文性目标之外,还应该重视实用性、多元性在教学实践中的结合,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素质全方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对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实施全方面改革,使大学语文拥有鲜活、实用的内容,高效、多样的教法,更使学生学有所能、学有所用,这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给独立学院的学生上大学语文课,首先要抛弃中学语文课字词句章或背题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在关照人文性的同时,关键突出实用性。怎样突出实用性?

8、笔者认为:能够尝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以现代常见文体为经,以名家名篇为纬,精心编织课堂教学结构。现在,大学语文的整个学期教学,大约是36课时,18讲。那么,一个学期讲授的内容,就要有一个统筹的安排。我们首先要想到,学生走出校园以后,她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比喻说公文的写作,对通常记叙文的写作,自传、求职信的需求;还有,对讲演稿、书评、影视评论基础技巧和方法的训练,这么,我们就需要经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日常应用文体和新媒介写作等来充填整个教学内容。这就是以文体为经。以名篇为纬,就是在讲授不一样的常见文体特征及写作关键点时,依据课堂需要,选择文笔优美、写法独特、情感丰富、内涵深邃的文章作为解读对象,

9、讲授名家名篇,跟学生一起讨论鉴赏名篇的写作风格、思想内涵、人文情怀。解读作品、欣赏作品应该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经过作品愈加全方面地了解多种常见文体的写作特征,同时,经过讲读多种常见文体的写作特征又深化了对作品的了解。这么,学生既学到和初步掌握了多种常见文体写作的关键点,也欣赏了大师的写作风采和艺术表现水平,同时,也灌输了文章中折射出的思想光芒及人文精神。经过对“好文章”、“美文”的引导性、示范性解读,让学生从解读中取得阅读、写作及鉴赏能力的提升,进而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间接地实现大学语文课传输优异文化、涵养精神、塑造人格的目标。当然,此种讲授方法,包括到选取教材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

10、是要选取一本实用的好教材。现在,全国高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有几十种,从编排体例看,可分以下几个类型:有的高校选择了纯文选的教材,目标在于经过经典文本的研读传承中国优异传统文化,涵养精神,塑造人格;而部分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则选择了纯写作教材,目标在于传授学生适应社会的基础的语言利用技能;有的教材坚持以本国传统文学经典为主,重视吸收中国优异的文化、文学遗产,同时选入少许当今中外的精美文章;有的教材则看重人类的“普世价值”,选文方针为“当代人文,经典诗文”;有的教材偏重文学性。“以文学史为纲,根据简明中国文学史的要求,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主要地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戏曲大师尽可能不遗漏。对她们的

11、优异代表作品,凡适合作大学非汉字专业语文教材的,尽可能选入”。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亦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该课程性质目标定位的模糊和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当然,各大学面对讲课的学生对象不一样,选择的大学语文的教材应该有所侧重。笔者选取的大学语文教材是金振邦教授专门为独立学院学生主编的大学语文4教材,此教材是初版印刷,即使还有待于修订完善,但在总体内容的设计上,我认为,作为独立学院的大学语文教材还是很实用的。金振邦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就是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共性编写的,其特点是以现代常见文体组织篇章结构,然后按文体框定解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比如,在讲授记叙文时,不但具体讲授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

12、写作关键点,同时,依据记叙文中多种文体的特征,解读有分量的例文,比如,讲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时,就以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李兆权的丑娘为例文,讲细、讲深、讲透;讲授议论文时就以鲁迅的雷峰塔的倒掉、叶兆言的好人和坏人、培根的论读书等为范文,精讲细读,围绕议论文的必备元素及写作关键点展开讨论。另外,包括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时,讲读的更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公认的名家经典篇章,同时,每课全部找出多个学生,向大家推荐她读过的这类体裁的名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信息,间接扩充视野。另外,依据讲授的不一样文体,给学生留作业,边学边实践,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总而言之,大学语文的教学的内容,各校全部有不一样的风格和界定,就是同时使用一本教材的老师,也是因为老师的爱好和个人学识修养不一样,和对大学语文书本的了解不一样,而讲授的知识而不一样。无疑,大学讲课应该提倡丰富多彩、个性教学,但不论怎样发挥个性教学,我们还是能够从中探索出部分规律,也就是说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王曦昌,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