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学案(精品)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4847374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学案(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学案(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学案(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学案(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学案(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学案(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学案(精品)(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技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课时数4课时课型新授课题20课口技备课时间4,27授课时间5,3备课人和文捧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4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学案教学过程预习导学部分一、(1分钟)导入新课: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高超口技的文章(板书课题),文中采用时间

2、的顺序生动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无穷魅力。二、(3分钟)【文学常识】-见学案(学生记诵然后背写到学案上)三、读文章,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朗读停顿。(2分钟左右)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学生记写,然后在黑板上展示)(4分钟左右)2、学生个读并纠正出现错误后散读。(3分钟左右)3、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试疏通文意(先自行解决,疑问处小组内商量解决)(25分钟左右)【字词总结】(5分钟左右,来不及完成的课下完成)通假字词类活用:1、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译为:举行宴会2、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译为:擅长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译为:说出4、众妙毕备形容词作

3、名词:妙处一词多义:乳绝指坐妙古今异义词语: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屁股4、几欲先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5、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着今义:中间特殊句式:判断句式:“不能名其一处也”,译为: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见学案):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见学案)【理解性背默】(见学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3分钟左右)二、学生疏通文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30分钟左

4、右)三、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12分钟作用)第三课时一、简单提问(做同步练上试题),转入新课。(5分钟)二、整体感知(20分钟)先要求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合作探究问题结果、梳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段):介绍口技表演者和演出的场合、设施、道具以及开演时的气氛。1,概括介绍表演者技艺高超的句子:京中有善口技者。2,“善”字通领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3,演出场合的句子:会宾客大宴4,演出地点:于厅事之东北角5,表演的设施:施八尺屏障6,表演道具简单的句子: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7,渲染场内气氛、又表现表演者不同凡响的句子:抚尺二下,满场寂然,无敢哗者。第二部分(24段)写口技人的表演

5、过程。第一层:(2段)模拟四口之家深夜睡眠的情景和听众的反应1,作者的赞语是:众妙毕备。呼应开头的“善”字。2,宾客的反应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烘托口技表演者的艺术魅力。3,听众的评价:以为妙绝。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第二层:(3)模拟四口之家醒后再次入睡的情状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1,宾客的情绪和动作: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由紧张到放松。第三层:(4)模拟突发火灾的情景以及宾客的强烈反应。(全文高潮)1,一家四口遭火灾的情景: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2,其他人和动物惊恐万状的情形: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3,表现火势猛烈的句子:中间力拉崩倒

6、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4,模拟人们救火时的情景: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5,概写声音之多的句子:凡所应有,无所不有。6,具体写声音之多的赞语: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7,宾客的反应:在座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站站,几欲先走。烘托表演者表演的逼真。第三部分(5段)口技表演结束的情景。1,表演戛然而止,干净利落:抚尺一下,群响毕绝。2,与开头相呼应的句子: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再次点道具简单,不仅呼应开头,而且有力的衬托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三.明确上面问题(15分钟左右)四、预习学案上

7、其他问题第三、四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细节研讨问题:1、口技表演描摹了几个场面?请进行简略概括?明确:三个场面: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2、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和动作?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侧面描写作用)参考: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描写的作用:侧面衬托出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艺的高超。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揭示主题)讲解评价:有以下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和动作:(1)写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8、,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写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3)写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紧张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表现出听众已完全被带进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场,惊骇恐惧。这是随着口技者卓越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作者紧密结合口技表演,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

9、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采。-描写的作用:侧面衬托出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艺的高超。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揭示主题)3、为什么作者在本文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答: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凭借进行表演的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高超。【首尾段,体会“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作用。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在内容上:道具的简单衬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4、作者是怎样表现口技者高超技艺的?答: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找出正面描写的地方,找出侧面描写的地方。分析有何作用?(1)第一段中“京中有善口

10、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技艺高(正面)四个“一“,极力渲染道具之简单,以衬托后面所介绍的艺人技艺之高超。(2)第二段中:第一阶段的表演(正面描写口技表演者的表演,掀起了表演的第一次高潮;侧面描写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宾客反应烘托技艺的高超。(3)第三段中:表演本身(正面描写)“夫鼾声起梦中咳嗽”(从侧面表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反应烘托技艺的高超。(4)第四段中:全文高潮(正面描写),火起的情形。观众表现(侧面)“于是几欲先走” ,宾客反应烘托技艺的高超。(5)第五段中:观众表现,五个“一”连用,与开头照应(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

11、,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作用明确: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5、讨论中心思想。提示:这篇课文记叙了什么内容?通过口技表演,摹拟了哪些声响?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体会?明确: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场生动的口技表演。它着重描写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卧室里发出的各种声响,以及一场大火场面中的各种声响,还写了听众的各种反应。通过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聪明才智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我们今天应当学习古代艺人这种对技艺精益求精、追求绝妙境界的精神三、归纳总结1、内容归纳:场面声音种类声音特点作者评论听众反应一字统

12、领()两次交代(道具:)三个场面()、()、()四次反映( )、( )( )、()2、写作特点归纳: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每一段都是主要正面描写表演过程,同时以少量笔墨描写听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口技效果,对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首尾交代道具的简单也起到了烘托作用。四、当堂测试(见学案)五、处理当堂测试部分及同步练上内容教学后记:口技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4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1、作

13、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2、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由清代人张潮所编,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闻”。3、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字。是朝的编选的一部体小说集。二、读文章,疏通文意1、加粗字注音。少顷()哗()呓语()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宾客意少舒()y屋许许声()()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夫hu声起()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夫叱()大儿声犬吠()hn声如雷()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1)口技人坐屏障中(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遥闻深巷中犬吠(4)满坐宾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