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9193640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是要寻求一条兼顾当代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道路,就是要在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 和良性循环。要重视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的严重状况。同时,也应看到只要实 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会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的优化组合、生态环境保 护等方面产生巨大效益,从而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为提高综合国力奠定基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共识。虽 然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已取得了可喜进展,但资源的过快消耗、环 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因此

2、可持续发展已作为制定“十五”计划的原则之一。综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发展,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 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改变了世界原有的产业结构,也重新调整了 世界经济的格局。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将决定其经济发展前途。因此, 我国的经济要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粗放型增长方 式向信纸型增长方式转变,都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动向,大力调整经济结构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使科教兴国战略 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全面实施。我们要加快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大力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当前,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

3、主题。然而,天下并不太平。今年以来,国 际上发生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件。充分表明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变 化。不确定因素在增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与此同时,现代科 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这些深刻变化使我们认识到,综合 国力的增强,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主导因素,只有不断增强我国 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巩因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才能在 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才能屹立于世 界的东方。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业已成为举世瞩目, 世人关注的重要问题。综合国力竞争,有其时代的特性,盖而言之,有四个特

4、征:在世纪之交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明显前移到创新领域;综合国力竞争 的层次提高到国家层次;综合国力竞争重视系统的集成和整合,而不是单一系 统的较量;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公认是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 化。所以,我国经济要发展,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必须尽 快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此,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全民 族素质、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措施。 相继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通过了相应的决定,出台 了相关的实施细则。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专

5、门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 问题,明确指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 措施。这次会议,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一、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回顾过去的百年历史,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世纪。20 世纪前半叶中国 的历史是在大动荡中发展的历史,从八国联军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 中国共产党诞生,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经历了从封建帝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漫长历程 百年来,中国历史经历了意义深刻的三个“二十二年”从1927 年的井岗山起义 到 1949年新中国成立,解决了

6、政权问题;从1956年到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轨道上 解决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的发展问题;从 1978 年到 2000 年,是改革开放 的二十二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二十二年,是中华民族从此走向繁荣、 富强、民主、文明的二十二年。建国 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从1979年到1998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GDP实际增长5.4倍,平均增长9.7%。 这一速度比发达国家高出 7 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高出 6.5 个百分点,1998 年每12天的GDP相当于1950年全年的GDP,是世界

7、同期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 一。人均国内总产值在1978-1987 年间翻了一番,在 1987-1996年的 9 年间 又翻了一番,经济总量已达八万亿元人民币。英国经济实现这样的增长用了 60 年,日本用35 年。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使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被 国外称为“全球最后的大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自1978 年至今,我国人均收入增加4 倍多,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并且,市 场机制已成为配臵资源的基础,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靠行政手段,实 现宏观调控的机制不同。由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社会商品已从卖方市场过 渡到买方市场。我国的实践证明,“短

8、缺经济”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现 象,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与 此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瓶颈”(如电力、交通、通讯、能源等), 已得到缓解,这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与过去封闭、半封闭 的经济不同,我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已显著提高。世界 500 家跨国公司已有 230 家来华投资。中国已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世纪之交、展望未来,调整经济结构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今年中 央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动向时指出,首先是 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9、;其次,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再次是跨国公 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在安排明年五项主要任务和措施时强调,大力调整经济 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回顾 廿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说明加快技术创新,调整经济结构是一项十分 重要的决策。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国经济一度被日本压得喘不过气来, 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了90 年代才重现生机活力,持续了 “二战”以来时间最长的增长;而一度牛气冲天、咄咄逼人的日本却陷入了“二 战”以来时间最长的萧条;而曾被誉为“经济奇迹”的东南亚国家也在金融风 暴中受到影响,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渡过了80 年代艰

10、难的结构调 整以后,已基本实现了以高科技为主导的产业转型;而日本虽然将传统制造业 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大公司主导的封闭市场、法人相互持股的财阀体 制却没有给最具活力的中小高科技企业留下应有的发展空间,在产业升级上又 被美国拉开了距离。作为日本廉价加工基地的东南亚,一直没有逾越摆在面前 的技术门槛,在产业链条上升一个层次。而其主要产业(纺织、家电)又是全 球生产最过剩的行业,如果世界经济要进行结构调整,它们就首当其冲。而中 国台湾省由于紧跟美国实现了由信息产业主导的产业升级,才得以摆脱了传统 的产业链,形成了美国一台湾的新产业链,这也是台湾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损失 较小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高

11、新技术产业正使世界经济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 它一方面改变了世界原有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也重新调整了世界经济的格局, 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决定其经济命 运。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也强调指出: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 经济整体素质,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际竞争力,都迫 切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2、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取代了传统的军事对抗,经济竞争的焦点从生产 市场向研究开发、知识创新前移

12、,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功能显示出更为重要 的作用。1)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发展,世界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 激烈。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更多地表现为国家整体创新水平的竞争。东南亚金 融危机表明,国家安全的含义决不仅仅限于军事领域,而且还包括经济领域、 技术领域,经济安全已经上升到与军事安全具有同等重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 更为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国际竞争概念已经不能涵盖国家安全的全部内容,国 家之间的竞争已经由政治军事竞争发展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创新能力的增 强,是提高综合国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2)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战线明显前移。在工业经济时代, 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

13、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基础之上的,谁 拥有更多更好的自然资源和更多的资本,谁就会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地 位。竞争的焦点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品品种及其质量。然而,在知识经济 时代,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是建立在知识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知识 的无国界性和无限供应性以及非独占性这三个特点又决定了知识经济必然是一 种全球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竞争的 焦点不再是各种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 而是各种知识活动的成果,竞争的战线已经前移到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乃至基 础研究阶段。3)由于综合国力竞争的主体是国家,其实质是国家总体实力的较量,竞争 的层次由企业一级上升到国家一级,因而是一种更为广泛、

14、更为激烈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的主体虽然是企业,但担负不起系统整合的作用,而必须 发挥政府的组织功能。政府以其特有的职能从总体上加强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生 产、扩散及其应用的规划和指导。正是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关注的重点不再仅 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而且扩展到国家层次上的技术创新。4)当今世界是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的时代,我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既是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在 这样一种背景下强调技术创新是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3、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的需要,是 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需要。在党的领导

15、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我们初步实现了小平同志提出 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第三步战略的目标是 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紧迫性的指标,因而也 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国际比较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科学技术特别是本国科学技术 的需求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DP1000美元以下时,一般处于技术引进、 仿制为主的阶段。其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不足1%(如目前我国和印度、 巴西、马来西亚等国);而在 1000 美元以上时则进入以技术的消化、吸收、改 进为主的阶段,研究开发经费占 GDP 的比例住住超过 1%(如日本在 60 年代, 韩

16、国在80年代);在以创新技术为主阶段,则研究开发经费一般超过GDP比例 的 2%(现在大部分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韩国便如此)。我国目前正进入以消 化、吸收、改进为主的阶段。到21 世纪初,特别是到2010 年,按中央的要求, 国民生产总值要比 2000 年翻两番,也就是说,届时的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技术 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关注经济发展在当前阶段对科技的需求,还必须考虑 到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以便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切实的、持续的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能为我国的经济与科技体制改革 带来新思路;能为解决我国的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能为 我国的综合创新能力提高提供技术基础,最终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产业的素质和 国际竞争力。二、技术创新的系统和要素1、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 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的活动,也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其实质 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应用。它既包括技术创新,又包括非技术创新,如管理 创新、组织创新和服务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