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888196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动物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动物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动物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动物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包括了动物血吸虫病的塑料顶管棉析法、间接血凝试验、金标免疫渗滤法诊断技术及治疗技术等。适用于动物血吸虫病的诊断、监测、检疫、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本标准适用于血吸虫病疫区内一切从事家畜饲养、经营的单位和个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WS261-2006血吸虫病诊断规范家畜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血吸

2、虫病防治条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疾病。在我国特指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cum)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所引起的疾病。3.2毛蚴 长椭圆形,周身披纤毛,固定后平均大小为99m35m。4塑料顶管棉析法4.1材料4.1.1孵化用水: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4.1.2器材:竹筷、塑料孵化杯、试管、粪桶、放大镜、显微镜、吸管、载玻片、盖玻片、取暖炉、水温计、盆、水缸、水桶、剪刀、闹钟、天平、脱脂棉。4.1.3送粪卡:包括村名、组名、饲养员或畜主姓名、畜别、畜名或

3、畜号、性别、年龄、有无怀孕及采粪日期等。4.1.4孵育室:室温低于20时,需在有温箱或有取暖设备的房间,保持环境温度在2025之间。4.2操作方法4.2.1采粪和送检:采粪季节宜于春秋两季,其次是夏季,不宜于冬季。采粪的时间最好于清晨从家畜直肠中采取,或新排出的粪便。采粪量:牛、马属200g,猪100g,羊和犬粪(农家)50g,每份粪样需附上填好的送粪卡,于采粪当天送到实验室。4.2.2洗粪和孵化:将每头家畜的粪便分三份,每份粪量牛、马50g,猪20g,羊、犬10g。置粪便于塑料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搅匀后,在杯中加满水静止20min,弃去杯中三分之二的上层水,将杯中水加满(水温1824),盖上塑料

4、盖,将盛满水的试管口塞一块2cm3cm厚的脱脂棉,倒插入塑料盖孔中。4.2.3孵育:在室温2226的条件下进行孵育,孵育后1h、3h、5h后各观察一次。4.3判定标准:毛蚴多在试管内呈直线运动。发现血吸虫毛蚴即判定为阳性。血吸虫毛蚴肉眼观察为针尖大小、灰白色、梭形、折光强。当用肉眼观察难与水中的其他小虫相区别时,可用滴管将毛蚴吸出,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毛蚴前部宽,前段中间有个顶突,两侧对称,后渐窄。4.4 判定结果:在一个样品中有15个毛蚴判为“+”,610个毛蚴判为“+”,1120个毛蚴判为“+”,21个毛蚴以上判为“+”,以统计血吸虫病感染的强度。“+”及以上的判为血吸虫病病原学监测阳性5

5、间接血凝试验5.1材料5.1.1器材:U型血凝板、25l定量移液器。5.1.2生理盐水、蒸馏水。5.1.3诊断液和阴、阳性血清:按说明书处理和保藏。5.2操作方法5.2.1用滴管滴100l生理盐水于血凝板左边第1孔内,用同一滴管加入被检血清25l,使血清成5倍稀释。5.2.2用带12号针头滴管或移液管在左边第2、3孔中各加生理盐水25l。5.2.3用移液器将第1孔血清混匀,反复吸吹三次,然后吸25l已混匀液加入右边邻孔中,此孔血清成1:10稀释。5.2.4混匀第2孔血清,吸取25l加入第3孔中,此时该孔血清成1:20稀释。5.2.5混匀第3孔血清,吸取25l丢弃。5.2.6每份被检血清和阳、阴

6、性血清按同样方法用3个孔,也可不用阴性血清而设生理盐水对照孔,此时另取2个孔各加25l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5.2.7用移液器加入1:10、1:20血清稀释孔及空白对照孔各25l诊断液,使诊断液和血清混匀,置2037条件下1h2h,等空白或阴性血清对照孔中血球全部沉于孔底中央,呈一圆形红点,且阳性血清两孔中血球没有全部沉入孔底中央即无圆形红点或仅有很小的圆形红点即可判定结果。5.3判定标准5.3.1红血球全部下沉到孔底中央,形成紧密红色圆点,周缘整齐为阴性(-)。5.3.2红血球少量沉于孔底中央,形成一较阴性小的红色圆点,周围有少量凝集红血球为弱阳性(+)。5.3.3红血球约半数沉于孔底中央,形

7、成一更小红色圆点,周围有一层淡红色凝集红血球为阳性(+)。5.3.4红血球均匀地分散于孔底,形成一淡红色薄层为强阳性(+)。5.4 结果判定以血清10倍和20倍稀释孔出现“+、+、+”的凝集现象时,被检血清判为阳性。如阴性或生理盐水对照孔2h后红细胞沉淀图像不规范,说明生理盐水质量不合规范或血凝板孔未洗净,需检查原因,重新操作。6金标免疫渗滤法6.1材料6.1.1可调微量移液器(20l500l)与配套滴头,5 ml可调移液瓶或容量分注器(0.2ul1ml)或连续注射器,玻璃毛细管(直径1mm),特制塑料反应板和NC膜;塑料离心管(1.5 ml)若干只或玻璃试管(5ml10 ml)若干支;帐页纸

8、打孔器(直径0.55cm) ;0.85%的生理盐水。6.1.2待检血纸或者血清。6.2操作方法6.2.1待检血样处理取洁净塑料离心管或玻璃试管若干只(支),编上相应的被检血样号。6.2.2若待检血样是血纸,用打孔器裁取血纸圆片1片(面积为0.24cm2),放入相应号的塑料离心管或玻璃试管中,将0.85%的生理盐水0.5ml加到放有血纸的塑料离心管或玻璃试管中,室温浸泡30min,每隔10min摇动1次,即成血纸浸出液;若待检血样是血清,吸取0.85%的氯化钠盐水0.79ml放入试管中,再加入0.01ml待检血清混合均匀,即成80倍稀释的血清。取反应板编上与待检血样相同的号码。6.2.3用玻璃毛

9、细管吸取血纸浸出液或80倍稀释的血清,从反应板左边第1孔(1、2号)开始点样,轻贴NC膜0.5s,一次可连续点样3块5块反应板。6.2.4先往点样最早的反应板第1孔加甲液50ul,间隔7s5s再加第2孔,依次类推。一般血样点后4min-5min加甲液。6.2.5待甲液渗入后,每孔加乙液50ul。6.2.6待乙液渗入后,每孔加蒸馏水或自来水50ul终止反应。6.3判定标准红色斑点判为阳性(),粉红色斑点判为可疑(),黄色或无色斑点判为阴性()。6.4 判定结果阳性()判为血清学检测阳性。7治疗7.1治疗对象的确定凡用血清学或病原学方法查出的阳性畜,经健康检查除列为缓治或不治的病畜外,均应进行治疗

10、。7.2缓治或不治对象7.2.1怀孕6个月以上和哺乳期母畜以及3月龄以内的动物可缓治。7.2.2有急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动物缓治或不治或建议淘汰。7.2.3年老体弱丧失劳力或生产能力的病畜建议淘汰。7.3称重或估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称重,以便准确计算用药量,无称重条件时则可采用测量估重,其估重公式,见附件B(规范性附录)。7.4病畜治疗记录最好以县(市)为单位统一印制病畜治疗记录表。对已确定的治疗对象,要认真填写治疗登记表。在治疗过程中要认真作好记录,治疗结束后,要整理成册,归档备查。7.5治疗的药物和方法7.5.1药物:当前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病畜的首选药物是吡喹酮,其粉剂

11、、片剂或其他剂型一次口服治疗各种家畜均可达到99.3%100%的杀虫效果。7.5.2剂量:因病畜种类不同和药物剂量不同其用药量也不尽相同。黄牛(奶牛)30mg/kg(限重300kg),水牛25mg/kg(限重400kg),羊20mg/kg,猪25mg/kg,马属动物参照水牛剂量。7.6药物反应及处理7.6.1吡喹酮一次口服疗法治疗家畜血吸虫病,一般无副反应或轻微反应。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反刍减少,食欲减退,瘤胃臌气,流涎,拉稀,心跳加快,精神沉郁,严重时可引起流产,也见有出现牛死亡的报告。7.6.2反应处理:一般轻微反应不需特殊处理,少数病例特别是老弱病畜或奶牛可能出现奶产量下降等反应,应加强观察

12、,采用对症疗法,即可康复。附录A(规范性附录)孵化用水pH值6.87.2,无水虫和化学物质污染(包括氯气)的澄清水。水的处理:有氯气的自来水应在盛器中存放8h以上。河水、池水、井水、雨水等混有水虫的水加温至60,冷却后再用。或在50000ml水中加含30%有效氯的漂白粉0.35g,搅匀,放置20h,待氯气逸尽后再用;也可在放漂白粉后加入硫代硫酸钠0.2g0.4g脱氯,0.5h后再用。对混浊的水,每50000ml水中加明矾3g5g,充分搅拌,待水澄清后用。附录B(规范性附录)估重公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称重,以便准确计算用药量,无称重条件时则可采用测量估重,计算公式如下:黄牛体重(千克)= (胸围cm)2 体斜长cm/10800水牛体重(千克)= (胸围cm)2 体斜长cm /12700羊体重(千克)=(胸围cm)2 体斜长cm/300猪体重(千克)=(胸围cm)2 体斜长cm/14400马属动物体重(千克)=体高系数(瘦弱者为2.1,中等者为2.33,肥胖者为2.56)。胸围是指从肩胛骨的后角围绕胸部一周的长度,体斜长是指从肩端到坐骨端的直线长度,两侧同时测量,取其平均值。体高是指鬐甲到地面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