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260321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怎样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怎样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怎样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怎样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能准确区分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中引述的他人的观点态度。 2能对照选项,在文中快速定位,选出正确答案。【一轮诊断】 在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不少考生在把握和理解文本基本观点时会出现以下问题: 1不能准确区分作者观点与文中引述的观点;2做题不够细致,不能发现选项与原文表述上的差别,对于选项出现的张冠李戴、强加因果等错误 不能察觉。【二轮对策】1常见题型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复习诀窍(1)区分三种“观点态度” 考生必须清晰地区分文本中“观点

2、态度”题所涉及的三种不同的“观点态度”。 文本作者的“观点态度”。这种观点态度包括两种:一是作者在整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 一是作者对文章中涉及的某一具体事物或问题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所引资料中的“观点态度”或作者所引他人(“XX” “有人”或“人们”)的“观点 态度”。这种“观点态度”不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只是作为作者论述自己的观点态度的“佐证”“旁证” 或“反证”提出来的,它可能与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一致的,也可能与作者的观点态度是相左的。 作者对文中所引述的别人的观点的态度。 区辨上述三种“观点态度”,对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观点”题至关重要。(2)准确把握文本的基本观点解答文本阅读

3、中的“观点”题,准确把握文本的基本观点是关键。把握住了它,才不至于把作者在整 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与作者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观点态度混为一谈;才不至于被文中引述的观点干 扰。3解题技巧( 1)整体感知,把握作者观点 浏览全文,整体观照,准确把握其基本观点。( 2 )细审题干,明确试题指向 认真审题,弄清题干的要求,确定各选项是就三种“观点态度”中哪一种来表述的。(3)对照原文,准确选出答案 在审清题干之后,考生应回到原文,找到与题干表述文字对应的区域,仔细对照原文,并结合上下文或全文的主旨,准确选出答案。【突破训练】类题突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 (2015 山东卷)艺术实践证明,要

4、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如 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 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巴金曾经指出:“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 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 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 西。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 范围的概念性语

5、言可以概括的。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 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对立的:一部分性格元素表 现为肯定性方向,表现为善,表现为美,表现为真,表现为圣洁;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否定性方向, 表现为恶,表现为丑,表现为伪,表现为鄙俗。这种双向性,使一个人的性格表象变得纷纭复杂,使一个 人有时像他自己,有时又不像他自己;有时忠于他自己,有时又背叛他自己。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 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素,才形

6、成人物性格的 模糊性。例如,构成阿Q性格整体的元素是非常复杂的,而这些杂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双向性:质朴 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这些元素在自身 运动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 包含着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确定,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 式,不断变化。例如,当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当真 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一

7、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 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非常可爱的战 斗精神,有时则表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着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从而显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 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狄德罗曾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 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 (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改) 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都是黑自相间的花斑马一一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

8、亦坏。”这句话 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性特征。B. 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三个阶段,这 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C. 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这一人物,既伪善霸道,又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 的性格元素模糊性。D. 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性,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 模糊性是缺失的。1. 【D】“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错。祝福中,“我”的性格也有模糊性,比如 “我”同情祥林嫂的遭遇,痛恨鲁四老爷之流,表现出性格中的“善”,但又自私、胆小、懦弱,表现出性格中不够“善”的一面。2. (20

9、15 天津卷)自然世界” 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 自然力量所支配; 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 迹。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社会世界” 是在自 然世界”基础上建构的整体,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等。在这 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其他那些社会事实或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社会价值规范在社 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如果说社会世界”是 按照人的意志来运行的话,那么这个意

10、志的实质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 而是求价意志”,即追求价值”的意志。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可以说,价 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人文世界”是在社会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一系列对社会价值规范及其实践的总体反思和内心体验活动及其产品、组织、制 度、符号等所构成。简而言之,是由社会价值”以及对这种价值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而形成的意义” 所构成。但是,在人文世界里,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新的核心要素。价值及价值实践在人文世界里 只不过是主体用来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的材料。人文世界究其根源而言是一个人的意义”的世界,而不 是

11、一个人的价值世界”或人的自然世界”,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人的问题”不能笼统地说成是人文世界的问题,因为人的问题”既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事实性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有关人 的价值性问题,而真正与人文世界相关的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性问题。(选自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有删改)题:下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自然世界”在没有人类介入之前由纯粹盲目的自然力量支配,当出现人类实践痕迹之后,则受人 类价值规范制约,成为“人化的自然”。B. “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 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

12、挥的作用相同。C. “自然世界”自身并无价值追求可言,而在“社会世界”中,社会价值规范则是社会世界的核心。D. “求价意志”是“社会世界”的实质,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并非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2. 【C】A “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表述有误,原文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 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可知二者的规范和制约是相互的B“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 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表述有误,原文是“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 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即“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作用” 的是“社会价值规范”。D “求真意志

13、人类追求”表述有误,原文是“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 表现形式”,即“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都是“求价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是社会世界 中的人类追求。3. (2014 湖南卷,文本见第105页“专题16”类题突破第4题) 题: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专业教育虽注重知识精深、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但有忽略对科技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反思的可能性。、B. 通识教育把“小通人”作为培养目标,其水平与人的素质、自由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息息相关。C. 专家之学以通人之学为基础,是成为大通人的重要途径,不过只适合特定的人群,不具备普遍意义、D. 通人之学既不同于“大通人

14、”之学,又不同于“小通人”之学,也不同于中国古代所谓的通儒硕学、3. 【D】“通人之学又不同于小通人之学”表述有误,原文第4段说的是“常识教育或通人教育 就是人的教育,旨在立人,培养基本的人,或所谓的小通人”、4. (2013 全国新课标卷I)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 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 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 论。用来

15、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 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 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1973 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 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 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 早期道家的认识。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 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 位臵,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 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 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 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 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 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