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通关》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孙文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2602217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卷通关》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孙文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卷通关》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孙文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卷通关》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孙文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卷通关》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孙文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卷通关》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孙文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卷通关》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孙文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卷通关》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孙文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卷通关上海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孙文莲) 一 巩固与复习 六年级第一学期巩固与复习(一) 1-4六年级第一学期巩固与复习(二) 5_8二 单元训练 (一)单元基础卷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基础卷 9_10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基础卷 11_12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基础卷 13_14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基础卷 15_16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基础卷 17_18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基础卷 19_20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基础卷 21_22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基础卷 23_24(二)单元提高卷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提高卷 25_26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提高卷 27_28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提

2、高卷 29_30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提高卷 31_32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提高卷 33_34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提高卷 35_36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提高卷 37_38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提高卷 39_40(三)单元综合卷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综合卷 41_44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综合卷 45_48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综合卷 49_52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综合卷 53_56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综合卷 57_60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综合卷 61_64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综合卷 65_68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综合卷 69_72三 专项训练(一)字词训练六年级第一学期字词训练

3、卷(一) 73_74六年级第一学期字词训练卷(二) 75_76六年级第一学期字词训练卷(三) 77_78六年级第一学期字词训练卷(四) 79_80(二)句段训练六年级第一学期句段训练卷(一) 81_82六年级第一学期句段训练卷(二) 83_84六年级第一学期句段训练卷(三) 85_86六年级第一学期句段训练卷(四) 87_88(三)篇章训练六年级第一学期篇章训练卷(一) 89_92六年级第一学期篇章训练卷(二) 93_96六年级第一学期篇章训练卷(三) 97_100六年级第一学期篇章训练卷(四) 101_104四 期中期末模拟训练六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训练卷(一) 105_108六年级第一学期期中

4、训练卷(二) 109_112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训练卷(一) 113_116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训练卷(二) 117_120五 期中期末名校真卷(一)期中名校真卷六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名校真卷(一)121_124六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名校真卷(二)125_128六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名校真卷(一)129_132六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名校真卷(二)133_136(二)期末名校真卷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名校真卷(一)137_140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名校真卷(二)141_144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名校真卷(一)145_148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名校真卷(二)149_152参考答案 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综合卷姓名 分数 (满分

5、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 靖安宅里当窗柳, 。 (望驿台)2. ,居人思客客思家。 (望驿台)3. ,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思)4.复恐匆匆说不尽, 。 (秋思)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二)阅读张籍的秋思,完成练6-7题(4分)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6. 这首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作书前的心情是“ ”,作书后的心情是“ ”。 (2分)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

6、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清代彭端淑为学)8.选文中的两个问句都是( )问,选择其中的一句翻译。翻译: 9.选文最突出的写法是(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10. 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 兔走触株 ( ) (2) 冀复得兔(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12. 此文包含的成语是:_(3分)13. 对这则故事的理解不正确是 ( ) (3分)A不要把偶然

7、的事情当成必然。 B不要凭借侥幸心理办事。C.处理事情不能仅仅凭借老经验。 D要想有所收获就要懂得坚持。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

8、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9、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可以删掉吗?(3分) 15.“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3分) 16.本文中的“强壮”和“高大”能不能互相调换,为什么?(4分) 17.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6分)散步中发生的矛盾是 最后决定走

10、小路的原因是 18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6分)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难忘的游戏那是一个夏日雷天的傍晚,窗外的浓浓乌云使整个天空变得黑沉沉的,真叫人害怕。我不敢独自一个人在房里呆着,便去找爸爸。 跨进爸爸的房门,只见他正在聚精会神地伏案写作。我不愿打扰他,便悄悄地坐在一旁,呆呆地看着窗外。 突然间,闪电像一条金蛇在天空飞舞,耀眼的亮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紧跟着“啪啦啦”、“轰隆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年仅六岁的我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爸爸转过身来,把我搂到他的怀里,安慰我,叫我别

11、怕。他慈祥地看着我,问道:“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打雷吗?” “是雷公发火,要劈不孝的人啊!” “是吗?!是谁告诉你的?”爸爸惊奇地看着我说。 “隔壁老奶奶讲的呀!”我认真地告诉他。 爸爸听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他摇摇头说:“打雷,不是雷公发火。这是阴电和阳电相遇时放电的结果,懂吗?” 我摇了摇头。 他见我不懂,便耐心地向我解释说:“你看,我的左手上是阴电,右手上是阳电。两种电相互作用就像两个巴掌拍在一起一样。”他边说着边“啪”的一声,把两个巴掌拍响了。爸爸的表演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 “那电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它们会放电呀?”我睁大眼睛问道。 “电可以通过物体间的摩擦产生,人们常讲摩擦生电就

12、是这个意思。夏天天热,云层飘动时与周围空气摩擦,就产生了电。有的云块带阳电,有的云块带阴电,它们相互吸引,当它们碰到一起时就发生放电,发出火光和声音。” 爸爸的解释十分形象、生动,但我还是没有弄懂,随口就问道:“摩擦真能生电吗?” 爸爸见我有兴趣,就请妈妈来一起做个游戏给我看。他要妈妈找来一块玻璃板,还请她剪一个小小的纸人儿。于是,他用两本书把玻璃板架在桌面上,将纸人儿放在玻璃板下。接着他就用擦眼镜的绸布,包在我平时玩的一块长方形积木块的外面,快速地在玻璃板上擦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竟然在我的眼前发生了,只见随着绸布在玻璃板上的擦动,板下的小纸人儿在桌面和玻璃板之间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地跳动着。我出神地看着,不禁鼓掌叫起好来! “这个游戏叫做跳舞人形,”爸爸认真地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