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教育学会论文评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2602220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教育学会论文评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四教育学会论文评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四教育学会论文评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四教育学会论文评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四教育学会论文评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教育学会论文评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教育学会论文评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届教育学会论文评奖论文标题:例谈促成初中英语课堂生成的策略作者姓名:程绪平申报类别(学科):中学外语论文字数:3043推荐单位:芜湖万春中学1例谈促成初中英语课堂生成的策略摘要:当前课程改革倡导课堂的“生成性”。所谓“生成”是指在教学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教师及时发挥机智,利用生成性资源,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从而使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得到充分尊重。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有促成生成性课堂的策略。本文例谈了以下策略:一、创见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有效地进行自由对话;二、发挥教学机智,变“意外”为“精彩”;三、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探究;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

2、由创见。关键词:自由对话,变“意外”为“精彩”,探究,自由创见一、促成课堂生成的意义教师在授课前,总是要分析学情和教材,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预设,例如写教学设计,教案等。这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我们的课堂是动态,复杂,多变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有自己的经验,思考和兴致。如果教师拘泥于预先设定的教学程序,不仅不利于学生自由健康发展,也不能实现教师的自我提高。所以,在精心灵活的预设前提下,当课堂出现“节外生枝”,“意外事件”时;当学生的回答与思考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当学生有了疑问和创见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发挥教学机智,把握教学生成的这些好时机和亮点资源,生成新的教学方案,让学生

3、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这才是成功的课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遇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生成的课堂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成功的。对课堂生成策略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二、创见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有效地进行自由对话英语新课改中强调,只有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才能更好地自由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获得成绩。只有进行平等自由的对话,师生才能更好地沟通,才会生成新的语言和智慧。在对话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教案以外的语言,并有效加工利用,使课堂更加有效。在

4、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以“Free talk”开始新的一课。在上牛津版7A第四单元的阅读“Food and lifestyles”我提出以下问题:What do you like to eat for breakfast?不仅为了复习上节课有关食物的生词,也想借此话题导入新课。大部分学生像我预设的那样,用上节课的生词做了回答。然而有个学生却说:I do not eat breakfast. “Why?” 我笑着追问。“Because I can not get up early and I am not hungry.” 全班学生大笑。“Do you think it is good for y

5、our health?” 该学生低头不语。“Breakfast is goo for our health, it can give us energy.” 我乘势教育到。“Do you like eggs and vegetables?” 为了不让这位学生尴尬,我接着微笑着问道。“Yes.”“You can have them for breakfast, OK?”“OK .” 该学生笑着坐下了。接着我以健康的饮食导入了新课。在这个对话中,我为学生营造了轻松,自由,安全的氛围,挽回了孩子的尴尬局面,并及时地进行了思想教育。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对话中流露的信息和情感,在把握更多课堂资源的基础

6、上,促成课堂生成。三、发挥教学机智,变“意外”为“精彩”英语课堂教学是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预测到课堂上发生的每件事。对于课堂中的“意外事件”,老师不能视而不见或简单处理。那种置学生的需求、情绪不顾的课堂,是没有效率的。在课堂上,老师如果能发挥机智,善于抓住意外事件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则可生成一节精彩的课。有这样一堂课,教师带着录音机准备给学生听牛津版7B第四单元Reading,上课前,教师插插座时,突然录音机的电线冒出火花,学生都惊叫起来。虽然录音机坏了,教师却沉着冷静。“Were you afraid?” 老师微笑着问学生。“Yes.”“In fact, I

7、was frightened.” 板书生词“frightened”,学生很快猜到是“害怕”的意思。“The electric wire was on fire just now.” 板书生词“fire”。“What did you see?”“Fire and 烟” 学生调皮地说。“Yes, we saw much smoke.” 板书生词“smoke”。“We can use fire to cook. But is fire always good for us?”“No.”“Good. There was a big fire in an old womans home. Do you

8、want to know it?” 导入新课。“Yes.” 学生热情高涨。该教师机智地处理了课堂的意外事件,顾及了学生的情感,抓住了宝贵意外的生成资源。不仅为生词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环境,而且成功地导入了新课。四、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探究英语新课改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会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成就感,能促成教学的有效生成。牛津版7A第三单元的阅读是“Get ready for Halloween.” 教师先让学生读懂文章的意思,然后在课堂上开“Hall

9、oween Party”。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要完成一个任务,不仅用语言描述还要用图片展示。1. What food and drink can you buy for Halloween?2. What can you wear on that day?3. What do you do for Halloween?4. How can we make pumpkin lanterns?每组学生开展了热情的讨论,主动获取知识,认真地记下讨论的结果,并选代表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他们的答案丰富了阅读的内容。学生亲历了探究合作的过程,深刻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优越感,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学生探

10、究的过程将动态的课堂掀起了高潮。五、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创见英语新课改中强调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由发表己见,对问题作出多样化的回答,这样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成为一个生成的过程。然而,许多课堂中,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老师怕学生打乱计划,完成不了教学生任务。教师不能因为教而教,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的过程。听过这样的一节课,牛津版9B第一单元阅读“Life on Mars”。教师没有让学生直接看课文和根据课文满堂提问,而是让学生列出关于火星生活他们所关心和质疑的问题。学生对火星上的生活

11、虽陌生但很感兴趣。他们的想象力使所有老师都感到惊讶。教师将学生的各种各样的回答一一列在黑板上:food/ clothes /walk /activities /sleep /shop /study /traffic /pets /money /housework接着教师让学生同位合作,在课文中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课文中提到的话题学生很快做出了回答,但还有文章中没有出现的,例如pets money。该教师没有回避这些话题,而是鼓励学生献计献策,畅所欲言。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更是让听课老师震撼。S1:The pets will be very fat on Mars, or it will fl

12、ow away.S2: The pets will wear special boots too.S3: We do not need pets on Mars. S4: There will be no pets but we will see aliens. 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的闪光点让教师们很佩服。他们的提问和见解并没有偏离这节课,反而是这节课的亮丽风景线。在多元化的回答中,学生的价值和情感得到了升华,也激起了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这种课堂的生成焕发动人的光彩。六、结语新课程下课堂是开放、互动、创新的统一。教师要打破常规,在高质量的灵活预设下,捕捉课堂中意外的教学资源,发挥教学机智,促

13、成课堂精彩的生成。这也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给课堂随机生成的空间,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当然,教师要适度把握生成,既不要我行我素,让学生牵着鼻子走,也不要为了迎合少数学生而偏离课堂。教师要灵活生成,及时作出判断,以学生为主体,视情境而变,使预设的教学程序成为动态的灵活的可实施方案,在动态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火花,这样才真正地让英语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参考文献:1.钱雨萍 沈正南 “谈中学英语课堂Free talk中的有效追问”,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2.冯江华 “从身边溜走的生成资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8期3.初中英语课程标准http:/ 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5.尚晓兰 “生问 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性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